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的規避措施評價

2016-05-19 13:48仝玲玲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7期
關鍵詞:融資風險銀行貸款中小企業

摘要:企業在融資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風險,而風險如果處理不及時或者對風險評估不足都會給企業帶來嚴重后果。本文首先界定風險管理的范圍和不同融資風險的評估;接著分析融資風險成因;最后提出融資風險的規避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風險;銀行貸款;風險轉移

中圖分類號:F830.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7-000-01

一、中小企業融資風險與融資風險管理

1.融資風險分析

企業融資風險管理的分析有利于中小企業管理者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減少融資過程中給企業帶來的一系列損失。首先,中小企業最常用的銀行貸款融資業務帶來的風險。由于利率、匯率、融資條件等籌資條件發生變化導致企業盈利能力降低和損失的可能性;其次,發行債券融資風險。由于受債券發行的時機、還款方式、時間限制、票面價值、發行價格等因素影響,運營過程中,哪個環節都有可能給企業經營帶來損失;再次,股票融資風險。股票發行受諸多因素影響,如發行數量、融資成本過高、租期內利率變化風險等。

2.融資風險的識別

首先,信用風險。信用風險受債權人的道德品質和債務人所處環境影響;其次,利率風險。借貸的期限、風險、流動性、物價水平、宏觀政策等變化都有可能引起市場利率波動;再次,流動性風險。主要原因是企業的資產負債結構配置不當。

二、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的成因

1.國家宏觀政策原因分析

(1)經濟運行周期的不同。時下經濟運行帶有一定的波動性。而這種波動需要經歷幾個階段。如經濟復蘇、經濟繁榮、經濟衰退和經濟蕭條幾個階段的循環。因此,企業的融資和投資等活動都會被經濟的周期波動影響。

(2)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分析。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對企業生存和未來發展有著連帶作用的影響。全球化的進程日益加不斷深入,企業籌資領域和范圍逐漸擴大,融資的數量和額度也在不斷增加,融資方式也呈現多樣化趨勢。

(3)體制因素分析。企業融資風險在一定程度上與體制因素的限制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我國上市公司中,各行業壟斷型企業占據了很大空間,其中部分公司的經營效益也不盡人意,而留給一些發展高科技速度快、創新能力強、效益好的中小企業范圍很小。

(4)業務技術因素分析。目前因受技術條件和研發能力的限制,尖端技術人才和高科技人才相對匱乏,而這些因素在中小企業中又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造成在企業融資過程中,面臨因技術落后而帶來的技術性風險。

(5)不同行業領域分析。因受各個行業不同特點的影響,不同行業的盈利能力、行業周期、淡旺季等不盡相同。

2.微觀因素分析

(1)融資方式選擇不當。目前,我國企業融資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天使基金、銀行貸款、發行股票、發行債券、風險投資、集群融資、融資租賃和商業信用等。融資方式的不同造成融資難易程度、資金的周期和成本也不盡相同,進而對企業的約束程度也不同。如果融資選擇模式不當,無形中增加企業運營成本和收益的減少,也會不同程度增加財務風險和其他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2)融資結構不當。企業融資主要有融資來源結構和融資期限結構兩部分。首先,融資結構主要考慮目前企業融資資本結構的組合,是綜合資本達到最低限度;其次,要考慮資產結構相匹配,使企業處于有可能帶來的風險降到最低。

(3)企業債務壓力過重。如果企業負債超過一定比例會造成企業財務危機。一般企業在瓶頸階段為了規模相應會擴大投資和融資機會,就不可避免的進行超過行業規定的慣例50%負債率經營,企業負債率不斷提高,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日漸脆弱,導致企業潛在支付危機隨時爆發。

(4)運營管理風險。主要是企業運營過程中由于對市場的判斷存在不確定性,無形中增加風險的發生,如營業收入和利潤不足以支付利息費用和股本利息。

(5)財務控制能力。首先,對資金管理缺少控制,將短期資金用于長期計劃,導致財務風險陡增;其次,我國目前的市場是買房市場,企業普遍存在庫存和滯銷,企業為了增加銷售機會和銷售額,一般會采用賒銷方式,造成大量應收賬款的發生幾率,應收賬款長期無法收回,嚴重影響企業的運營和發展,造成企業償債能力降低,進而產生財務危機。

三、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的措施和建議

1.風險管理信息收集。首先,企業應全面收集與本企業經營風險相關和相關企業(如經銷商、供應商等)的內部環境、外部環境信息,包括歷史數據和未來與本企業相關的信息預測(如國家政策取向、法律法規、高科技發展方向等),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必要的篩選、對比、分析、存儲等;其次,在企業融資風險管理方面,還需要分析國內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的政策以及運行預測,尤其是在本行業以及相關行業內,國家對此政策、法律法規、技術創新的信息。

2.企業融資風險評估。首先,根據企業規模的大小確定風險評估的方式,盡可能采用定量的評估方式進行風險辨識、分析和評價。其次,通過分析預測損失發生的概率和幅度,尤其是評估融資后果對企業影響進行預計,通過分析,準確預測損失概論和損失幅度,并能采取相應的措施防范;再次,制定風險管理的管控策略。要求企業根據自身條件的局限性和外部環境,圍繞企業發展戰略,確定風險偏好、風險承受幅度、風險管理有效性指標,選擇風險承擔、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轉換、風險對沖、風險補償、風險控制等適合的風險管理工具的總體策略。

3.風險管理解決方案。企業根據風險管理策略,針對各類風險或每一項重大風險制定風險管理解決方案。方案包括風險解決的具體目標、所需的業務流程、所需的資源、關鍵性指標等,在事故發生時,怎樣控制損失繼續擴大,從而達到降低企業風險損失的目的。

4.風險管理的監督機制和預警系統。首先,制定風險管理監督機制,如企業重大風險、重大事件、企業重大決策、重要管理及業務流程關鍵點,對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形成風險評估、風險預警機制、風險管理策略控制、關鍵性控制活動及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控制。

參考文獻:

[1]武艷,張曉峰,張靜.企業風險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仝玲玲.中小企業市場營銷風險管理評價[J].速讀.2015,5.

[3]朱榮.企業財務風險評價與控制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4]孔德蘭.中小企業融資結構與融資策略研究[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9,4.

猜你喜歡
融資風險銀行貸款中小企業
終于中了
一起由質押監管騙取貸款的貸案及風險防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