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效能位差模型在稅收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2016-05-19 10:25于眾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7期
關鍵詞:稅收風險模型

于眾

摘要:稅收效能位差模型是評估稅收繳納狀況的一種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計算樣本稅源質量排序序號與稅負排序序號的差異,稅源質量由選取的經濟指標計算成綜合指數代替。本文在闡述模型的基本原理基礎上,以某市金融業為例,通過對企業稅收及財務數據的深層次挖掘,分析其納稅能力與實際征收效果的匹配程度,并對高風險企業及其主要特征予以歸納和提示。

關鍵詞:稅收風險;效能位差;模型;稅源質量

中圖分類號:F81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7-000-02

如何降低稅務征管成本,提高征管效能,對稅源進行專業化管理,是目前稅收理論研究和征管實踐中的重要內容之一。稅源潛力是否得到充分挖掘,在區域、甚至企業層級上稅源的納稅潛力與實際稅負是否匹配,是稅務管理部門亟待厘清的問題。 隨著稅收信息化的深入發展,稅務部門積累了大量的納稅人的財務數據,如何有效利用這些數據,為領導決策服務,也是稅務部門當前面臨的挑戰。因此稅收效能位差模型的核心價值在于:通過對稅務及企業財務數據的深層次挖掘,提高數據的利用效率;基于稅收與稅源質量之間的不匹配發現潛力稅源,進一步優化拓展稅源管理方法。

一、稅收效能位差模型的基本原理

稅源反映了企業的納稅能力,稅收代表了企業的實際納稅,理論上講,企業的稅源與稅收存在一種平衡關系,有多大的稅源,就應該產生多大的稅收總量。位差分析的思路是首先衡量企業的潛在納稅能力和實際稅收,分別按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計算位次差距,找出差距較大的企業。稅源質量指標是對企業潛在納稅能力的衡量,利用稅源質量指標和實際稅收指標,就能夠計算潛在納稅能力和實際稅收的位差。

在日常稅收征管中,由于各地區稅務部門所對應納稅人的納稅能力參差不齊,如何衡量各地區的征收效果,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稅收征收率。稅收征收率是描述納稅能力與實際征收效果的關系的一種方法:

稅收征收率=稅收實際入庫數/納稅能力*100%

從上式可以看出,計算征收率的難點在于求出納稅能力,納稅能力是指在線性稅收制度下一定經濟規模所決定的應稅總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在分子和分母上同時除以稅源:

稅收征收率=(稅收實際入庫數/稅源)/(納稅能力/稅源)=實際稅負/理論稅負

納稅能力不僅和稅源數量有關系,還會受稅源質量的影響。稅源質量是指稅源總體中影響稅收數量變化的內在因素成分。這種內在因素可能促成稅收的增長,也可能導致稅收收入的減少。在相同的稅收環境條件下,納稅能力與其對應的稅源質量的排序一致。其關系用數學關系式表達如下:

Y=F(X),式中Y為納稅能力,X為稅源質量,Y是X的增函數,不同的樣本有如下關系:當X1〉X2〉…〉Xn時,有Y1〉Y2〉…〉Yn。X1,X2,…,Xn代表不同樣本的稅源質量,Y1,Y2,…,Yn代表不同樣本的納稅能力。這一關系表示Y值的大小排序與對應X的值的大小排序一致。如果實際征收數Y正好等于納稅能力Y,將會有如下關系:即Y'值的大小的排序與對應的Y和X是一致的。然而,這只是理想情況,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征管環境和條件的制約,往往實際征收數與納稅能力或稅源質量差距較大,所以Y值的排序往往與Y和X的排序不一致。效能位差的數學表達式為:Z=XY

如圖1,在分析稅源質量和稅收水平,即計算Z=XY時,會存在四種情況:稅源質量很高,但是卻對應著較低的稅收水平;稅源質量較高,對應著相對較高的稅收水平;稅源質量很低,然而對應著較高的稅收水平;稅源質量低,并且稅收水平也相對較低。在這四種情況中,我們重點關注的是稅源質量高,但是稅收水平卻相對較低的企業。

二、稅收效能位差模型的案例分析

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在各種描述企業經濟效益高低的指標體系中找出與稅收密切相關的指標,通過對這些指標的分數化處理形成一個描述稅源質量的綜合指標,以此確定不同企業納稅能力排行。

(一) 研究框架

以X市金融行業為例,主要分析過程:

1.對金融業原始數據進行數據質量校核與篩選,去除有問題的數據或指標,并對這些數據的去除依據和理由進行理論說明。

2.在完成數據質量校核和篩選后,得到了可以進行建模的金融有效企業樣本,從而分別計算各個企業的稅負水平和稅源質量水平,并對其進行評分量化。

3.得到各個企業的稅負水平以及稅源質量指標進行排行,經對比分析,得到各個企業的稅源質量與稅負水平的位差排名,定位具有高稅源質量、低稅負水平特征的高位差企業。

4.通過模型抽取高位差企業群體的共有特征,并深入挖掘高位差的產生原因,以此作為決策建議支持依據。

(二) 分析體系

1.企業稅負的測算。在這里,實際稅負用實際入庫稅款與營業總收入的比表示:

實際稅負=實際入庫數/營業總收入*100%

2.稅源質量指標體系。稅源質量反映了企業經營發展的整體情況,因此稅源質量不是一個單一經濟指標就能衡量的。應綜合各項稅源特征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在對企業經營發展的整體情況進行評價時,選用從企業四個方面的能力,既盈利能力、發展能力、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具體指標計算方法如表1所示:

參考財政部印發的《金融企業績效評價辦法》、稅務總局印發的《微觀稅收分析指標體系及方法》,確定各項指標所賦權重。對每個企業的相關指標進行評價打分,對不同指標賦予相應的權重,通過加權處理求出各級綜合指數,最后得到一個最終指標,即稅源質量綜合指標。運用稅源質量的綜合指標評價企業之間的稅源差異。

(三) 模型構建

1.樣本選擇。從企業數據總樣本757560家中,選取具有資產負債表的企業145687家,具有利潤表的企業145810家。棄掉模擬戶10家、資產負債表中稅款所屬期不為2014年的14家,即不符合字段稅款所屬期開始 = '2014-01-01';稅款所屬期止 = '2014-12-31',剩余總體企業樣本數為145663。與企業基本信息進行匹配,得到具有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基本信息表的企業樣本145663家。從145663家企業樣本中選取企業營業狀態為正常的金融行業企業,獲得1910家。

納稅申報信息方面,從1910家正常狀態金融業企業中,棄掉無納稅申報信息企業75家,零申報企業495家和納稅金額為負的2家,再舍棄登記時間為2014、2015年的企業123家,得到可參與模型構建的樣本1215家企業。

建立金融業稅源質量指標體系過程中,某些為字段為0的記錄不能輸出指標有效值,包括營業總收入、所有者權益、資產合計、利潤總額、營業總成本、流動資產總計、流動負債合計。這些指標均為衡量金融企業財務狀況的重要指標,數據的錯誤填報或企業的不正常經營狀態均可導致這些指標為0,這些企業參與模型構建,但在計算某指標輸出空值時,將其舍棄。

2.數據表現。下圖為X市金融行業企業稅負和稅源質量對比的分布,縱坐標代表稅源質量得分,橫坐標代表企業稅負得分。最左一列和最右一列點為評分模型中的極值處理評分,最低10%評分為-20,最高10%評分為120。中間部分靠近左上角的代表稅源質量教高、但繳納稅款相對較低的企業,即負位差較大的企業(藍色)??拷蚁陆堑拇矶愒促|量相對較低,但繳納稅款相對較高的企業,即正位差較大的企業(紅色)。從圖中可以看出,X市金融企業的企業稅負大多集中于15%左右,稅源質量集中于中等水平。

.特征分析。根據企業質量得分> 50且企業稅負得分< 50且效能位差< -100的規則選取高負位差企業114家,根據企業質量得分< 50且企業稅負得分>50且效能位差>-100的規則選取高負位差企業116家。采用所選取樣本進行數據挖掘決策樹模型C5.0建模,通過對比分析,尋找兩部分企業群體特征,找出重要影響因素。

經過數據挖掘決策樹模型C5.0建模,發現影響高位差企業的因素主要是所屬分局(按征收單位分類)、企業注冊類型(按企業注冊類型分類)、注冊規模(按工商企業注冊資金分類)、企業年齡(按企業注冊登記日期計算分類)、細分行業(按細分行業代碼分類)。其中,企業年齡較短的企業出現高負位差的可能性較高;保險業企業出現高負位差的可能性較高;注冊資金在規模以上的企業出現高負位差的可能性較高。

參考文獻:

[1]樊良生.稅源管理和稅收征收效能評價方法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7.

[2]宋四虎,周大鵬,吳強. 房地產行業中的稅收風險識別—以某市為例[J].現代管理科學,2014(07).

猜你喜歡
稅收風險模型
適用于BDS-3 PPP的隨機模型
p150Glued在帕金森病模型中的表達及分布
重要模型『一線三等角』
重尾非線性自回歸模型自加權M-估計的漸近分布
國企境外投資稅收風險管理審計探討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與打包
關于資金集中管理稅收風險的幾點思考
關于資金集中管理稅收風險的幾點思考
FLUKA幾何模型到CAD幾何模型轉換方法初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