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產業結構調整與中小企業發展文獻綜述

2016-05-20 10:45張愛菊
2016年13期
關鍵詞:產業結構北京市理論

張愛菊

摘 要:1978年以來,北京市中小企業對支持其經濟良好快速發展、增加就業和財政收入、推進科技創新和新農村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北京市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步逐步加快,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得到調整和優化,學者們對產業結構調整、中小企業的發展作了諸多研究。

關鍵詞:結構調整;財政收入

一、北京市產業結構調整研究現狀

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的經濟體制為計劃經濟體制,經濟理論界幾乎沒有對“產業結構”這個理論進行研究。當時與產業結構內容研究主要集中在馬克思關于再生產理論中兩大部類的關系,重點是生產資料優先增長問題。

在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產業經濟學界主要研究產業政策,夏禹農和馮文俊、周叔蓮、周起業(1989)、洪銀興(1988)等探索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基礎理論、調整模式等;厲以寧(1988)指出,經濟增長的主體是企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體也是企業,首先進行企業體制改革,使企業成為真正的利益主體、有效的投資主體。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的相關理論得到延伸,西方主流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理論逐漸引入我國,經濟學界借鑒西方產業經濟理論和方法,形成了我國特色的產業結構理論。改革開放以后,自引進西方經濟學理論開始,我國產業結構研究的重點轉變為對中國現實問題的研究,眾多學者開始學習研究西方產業結構理論。

進入21世紀,我國經濟得到飛速發展,隨之北京產業結構同樣發生巨大變化,國內學者開始對產業結構調整理論有了新的研究。

陳秀山、張可云(2004)就北京經濟和第三產業發展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就第三產業的結構和存在的問題,主要從北京經濟發展、城區差距問題兩個方面入手,最后提出了新的戰略目標和重點及空間布局來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

佘延雙、沙景華(2006)研究了北京及周邊地區的制造業,比較出北京及周邊地區增長較快的幾種行業,用產業結構、國家因素、地區競爭力解釋地區行業的增長情況。該研究對了解北京各行業經濟增長、衰退的現狀與趨勢起到重大作用,能夠為制定和實施產業和區域政策作參考。

王洪渠(2007)利用克拉克的三次產業分類法,通過比較北京市產業的內外部結構,得出北京市現階段的產業結構還需要優化,第三產業的作用還沒有完全發揮,與國際大都市還有一定的差距。

鄭春梅,柴靜(2009)通過實證分析,北京市產業結構調整受到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ODI主要通過進口規模、進出口和就業結構來影響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國曉麗(2011)通過分析北京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系,得出北京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存在長期穩定的協同效應,金融深化將會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產業結構的優化也會受到金融儲蓄結構的影響。

二、北京市中小企業研究現狀

1978年以來,我國中小企業在各時期有了不同的發展,不同的時期政府采取相應的中小企業政策。改革開放前中小企業得主要任務是恢復發展國民經濟,經濟形式主要是“單一公有制”;經濟體制改革后,在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之后,有關中小企業政策和中小企業管理機構逐漸成立,1984年決定改革經濟制;1987年,中小企業的產權有償轉讓得到了認可。2002年6月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進入了法制化階段,之后出臺了有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諸多政策,為中小企業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

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國內學者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進行了諸多研究:

林毅夫,李永軍(2001)分析了中小企業對我國經濟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對融資難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政策建議。他們指出,我國現階段發展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是發展經濟的最佳選擇。

劉新華,線文(2005)指出,從金融制度的內生性出發,我國學者應探討中小企業融資應落腳于企業的融資需求,而現階段國內的大多數研究忽略了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而更多的關注點集中在中小企業資金供給上。

趙岳,譚之博(2012)通過建立模型,得出中小企業融資難是由于銀企間的信息不對稱,并且指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就需要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繼而需要尋找外部渠道,這些渠道能甄別企業信息、發掘企業質量。

鄭海航(2008)通過比較北京和江浙的中小企業,認為觀念滯后導致的制度是制約北京市中小企業成長中的關鍵,需要政府和社會參與解決這一問題,要更新觀念和制度,建立適合北京市中小企業援助體系,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環境支持。

解學梅(2010)對188家中小型制造業企業做了調查問卷,探討協同創新網絡和企業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她認為企業和企業、中介和企業、研究組織和企業等這些協同網絡對企業創新績效有明顯的正向效應,而政府和企業協同網絡對企業創新績效有著顯著的間接效應。

三、中小企業與產業結構調整關系研究現狀

國內對中小企業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關系的研究,大都是中小企業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的研究。

郭艷輝(2001)認為,發展中小企業是中國的大戰略,中小企業在產業結構調整進程中發揮創新、增加就業密度,促進收入分配均等的作用,這種作用通過中小企業影響產業結構變動的獨特方式來體現

鄒偉,楊運春認為,中小企業改革包含產品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和內容。因此,中小企業改革應防止片面性,要高度重視產業結構調整問題,認為中小企業應以存量聚集新的增量,從而達到存量和增量調整有機結合,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綜上所述,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比較晚,大多數是對中小企業現狀進行研究,相較產業轉型升級過程研究不足,學者們大多數研究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F有研究也只是研究中小企業對產業結構所起的作用,缺乏對中小企業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的互動機理研究,關于產業結構調整和中小企業發展的關系研究文獻不多,而產業結構的變化多是被國內學者作為問題提出的背景,國內大多數學者多集中于中小企業存在問題研究,從經濟發展階段和產業結構演變的視角自上而下去研究甚少。(作者單位: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 鄒偉,楊運春.中小企業改革與產業結構調整,理論月壇,[J].20

[2] 王洪渠.北京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研究.

[3] 田園.從對外依存和競爭力變動看北京產業結構調整,地區經濟,[J].2013(3).

[4] 國曉麗.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關系的實證研究——以北京話為例,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J].2011(7).

[5] 鄭春梅,柴靜.人民幣國際化對北京市產業結構影響的實證分析,WTO與中國學術年會,2009.

[6] 林毅夫,李永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經濟研究,[J],2001.

[7] 劉新華,線文.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理論述評,經濟學家,[J].2005

[8] 鄭海航.論北京市中小企業發展及援助體系,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J].2008(2).

[9] 謝學梅.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網絡與創新績效的實證研究,管理科學學報,[J].2010(8).

[10] 趙岳,譚之博.電子商務、銀行信貸與中小企業融資——一個基于信息經濟學的理論模型,經濟研究,[J].2012(7).

[11] 郭艷輝.競爭優勢與組織優化:中小企業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天津師范大學,[J].2001

猜你喜歡
產業結構北京市理論
北京市:發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點》
北京市豐臺區少年宮
堅持理論創新
北京市勘察設計研究院
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基于產業結構對接的人力資源培養實踐與思考——以湖南省為例
產業結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