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社會保障理念的再思考

2016-05-20 15:22榮現磊
2016年13期
關鍵詞:人的全面發展社會保障

榮現磊

摘 要:馬克思認為任何社會都需要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主義終極目標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用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考察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是對我國社會保障理念的重新認識。馬克思對人的本質的論述揭示了人在全面發展過程中所具有的特性,認為人的自然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動因,人的才能的全面實現是人的全面的發展的重要體現。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國社會保障理念的核心追求。

關鍵詞:人的全面發展;社會保障;再思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一直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配套措施。一些社會保障制度的制定往往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忽視了公平性,導致收入差距不斷拉大。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的社會保障應該從保障人的需要,實現人的發展為根本目標。從人的全面發展的角度思考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對我國社會保障理念的一種重新認識。

一、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的論述中體現的社會保障理念

(一)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是在勞動的前提下實現人的“類”存在

勞動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是人體內在的規定性,是人的生命得以體現的直接表現,馬克思說:“我在勞動中肯定了自己的個人生命,從而也肯定了我的個性的特點?!痹诠伯a主義社會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不僅依靠單個人盲目的勞動,而是人在進行勞動的過程中實現人的“類”存在。人與動物界相比,人對社會的依賴性更強,人對無機界的依賴范圍更廣闊,人不可能孤立的存在于社會,人“類”存在的本質在對無機界的利用中體現的更加明顯。共產主義是一個社會關系極其豐富的社會,人們在各自的領域內,各自的社會關系中得到全面的整合,為實現人的本質提供了最基本的指導理念。馬克思的社會保障理念的基本要求是要從保障人的自身開始實現作為“類”存在人的一切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這才是共產主義社會中對社會保障理念的本質要求。

(二)馬克思提出人的社會性體現了馬克思社會保障理念

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意義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它表明人的本質不是先天的、天賦的,而是在后天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特別是生產實踐中形成的。人的社會關系是會發生變化的,因此,就不存在什么永恒不變的一般的人的本質,恰恰相反,人的本質是隨著社會關系的改變而變化的。人的本質是由社會關系決定的,人們的社會關系不同,本質也就不同。社會保障應堅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原則,前提是必須明確人的社會性的本質,只有在社會生活中實現了人的社會性,體現了人的本質,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的人的解放。這也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保障理念在社會生活中的根本要求。

二、馬克思人的需要論述中體現的社會保障理念

(一)人的自然性需要

自然性需要是指人為了延續和發展它的生命所必需的客觀條件的自然需要,如衣、食、住、行、性等。因此,又稱生理需要,人的自然性需要是人能夠生存的根本條件。馬克思認為“吃、喝、生殖等等”“是真正人的機能”,在于維持人的生理狀況的平衡。人的生理狀況不平衡時,自然需要會產生,并引發一定的行為,這種行為的結果使人的生理狀況達到平衡。自然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這種需要如不能充分滿足,會對人的心理產生重大影響,并決定著人的社會性需要的狀況。馬克思的社會保障理念中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滿足人的自然性需要。人的自然性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提升,不斷滿足人的自然性需要才是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基礎。

(二)人的社會性需要

人的生命是具有社會性的?!吧鐣?,是指生活在一個共同的地域中,說同一種語言,有共同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的人類共同體,即一般所說的部落、部族和民族。按本質來說,人是社會的動物,從存在的第一天起,人就必須共同地與自然力進行斗爭,取得生活資料。動物只能利用自然界原本的賜予,因此在自然狀態中,沒有一種動物因不會說話而感到不便,而人要迫使自然界服從于自己的目的,要支配和改造自然界。社會性需要是指對文化藝術、道德、知識、交往、勞動等需求,這是對維持和發展社會正常生活所必需的條件的反映,主要有勞動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三大種類。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社會性需要也在不斷豐富,滿足人的社會性需要是馬克思社會保障思想主要內容。

三、馬克思關于人的才能的論述中體現的社會保障理念

(一)馬克思認為人的才能的全面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核心,人的才能是人在勞動過程中不斷發展的產物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的才能在社會中的地位日益凸顯。人的才能就是人的體力和智力的結合,馬克思人認為勞動創造人本身,把勞動和自然界結合在一起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變為財富,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人的才能就體現在人的勞動創造過程當中。滿足人在勞動創造過程中才能的實現,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二)人的才能主要體現在人改造世界的過程當中

馬克思說:“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范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睂崿F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社會保障理念的最終目標,每一個個體的最大價值在社會中的體現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人的才能全面發展主要是指人的素質的全面發展和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人的素質的全面發展主要指人的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全面發展以及各種素質之間的均衡協調發展。個性即人的品質和風格是人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體質能力、精神狀態、心理傾向及行為特征的總和,它反映的是人的不斷發展的特殊性和差異性。根據不同的人的素質和個性,人可以以自己的興趣自由的選擇自己的職業,從而實現人的社會性需要。馬克思強調指出:“個人的充分發展又作為最大的生產力反作用于勞動生產力?!彼P于人的才能的論述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體現,只有保障了人的才能的全面的發揮,才能最終實現人在精神意義上的全面發展。

四、結語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經濟正處于在蓬勃發展時期,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也在不斷的發生變革。但是依據馬克思對未來社會主義發展的描述,社會主義發展應該是一個逐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從而實現共產主義的終極目標。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蘊含了社會保障的思想,并反映了社會保障的未來發展。從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探討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是對我國現行社會保障理念的一種重新考慮,是我國堅持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重要理論依據,也是未來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總體趨勢。(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95

[2]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20.

猜你喜歡
人的全面發展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
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淺析《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德國社會保障制度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啟示
堅持就業優先 推進社會保障全覆蓋
媒體募捐永遠成不了社會保障
從社會統合的視角看社會保障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