?

俄羅斯經濟轉軌為什么失???

2016-05-19 13:38尹歲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7期

尹歲

摘要:在經濟危機背景之下俄羅斯曾企圖借鑒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模式來改變當時的經濟困境,因而采取了激進的休克療法來對本來的計劃經濟體制進行改革,最后卻以失敗告終,本文以休克療法的理論視角結合俄羅斯經濟轉軌初期的經濟背景為前提,來分析導致俄羅斯的經濟轉軌失敗的具體原因。

關鍵詞:俄羅斯經濟;經濟轉軌;休克療法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7-0000-02

一、俄羅斯為什么選擇激進的休克療法?

(一)什么是休克療法

首先來說明什么是休克療法,休克療法就是激進式的反經濟危機措施,主要推行“三化”政策,即“自由化”,“穩定化”和“私有化”。俄羅斯在經濟轉軌初期曾圍繞這“三化”推行過一些激進的改革措施,其中主要包括:第一,開放價格市場,即市場上80%以上的商品的批發價格由市場的需求與供給關系來定。第二,推行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其中,緊縮的財政政策包括兩點,首先是通過增加稅收來提高財政收入,其次是減少財政支出。緊縮的貨幣政策則包括限制國有貨幣的發行規模以及企業的信貸上限。第三,加大進出口貿易規模,逐步放開經營組織進行對外貿易的條件,允許只要是在俄羅斯境內注冊的公司都可以進行外貿活動。第四,實行私有化政策,推進私有化企業與非國有企業的發展。第五,允許俄羅斯的50國可以隨意兌換盧布,實現匯率的逐步統一。

(二)采取激進的休克療法的原因

那么,俄羅斯在經濟轉軌中為什么會采取這種激進的“休克療法”呢,結合當時的經濟背景,主要有以下五點。

第一,在斯大林之后的數次經濟體制改革都沒有取得成功之后,俄羅斯注意到市場經濟體制模式在經濟體制改革中的重要性。在這之前,蘇聯對市場經濟機制一直處以否定的態度,使計劃經濟體制過于根深蒂固,無法進行全面性的改革,所以在經歷了幾次失敗后,俄羅斯的民主派開始意識到必須把市場經濟模式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頭戲。

第二,當時蘇聯的經濟形勢不斷惡化,在1990年年初至1992年年初之間,蘇聯的GDP,GNP以每年2%-3%的速率下降,經濟增長率也處于負增長狀態,到了1991年年末,俄羅斯的預算赤字比當年的計劃赤字上漲了五倍,在俄羅斯的所有地區中,有2/3以上的地區的糧食儲備糧為零。不僅如此,在所有糧食中由于供應商的供應量不足導致的不能交易的食品種類達到90%,這種嚴峻的經濟狀況正是導致俄羅斯采取激進式休克療法的直接因素。

第三,當時的政治形勢是導致新任的執政者采取激進式的經濟轉軌的間接原因,在8.19時間至蘇聯正式解體,俄羅斯的舊政治力量逐漸解散最后瓦解致使舊的國家經濟已不可能進行正常的經濟調節功能,并且不斷地陷入經濟蕭條之中,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的民主派決定必須采取激進式的改革建立民族國家。

第四,舊的經濟體制已經在當時的俄羅斯人民的心中留下烙印,與此同時又在西方國家實行市場經濟體制模式取得的成功中看到了希望,正是由于這種當時社會上流行的“妄想風”,認為只要通過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就能解決當時的經濟困境,進一步加快了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進程。

第五,隨著蘇聯的解體,俄羅斯的民主派獲得了領導權,但是當時的領導地位并不牢固,所以,為了穩固民主派在執政黨的執政權力,俄羅斯采取激進的改革方式,推行私有化政策,削弱以國有制為核心的計劃經濟體制,使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形成不可逆的趨勢。

二、采取休克療法進行經濟轉軌失敗的原因

從俄羅斯在經濟轉軌進程來看,采取休克療法必然導致失敗,歸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采取休克療法與當時的俄羅斯的國情不相符

首先,休克療法強調“自由化”,不僅通過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使經濟達到穩定水平,而且是在自由的經濟市場下進行自由的競爭進而提高GDP,那么為了做到這一點,企業就必須對市場的供給與需求的變化作出迅速的反應,但是這個要求只有在市場經濟體制模式下才能實現,也就是說休克療法成功的前提是國家的經濟體制必須是已成型的市場經濟體制。

然而,俄羅斯在經濟轉軌時主要是以國有制為基礎的計劃經濟體制并不是市場經濟國家,而是企圖通過市場經濟轉軌實現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換,實現以私有制為主體的市場經濟國家。這從根本上就不滿足休克療法成功的前提條件,因此,俄羅斯在不符合采取激進的休克療法的條件下仍然采取這種措施并企圖通過這種方法實現經濟轉軌和經濟復蘇取得了失敗。

(二)過度抄襲西方的市場經濟模式

俄羅斯在經濟轉軌中過于借鑒西方的模式,推行了自由市場經濟模式,這種做法沒有考慮到當時的國情造成改革的失敗。

自由的市場經濟模式是在私有制為核心的前提下削弱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并使國民的社會保障市場化,但當時的俄羅斯的經濟權重中國有經濟占有絕大部分,而且其中計劃經濟的規模很大,這與自由市場經濟模式毫不兼容,最終必然導致改革的不成功,就以上兩點繼續進行深入分析。

首先,就第一個不兼容來說自由市場經濟的主體必須是私有制,而在俄羅斯原來的經濟結構中,私有經濟及非國有經濟所占比例不到15%,80%以上的經濟為國有經濟,這一點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俄羅斯試圖通過自由市場經濟在短期內將國有制轉為私有制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因為國有變私有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需要逐步的進行改造。

其次,自由市場經濟不贊成國家進行宏觀調控,這與俄羅斯的計劃經濟體制相沖突,因為在當時的俄羅斯的經濟調節中,國家干預占到重要作用,這恰恰與自由市場經濟背道而馳。

(三)與市場經濟轉軌規律不協調

俄羅斯在推行激進的休克療法進行經濟轉軌時出現了兩個違反市場經濟轉軌規律的地方。

第一,俄羅斯采取休克療法推行了一些政策,這些政策在現在看來是與當時的俄羅斯經濟條件完全不相符的,如前所述,俄羅斯雖然在當時開放了價格,可當時的市場上的商品供應嚴重不足,實行緊縮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卻沒考慮到生產力的急劇下降;不斷加大私有化的進程卻沒意識到初始資本量的短缺。

第二,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條件除了有私有制作為前提外,還需要一套完整的市場運作機制來調控市場的經濟活動,然而,要想形成這樣一個成熟的體制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這說明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并非在短時期內就可以完成,企圖用激進的快速轉軌方式與經濟轉軌規律并不相符。

三、政策的內在矛盾

(一)國家干預力度的削弱與穩定經濟間的矛盾

在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最首要的問題就是要穩定經濟,查看歷史可知,在轉軌初期俄羅斯正處于經濟危機中,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完全不平衡,在這種情況下,既要實現向市場經濟的過度又要緩解經濟危機,穩定經濟,就必須依靠國家的宏觀調控經濟的手段,然而,放開價格政策間接的在對國家干預進行阻撓,使經濟危機更加嚴重。

(二)緊縮的財政政策與信貸政策間的矛盾

在進行經濟轉軌的初期,除經濟危機外還存在嚴重的財政危機,要實現穩定經濟的目標,提高社會生產力就需要增加投資量,而同時要解決財政危機就必須減少政府支出和國家投資,一旦緊縮信貸,又與提高生產力的目標相矛盾導致在緊縮性的財政政策與信貸政策間存在矛盾。

(三)休克療法采取的措施與私有化進程間存在矛盾

俄羅斯通過采取激進的休克療法,開放價格市場,逐步減少計劃經濟和國家干預程度,實現大規模的私有化。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前三點實踐起來相對容易,可最后一點卻很難在短期內就形成,但是沒有私有制代替國有制這一根本性的變革,經濟的轉軌就不可能成功。因此私有化的進程與政策的不同步使計劃經濟迅速被停止而市場經濟無法在短時間內形成,造成一時間的經濟處于虛無狀態,經濟穩定難以實現。

四、結語

本文結合俄羅斯在經濟轉軌時期的背景,首先解釋選擇激進的休克療法的緣由,主要是“幻想式”的想通過西方的市場經濟模式來改變現有的計劃經濟模式,解決當時的經濟危機等嚴重的財政狀況,然后分析選擇激進的休克療法失敗的原因即:休克療法與當時的俄羅斯的國情不相符,過度抄襲西方的市場經濟模式,與市場經濟轉軌規律不協調。最后歸納出休克療法與當時俄羅斯的國情之間的三個方面的內部矛盾即:國家干預力度的削弱與穩定經濟間的矛盾,緊縮的財政政策與信貸政策間的矛盾,休克療法采取的措施與私有化進程間的矛盾.

參考文獻:

[1]郭連成.俄羅斯經濟轉軌理論述評[J].國外社會科學,2002(3).

[2]格·科勒德克.從休克到治療:后社會主義轉軌的政治經濟.上海:遠東出版社,2000.

[3]陸南泉.對俄羅斯經濟轉軌若干重要問題的看法[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0(2).

[4]郭曉瓊.葉利欽時期俄羅斯產業結構研究—以經濟轉型為視角[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11,(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