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鎮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的幾點對策

2016-05-30 10:48王美美
小說月刊·下半月 2016年5期
關鍵詞:課外活動教材作文

王美美

小學高年級學生可塑性極強,對于寫作方面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但在很大程度上還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將針對農村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的問題提出幾點對策,望與同行共勉:

一、寫生活中的作文,寫出農村獨有的特色a

農村雖然比不上城市的熱鬧,但農村孩子從小就經常接觸大自然,對大自然有著豐富的認識和深厚的感情,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為農村孩子奠定了豐厚的素材基礎,只要學生平時認真觀察,就能為其提供豐富的寫作資源。農村的學生在家鄉也別有一片天地,上樹掏鳥蛋、下塘窩摸魚、爬樹粘知了……這些童年趣事給孩子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讓學生以日記或作文的形式記錄這些豐富多彩的生活感受,這樣就為學生今后的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通過切身去體驗,把觀察到的有意義的場面記錄下來,并組織學生討論:在勞動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討論之后指導學生寫出文章,這樣既可以從中學到知識,又可以積累素材。

二、走進生活,陶冶情操

農村的學生所熟知的是農村的事物。如美麗的田園之景有:連綿的群山、蔥綠的莊稼、廣闊的田野、彎彎的河流、清澈的小溪……還有那種類繁多的動物:如天上自由飛翔的小鳥、山間奔跑的飛禽走獸、水中嬉戲的魚蝦、家中的雞狗牛豬……這一切就是我們農村學生的“源頭活水”,皆可成為我們教學之題材,學生寫作之素材?,F在農村學生的課外活動越來越少了,學校都籍借安全的原因,不敢或不肯多開展課外活動,“因溺而不泳,因噎而廢食”了。但我們在做好安全工作的條件下,應當敢于放開手腳,多開展課外活動,多組織學生郊游、野炊,讓學生多觀察大自然、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這樣,以活動導趣,又以活動誘寫,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了寫,其樂無窮,受益不淺,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興趣和水平。

三、積累材料,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寫作和閱讀密切相關,相輔相承。從閱讀對寫作的作用方面看,閱讀是寫作的借鑒,是讀者間接認識生活的途徑。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產生的情感共鳴,所獲得的思想認同等等,這些對于提高讀者的寫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教科書中的文章多文質兼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做到讀賞結合,讀寫結合。在課內閱讀的基礎上,還要加強課外閱讀指導,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多看適合他們年齡、社會閱歷閱讀的各種書籍。無論是詩歌、寓言、童話還是小說,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論是文學讀物,還是科普讀物,也無論是中國作品,還是外國作品,閱讀的內容和范圍不作限制,越廣泛越好。布置學生隨身準備一個記錄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錄下來,牢記在腦海里,隨時積累寫作素材。另一方面,教會學生從社會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們留意身邊的任何事,學會評價、鑒賞美丑、善惡、人生世態。盡可能創造條件,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會,多接觸大自然,使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開闊學生眼界。這樣,使學生不但會學習、能分析,而且見多識廣,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當然,這非一日之功,必須長期堅持,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會提高。

四、靈活施教,貼近學生生活

在教材安排的作文教學中,有的作文題材對于農村學生來說,可能比較陌生、難度較大。例如,在教學三年級第六冊《根據音響講故事》習作時,我放了教材所供的錄音磁帶,學生們雖然從錄音里聽到了風聲、雨聲、驚鳥聲、火車的轟鳴聲……讓學生把剛聽到的編成故事,并寫下來,但是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因為學生剛才從錄音里只得到一個表面的感知,還不夠感性、深刻。于是,我布置讓同學們在當天的晚上聽到什么聲音、早晨聽到什么聲音都記下來,結果同學們都興趣盎然地去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農村的“天籟”之聲太美了,同學們所寫出的音響也十分豐富多彩,如寫夜晚的聲音有:“汪汪”的狗吠聲、“喵喵”的貓叫聲、“唧唧”的蟋蟀叫聲、夜半小兒的“呀呀”啼哭聲、夜鳥“咕咕”的叫聲……讓學生按其自己所聽到的聲音,自編故事、自綴成文,結果都寫得生動有趣。所以,以教材安排的作文教學,我門要作一些相應的變通,變難為易,激起他們的寫作興趣,使他們樂于寫。

猜你喜歡
課外活動教材作文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課外活動類作文
兩會“課外活動”四川山西搞得好
非體育教師在組織體育課外活動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談新課改下的課外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