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走轉改”為抓手提升縣級黨報的形象與質量

2016-05-30 08:10徐軍勇
文化產業 2016年5期
關鍵詞:走轉改

徐軍勇

摘 要:“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這是新時期黨對新聞媒體的新要求,也應該成為每個新聞工作者的工作準則。2011年下半年以來,桐廬縣信息傳媒中心記者用接近五年的時間深入生產生活一線,持續轉變采訪作風,日益改革報道文風,在更好地傳達社情民意的同時,媒體的形象和質量也明顯提升?!白咿D改”是新聞工作者的從業之基、執業之本和事業之魂,新聞工作不息,“走轉改”不止。

關鍵詞: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縣級黨報;形象質量

一、開展“走轉改”活動的認識

隨著我國新聞事業的快速發展,新聞從業人員急劇增加,與之伴隨而來的是絕大多數青年新聞從業者沒有基層鍛煉的機會,缺乏地氣。加之,我們現在正處于一個思想多元、多樣、多變的時代,新聞戰線承載著重要的社會責任,然而,新聞工作的一些優良傳統如“翻山越嶺、走村串戶”卻在慢慢消失,“泡會議、轉通稿、摘材料”成為一些記者的工作方式。為推動新聞工作者切實將群眾觀點、群眾路線體現在新聞宣傳實踐中,促進新聞單位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進一步制度化、常態化,2011年8月,中宣部提出在全國新聞戰線組織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這是黨的群眾工作的必然要求,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來看待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與群眾工作的關系,才能進一步回答和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同時,這也是黨的新聞工作的本質要求,記者只有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才能真實地了解和反映輿情,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樹立新聞媒體的良好形象。

二、開展“走轉改”活動的具體實踐

(一)走基層是“走轉改”活動的關鍵環節

走基層,要踏踏實實地深入群眾,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把群眾當作最好的老師,把基層作為最好課堂,從群眾哪里獲取豐富的新聞素材和創作靈感,獲取深刻的生活教益和人生啟迪。

為確保走基層順利推進,桐廬縣信息傳媒中心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中層干部為成員的“走轉改”活動領導小組,專門制定實施方案,細化走基層活動安排,明確具體駐村安排表、蹲點花名冊,鼓勵全體采編人員積極參與,沉得下,蹲得住。與此同時,中心進一步健全考核考評機制,對在“走轉改”活動中表現突出,報道生動的采編人員進行表彰獎勵,增加了基層稿件的考核比例與稿分,將每位記者走基層稿件質量和數量納入年度考評和評優考核。

“走轉改”的鮮艷旗幟,使記者應聲而去,讀者了然于心。在解決記者走基層交通食宿等現實問題的同時,桐廬縣信息傳媒中心開設“記者新春走基層”“我們在一線”“基層走親”“走基層 探百崗”等專欄、系列報道70余個;桐廬新聞網開辟“走轉改”專題,包括“三農一線”“尋找最美古樹”“風從基層來”等20余個欄目,“報網互動”有力地提升了“走轉改”系列報道的影響力和傳播力。五年來,《今日桐廬》和桐廬新聞網已累計刊登“走轉改”相關報道980余篇,圖片1540余幅。

(二)轉作風是“走轉改”活動的精神內涵

轉作風,要站穩群眾立場,體現為人民服務的作風。黨的新聞工作,應當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與人民群眾坐在一個板凳上,俯下身子、用心傾聽、真情投入,切實走進群眾的內心世界,深入群眾的生產生活,真實反映他們的心聲,真誠解決他們的困難。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心重點推出“民生熱線記者幫辦團服務鄉村行”系列報道,近20名記者先后走進全縣各鄉鎮(街道)25個村,幫助村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31個,得到了縣委領導的充分肯定。

(三)改文風是“走轉改”活動的直觀展現

文風是由作風決定的。有什么樣的作風,就會產生什么樣的文風。堅持“走轉改”,整天和基層群眾摸爬滾打在一起,有了群眾的思想,群眾的感情,群眾的語言,真正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和閱讀情趣,文風自然會有所改變。

縣信息傳媒中心嚴格按照“五不”標準選稿,即選題不典型不行、稿件不生動不行、現場感不強不行、采寫沒有細節不行、稿件沒有感情不行,并大力開展了“現場新聞評比”活動,鼓勵采編人員破除思維定勢,創新報道模式,強化細節描述,融入真實情感。還進一步深化了“走進村莊、走進社區、走進企業、走進項目、走進站所、走進家庭”的“六走進”活動,拓展“走”的深度,量化“走”的強度。

通過身入基層、心入基層,與群眾面對面,情與情的交流溝通,短話、實話、新話多了,廢話、套話、官話少了?!皟纱温撁薄巴粮蠈W”“倫語造房”“喜從‘何來”等新聞報道真實反映了基層面貌的新變化。

三、以“走轉改”提升媒體形象與質量

作為縣級黨報,與其他媒體一樣,既是黨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群眾的喉舌,秉持的社會責任無庸置疑??h級黨報作為地方主流媒體,責任重大,無疑是當地宣傳輿論的主陣地、主戰場。

但不可否認,縣級黨報采編業務人員普遍偏緊,不可能像中央、省級媒體那樣人才濟濟;縣級黨報限于編與財力,只能一人多用,采、編、文、圖全掛。加之,高層次人才,乃至新聞專業畢業尖子生,不愿下到市地級黨報,隊伍綜合素質老是“上不來”,采編的觸角也始終“下不去”。

如何破解這些問題,就是要持續鞏固和深化新聞戰線“走轉改”活動,切實提高采編隊伍的思想認識,“走轉改”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新聞工作者的畢生追求。新聞工作不息,“走轉改”不止。同時,要從采、寫、編的各個環節入手,確保落到實處,一以貫之。另外,要通過行之有效的舉措和制度,建立一套良好的人才培養和稿件評價機制,助推報紙上檔升位。這當中,核心就在于重獎來自一線的優秀記者及優秀作品。按月按季按年考核評選,讓一線記者有想頭有干頭,形成獎優罰劣的良好氛圍。長年的堅持,持久的深化,2015年3月,桐廬縣信息傳媒中心喜獲浙江省縣市區域報最具媒體影響力獎,全省僅有七家縣市媒體獲獎。

新聞工作只有沾泥土才會更芳香。開展“走轉改”活動,是新聞戰線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只有借助“走轉改”活動,提升采編隊伍素質,縣級黨報才能持續提升自身的形象和質量。(作者系浙江省桐廬縣信息傳媒中心記者部主任)

參考文獻:

[1]王百娣.試談“走轉改”活動的創新之處[J].今傳媒,2013年01期.

猜你喜歡
走轉改
縣區臺記者也要努力“走轉改”
地鐵報運用互聯網思維的“走轉改”新路
全媒聯動融入、強化責任擔當,把脫貧扶貧作為“走轉改”重要抓手
故事細節語言
淺論如何在“走轉改”中鍛煉和提高
駐站記者:“走轉改”中“先得月”
深化“走轉改”,讓黨報新聞更有“溫度”
深化“走轉改” 找好著力點
踐行群眾路線 深入開展“走轉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