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

2016-05-30 10:48春燕
小說月刊·下半月 2016年5期
關鍵詞:思維策略語文

春燕

提問是一門藝術,要講究策略,不講策略的提問是低效的提問。所謂策略是指“認真準備的包括未達到既定目標而設計的一系列步驟和計劃”,提問策略是指促進有效提問的方法和技巧。良好的提問策略能夠很好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同時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因此精心設計和選擇提問策略是完全有必要的。

一、有效提問有沒有標準呢

對于此,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教育界曾展開了兩次討論,討論結果具有以下特點:(1)表現教師對教材的深入研究;(2)與學生的智力和知識發展水平相適應;(3)能激發學習的欲望;(4)能有助于實現教學過程中的各項具體目標;(5)富有啟發性,并能使學生自省。國際培訓、績效、教學委員會(IBSTPI)頒布了最新的標準,具體要求如下:(1)提出清晰和恰當的問題;(2)有效跟進學習者所提問題;(3)使用多樣的問題類型和問題層次;(4)提出并重新引導到那些促進學習的問題;(5)用問題激發和引導討論;(6)以回答問題來連接學習活動。

二、合理優化提問結構

所謂提問結構是指提問“點”、提問“線”與提問“面”三者之間的內在的邏輯關系。合理優化提問結構就是指精心選擇提問“點”,使提問“點”與“點”之間環環相扣,進而,使提問“點”與“點”之間形成具有層次性的有機整體。

1.精心選擇提問“點”。所謂問點,就是提問的切入點,關鍵點。好的問點應起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同一個教學內容,可以設問的地方很多,但不能隨意的設問,這就需要我們理清教學內容要點,反復琢磨,確立重難點,在文章的精要處找準切入點。問點的選擇有主意以下幾點:(1)問點要著眼于突出教學重點。在教學內容重點處設疑,不僅準確地扣住教學目標,而且巧妙地處理教學重點,從而使教學簡約、高效。(2)問點有立足于突破難點。教學難點是學生掌握知識、理解內容的障礙所在,抓住難點處設問,能化難為易,幫助學生更好的突破難點。(3)問點要有思維價值,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果所設的問題過于簡單,僅停留在簡單的是非選擇上,學生的思維能力很難提高。因此,精心設計有思維價值的問點,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培養其良好的思維品質。

2.提問著眼整體,環環相扣,且有層次性。整體性提問的設計,要求教師要緊扣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標,將備課中初擬的零散的問題聚焦到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以利于突破重點、攻克難點;同時使問題之間環環相扣,且有層次性,構成一個指向明確、思路清晰、具有內在聯系的“問題鏈”。

三、靈活掌握有效提問技巧

精心選擇問點,認真設計問題序列后,怎么“問”又成為我們思考的問題,如何做到問法新穎,形式靈活,富有情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呢?要達到這樣的要求,使所設計的問題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必須講究提問的技巧。

1.變直為曲。直問就是直截了當的問,問點明確,問的主旨即在獲得直接的答案。但直問的最大的弊端是形式呆板,缺少變化,如果經常直問,久而久之學生對這類題目會感到索然無味,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思維。假如把提問由“直問”變為“曲問”,以曲徑通幽的方式提出,尋求學生興趣與課文內容的契合點,抓住最感興趣而有同課文重點、難點有著緊密聯系的問題而提問,使“問”問的巧,問的新,起到“風乍起,吹皺一江春水”的效果,那么課堂課堂就會至始至終充滿挑戰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從而調動學生的答問積極性,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因此,曲問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之一,運用的好,將使教學效果倍增。

2.立足學生,主問題設計力求符合客觀性。語文課堂提問的問題,不適宜太寬太大,含糊不清,如果問題問得漫無邊際,課堂定然會出現僵局,教師也只有自問自答,包辦代替,這就達不到啟發學生思維的目的,使師生教學雙邊活動缺腿;問題也不適宜超越學生知識水平,應難易適度。如果問題過難,學生望而生畏,就會挫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如果問題過易,學生不動腦筋就能輕易答出,也就無法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巨人的花園》一文時,假如籠統地設計問題,提問學生,很有可能會使學生惘然,難以回答。若進行分步引導,效果則會大不一樣。上述問題可作如下分步設計:1、巨人第一次呵責孩子們時,花園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巨人第二次呵責孩子們時,花園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當巨人第三次呵責那個小男孩時,他本人的內心世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花園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樣分步設計問題范圍比較窄,學生易于理解,理解了這幾個問題,再問巨人最終明白了什么,那么,這則童話想告訴我們什么道理這一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3.從主旨提煉主問題。讓學生尋找主旨,并從主旨引出主問題。一位教師執教《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她讓學生尋找主旨:作者曾經兩次來到德國,德國的一草一木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此,他從內心深處發出了怎樣的贊嘆呢?請快速瀏覽課文,并用喜歡的符號勾畫出來: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進而引出主問題引入下一步的學習: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麗”?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民族的“奇特”?

4.變散為聚,主問題設計力求理清文章脈絡。有效的提問忌散貴聚。散,就是散亂零碎,缺乏整體性。聚,就是簡潔凝練,具有整體美。語文課堂提出的問題不能凌亂,以免把教材弄得支離破碎,即,提出的問題要緊扣文章的主線,圍繞學習目標,把備課中初擬的零散問題聚焦到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從而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避免架空分析教材,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5.巧設懸念。好奇心人皆有之,特別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兒童,他們的好奇心十分的強烈,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想象。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制造“懸念”,將會使課堂充滿活力、學生思維活躍。所謂懸念,是指人們欣賞文學作品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即關切故事的發展和人物命運的緊張心理,其效果是引起人們對矛盾的關注、思考、推測和求證。在實際的教學中,如果將懸念運用的提問中,最能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

四、把握提問良好時機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币簿褪钦f,學生如果不經過思考并有所體會,想說卻說不出來時,就不去開導他;如果不是經過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時,就不去啟發他。這句話經常用來說明先讓學生積極思考,再進行適時啟發。所以,在實踐教學中,只有在關鍵時刻提出高質量的提問,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精神,從而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把握好提問時機要做到以下兩點:(1)充分預設。課前教師要精心準備,在需要的地方,特別是重點,難點之處,做好充分的“預設”。預設越充分越能把握住課堂上的提問時機。(2)注重生成。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調動和觀察,從課堂氣氛,學生的表情、神態、語言中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學生思維上出現了焦慮和困惑時,教師要以設問引導學生思考,從而走出困惑。

五、結論及反思

形成有效而富有操作的提問對策的前提是,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有效性提問的意涵、特點、要求,結合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和課標理念,對當前的語文閱讀提問出現的主要的問題進行成因分析,進而得出行之有效的提問對策,以求簡約、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得以良好的實現。語文教學要達到預期的目的,需要我們語文教學工作者,在提問的問題設計上,相互切磋,共同探討,精心構思,恰當運用,讓寥寥幾問牽住悠悠課堂,牽住學生的心。

【參考文獻】

[1]劉寶蓮.語文課堂提問策略初探.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J]2001.5第26卷.

[2]王雪梅.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碩士學位論文2006.5.

[3]王守恒.小學語文教學與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李新平.語文課堂有效問題的設計.上海教育科研.[J]2009.02.

猜你喜歡
思維策略語文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Passage Four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