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流性食管炎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相關性探究

2016-05-24 14:47李瑩
保健文匯 2016年7期
關鍵詞:食管炎流性螺桿菌

●李瑩

反流性食管炎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相關性探究

●李瑩

目的:探討反流性食管炎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相關性。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接診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以及慢性胃炎患者各70例為本次研究對象。納入患者均行快速尿素酶試驗及13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后將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內鏡分級標準劃分比較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結果: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發生率(31.43%)顯著低于慢性胃炎患者,P<0.05;不同內鏡分級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幽門螺桿菌對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反流性食管炎的疾病嚴重程度無相關性。

反流性食管炎;幽門螺桿菌;相關性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內容物以及十二指腸內容物上行反流入食管誘發的食管炎性反應。臨床研究指出,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消化性潰瘍以及慢性胃炎等具有顯著的相關性[1]。但是對于幽門螺桿菌與反流性食管炎的相關性研究尚不明確。本次研究選取反流性食管炎以及慢性胃炎患者進行對照分析,旨在分析探討反流性食管炎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相關性,為臨床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提供理論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納入為我院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接診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以及慢性胃炎患者。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齡24~67歲,平均年齡(42.01±3.25)歲;慢性胃炎患者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1.84±3.1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以及年齡等一般基線資料上比較無顯著差異性,P>0.05,可進行對照分析。

1.2 臨床納入與排除標準[2]

(1)納入反流性食管炎以及慢性胃炎患者均經臨床確診;(2)排除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其他消化系統功能性疾病患者;(3)排除腎肝、心血管、胰腺等臟器功能紊亂的患者;(4)排除就診前一月內服用過抗炎抗菌藥物、質子泵抑制劑以及接受過幽門螺桿菌根治治療的患者;(5)排除孕期以及哺乳期女性;(6)納入患者知情同意,簽署同意書;(7)研究上報醫院倫理委員會獲批。

1.3 研究方法

參與研究的所有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以及慢性胃炎患者均采用快速尿素酶試驗及13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兩者皆為陽性者為陽性,兩者皆為陰性者為陰性,二者不符者剔除,進行對照分析。后根據內鏡分級標準劃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分析比較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不同分級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發生情況。

1.4 觀察指標

(1)反流性食管炎及慢性胃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2)不同內鏡分級情況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內鏡分級標準[3]:A級:存在1個及以上的食管黏膜破損,破損最大內徑小于等于5mm;B級:存在1個及以上的食管黏膜破損,破損最大內徑大于5mm,未出現破損的融合病變;C級:食管黏膜破損存在融合現象,融合最大長徑未達75%食管周徑;D級:食管黏膜破損存在融合現象,融合最大長徑達到或超過75%食管周徑。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系統軟件統計分析資料;其中計量資料用(±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并用X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反流性食管炎及慢性胃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

兩組患者快速尿素酶試驗及13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不存在不符者。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發生率(31.43%)顯著低于慢性胃炎患者,組間比較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表1 反流性食管炎及慢性胃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比較(n,%)

2.2 不同內鏡分級情況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

幽門螺桿菌感染發生率隨內鏡分級上升(反流性食管炎嚴重程度加重)而呈現下降趨勢,內鏡分級間比較差異不具有顯著性,P>0.05。

表2 不同內鏡分級情況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n,%)

3 討論

幽門螺桿菌為革蘭氏陰性需氧細菌,于十二指腸以及胃部廣泛分布。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表現為胃痛、反酸、燒心以及口臭等,其感染與慢性胃炎、潰瘍性疾病以及胃癌等的發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性。相關臨床研究指出,對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4]。起保護機制可能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對機體胃泌素具有調節作用,導致食管下括約肌壓力升高,阻滯胃食管返流。具有相關性及機制尚未明確,本次研究旨在探討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反流性食管炎的相關性。

本次研究對比反流性食管炎及慢性胃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以及不同內鏡分級情況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結果顯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發生率為31.43%,顯著低于慢性胃炎患者,說明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對于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保護作用。不同內鏡分級情況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比較P>0.05,說明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對反流性食管炎的疾病嚴重程度不存在干擾性。

綜上所述,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可保護反流性食管炎,且不對疾病嚴重程度存在干擾。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與反流性食管炎疾病無相關性,為臨床疾病治療提供指導依據。

(作者單位:山東濱州醫學院)

[1]湯瑾,孫永順,孫吉等.反流性食管炎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7):66-68.

[2]白璐,馬英杰,馮素萍等.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反流性食管炎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6):1438-1439,1442.

[3]支養興,謝睿,儲輝等.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反流性食管炎相關關系分析[J].臨床消化病雜志,2014,(5):280-282.

[4]伍蓓.初探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反流性食管炎的相關性[J].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2016,37(3):141-143.

猜你喜歡
食管炎流性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骨質疏松癥相關性研究進展
幽門螺桿菌生物膜的研究進展
反流性胃炎的中醫治療效果分析
口腔與胃內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相關性
呼吸科與消化科對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認識的異同點
蒙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藥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探析
疏肝和胃降逆湯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觀察
5種幽門螺桿菌檢測方法的比較
肅降肺胃法治療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