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及其對策

2016-05-20 14:51劉支娜
2016年13期
關鍵詞:內部控制國有企業對策

劉支娜

摘 要:本文根據我國國有企業的現狀,指出了國有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對策

長期以來,國有企業經濟發展在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中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近年來,國有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重大風險,國有企業資產及財產損失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給國有企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這些風險事件發生的原因,都與企業內部控制存在薄弱環節有關。要想提高國有企業的競爭實力及經營業績,必須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一、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

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內控運行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雖然很多國有企業已經在形式上進行了公司制改造,但事實上這種改造并不徹底,這些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并不完善,許多公司都并未設立監事會、審計委員會等,導致權力制衡機制失效。內部控制的實施效果取決于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程度,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內部控制的作用也得不到有效發揮。

根據《公司法》的規定,董事會和監事會都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然后由董事會聘請專業的經理層來對公司的經營活動進行管理,董事會和監事會各自對股東大會負責、經理層向董事會進行報告。監事會由監事和監事長組成,在公司的組織結構中行使監督權,代表股東大會對董事會運作及經理層的經營管理活動進行監督。近年來,我國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不斷深化,公司的所有權與經營權逐漸分離,許多國有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甚至虛置,內部人員控制的現象十分嚴重,權利制衡機制難以發揮效用。

許多國有企業的董事長與經理人員均由上級任命,職位經常發生重疊,部分企業監事的職位也由董事擔任。理論上,董事會和監事會都由上級選舉,屬于平級機構,地位平等,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監事會地位往往低于董事會和經理層,監事會的獨立性得不到保障,無法發揮對董事會和經理層的監督和制約作用。同時,董事會成員中內部董事占大多數,外部董事所占的比例相對較小,外部董事獨立性不強。公司的財務系統的運作也大都由經理層管理,導致財務監督被架空。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也不能有效運行。

(二)信息溝通不順暢

信息的傳遞范圍、準確性、清晰度以及信息傳遞的方式都會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效率產生影響。目前多數國有企業溝通渠道不足,信息傳遞效率低,因為國有企業多是企業集團,組織層次過于復雜,信息傳遞鏈條過長。各種信息經過層層傳遞,最終信息接受者所獲得的信息往往不是信息最初時的狀態,進而會影響企業的經營活動。

另一方面,我國國有企業管理者大多習慣固守傳統思想,管理模式長期不變,對于信息系統的構建缺乏長遠的規劃和全面性的構思。信息傳遞系統在制度建設上不完善,其在功能設置上也存在不少缺陷,導致企業員工無法快速接收并傳遞有效信息。同時,許多國有企業崗位設置不合理,某些部門崗位職責不清、分工不明,各部門員工之間缺乏團隊意識、協調性差、缺乏橫向信息交流。

(三)風險評估意識薄弱

經濟全球化使企業面臨更大的環境變化和經營風險。為了盡量減少、避免風險,保持企業業績的穩定增長,就要重視企業的風險管理。目前,企業對風險評估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多數企業在未實施相應的風險評估程序、沒有可行性論證的情況下隨意進行決策。

企業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營運、市場、法律、信貸、技術等風險,其中最主要的風險是營運風險。但我國國有企業缺乏全面的風險管理觀念,國有企業風險管理大多局限于少數職能部門,同時又缺乏風險評估機制,這種狀態極易造成管理者僅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企業的主要矛盾。風險評估和管理機制缺乏,無法滿足企業經營決策的需要。

(四)管理層內部控制意識欠缺

我國國有企業大多習慣于由國家和政府統包一切,國有企業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關注不足,部分管理者只是迫于政府和政策的壓力,被動地實施內部控制,沒有把企業提高經營效果作為內部控制實施的目標。這些公司往往比較重視企業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等基礎業務環節,而輕視內部控制在整體管理中的協調作用,同時,由于內控制度的制定往往流于形式,不符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導致內控制度不能有效施行。

另一方面,多數國有企業對于其管理者的業績考核都以管理者為企業帶來利潤的多少為主要依據,未考慮其他相關綜合指標對評價管理者能力的意義。某些高管人員為了在其任職期間做出好的成績,隨意下達脫離實際的經濟增長考核指標,甚至指使財務人員做假賬。如此一來,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成為一紙空文。

二、完善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

(一)優化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能夠保證企業內部控制功能的有效發揮,國有企業內部的治理結構應該做到職責明確,能夠在利益相關者之間形成相互制衡的機制。

首先,要明確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各自應進行的活動及要承擔的職責,確定合理的授權層次與責任、控制的授權范圍等,避免出現責任真空,保證權力制衡得到落實。其次,要推行職務不兼容制度,董事會成員和經理層人員要分設,避免一人任多職的情況。再次,要重視監事會在國有企業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完善的監事會組織機構,規范監事會的監督職責,強化對監事會運作的監管。最后,要積極推行獨立董事制度,獨立董事的聘請必須通過正式的甄選過程。

(二)完善信息管理與溝通系統

一個良好的信息管理和溝通系統能夠提高各部門信息傳遞的效率,使管理者和員工都能及時掌握企業中發生的重要事項。首先,在管理溝通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信息的傳遞和接受,更要重視信息的反饋,信息的反饋機制有利于確保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和真實性,也有利于管理者根據反饋的信息作出決策。其次,要對企業內部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及時的披露,加大信息溝通渠道的透明度和開放程度,保證企業每個員工都能了解企業的真實情況。再次,企業可以利用先進技術手段優化信息傳遞系統,如利用互聯網構建公司內部局域網,實現信息在局域網內的快速共享。

(三)加強風險評估意識

我國國有企業應根據目前的市場環境以及企業自身和行業發展的情況,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制度。要將風險評估系統化,對企業內部重要的工作流程進行風險評估。企業可以通過建立風險損失數據庫,審視本企業風險管理質量,識別哪些地方需要加強風險管理,同時,企業應該綜合考慮公司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運用風險分析技術找出并化解企業存在的風險。

(四)增強內部控制管理意識

管理層應該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宣傳、貫徹及實施,并且確保全體員工共同遵守。企業管理層對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視程度會對員工的思維產生影響,因此要切實加強管理層對內控的重視程度。同時,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要切合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要具有可操作性。企業應對于內部控制執行情況進行有效監督并建立相應考核制度,可以通過實行內部激勵機制和績效評價機制將管理層及員工的短期行為長期化,促使企業內所有員工共同努力,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促進企業經營業績的穩定增長。(作者單位:天津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 李蒲林.談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J].中國工會財會,2009,(7).

[2] 張敏敏,丁日佳.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研究[J].企業經濟,2008,(4).

[3] 許賀文.淺談企業內部控制建設[J].財會研究,2007,(12).

[4] 潘敏.規范和完善國有企業內部控制[J].上海國資,2007,(1).

猜你喜歡
內部控制國有企業對策
新時期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如何做好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引領工作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