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采訪的情與理分析

2016-05-30 08:10黃春花
文化產業 2016年5期
關鍵詞:新聞廣播電視

黃春花

摘 要:廣播電視新聞傳播依靠其形象直觀、時效速度、影響面廣、參與面廣等傳播優勢,已經逐漸成為人們大眾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社會生活和國家大事的主要途徑。那么,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與被采訪者之間的情與理交流,對新聞的采訪過程以及節目的收視率也起到了相當重要的影響。本文根據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如何使用情與理進行分析和研究,幫助更多記者了解在采訪中滲透情與理的重要性。

關鍵詞: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采訪;情與理

現今的社會已全面進入到科技與信息的時代,廣播電視憑借其自身優勢得到了廣大受眾的青睞。在電視記者采訪中,合理化的體現情、理,能夠幫助記者充分表明采訪的真實、準確性,為廣大受眾帶去更為豐富化的新聞信息。在電視新聞采訪中,情與理的體現是互相作用及影響的,兩者之間關聯度較大,無法輕易分割。

一、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的主要特征

廣播電視新聞不僅有和其他媒體具有一樣的采訪特性,而且具有其獨特的一面,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電子設備的支持。記者在采訪中往往會備有攝像設備、錄音設備等電子設備,以此來進行對畫面和聲音的現場錄取,獲取第一手真實素材;第二,與時間具有一致性。由于廣播電視新聞要求采訪和某些報道必須同步進行,因此,在采訪過程中,必須體現出新聞的“時效性”,由此可見,廣播電視新聞的報道屬于一種“現代進行時”的報道形式;第三,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中體現了較多的角色定位。記者不但要充當新聞的傳播者和調查者,還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保證所報道的新聞事件引導大眾能夠了解事實。在采訪中,記者的訪談交流、所提問題均要進行新聞的制作。

二、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采訪時的注意事項

(一)注意自身身份。在新聞采訪中,記者首先便需加強對自身身份的注意,提醒自己是一名專業的新聞工作者,所代表的也是新聞的真實。在新聞采訪活動中,需對所有人均保持一個平等對待的態度,不要過高或過低的表現自己。應充分認識到,自身專業素質水平的高低對于新聞采訪的真實性會造成直接性的影響。一名專業且優秀的記者應在采訪中保持理性及正確的職業道德素質,為大眾帶去真實的新聞信息。

(二)在實踐中作出采訪總結。在整個電視新聞采訪工作中應將基本的新聞理論作為基礎,并運用其對采訪實踐工作進行科學指導。另外,在大量的采訪實踐工作進行中注意對新聞價值的查找總結,能夠幫助積累到更多的豐富經驗,及時發現問題并妥善解決。在總結改進中,新聞理論便能夠逐漸得出。另外,新聞理論對于采訪工作的順利開展而言具有一定的指導性作用,在大量多次的實踐總結中,廣播電視新聞業務水平便能夠得到更為迅速的提升。

(三)自我理論的形成。在新聞采訪中記者自身對于新聞事件的看法將會對其在新聞事業中的發展造成直接性的影響,是新聞存在的基礎前提。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如果在工作中只知道對前人的經驗進行汲取、學習,始終不注意自我理論的積累。長此以往下去,雖然不會對社會、對自身造成什么危署,但是也無法前進發展。在新聞采訪中,應在對前輩經驗汲取吸收的同時,與社會實踐所得相結合,進一步突顯出新聞職業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稱得上是合格的采訪記者,才能夠幫助充實記者采訪工作中的情與理。

三、廣播電視新聞采訪中情與理的科學體現

(一)“情”的體現。作為廣播電視新聞記者,不僅要在采訪中體現“理”,也要有“情”的融入。也就是說,再好的理論說明,若不加入富有感染力和親和力的情感表現,也很難傳達出令人滿意的效果?!扒椤钡谋憩F有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寫入真情?!扒椤钡捏w現歸根結底是筆者寫出來的,在報道新聞事件時,要寫入真情;第二,細節入情。在報道中對于特寫性的細節描繪,要注意感情的融入,更顯逼真傳神;第三,議論生情。在新聞報道中,可以采用議論的手法,有助于情感的融入,同時將新聞的情感反應的淋漓盡致。

(二)“理”的體現。1、堅持做到不虛構。記者在新聞采訪過程中心里要時刻裝著百姓,講真實的生活,述真實的故事,滋潤觀眾的心田。嚴禁口號式的說教,而是將行為規范、政治教養、道德標準融入在日常的生活實際中。讓觀眾去思考、觀察、體驗并從中得到教育和啟迪。能夠讓觀眾從一個人的社會生活狀態、心理活動和思想觀念等多角度上產生感悟,從一件普普通通的新聞事件中體驗深刻的哲理。2、新聞記者采訪“理”的提煉方法。新聞記者對廣播電視新聞報道需要體現“理”這一概念,主要通過四個方面來呈現。第一,對所采訪事件所反映的思想內涵進行概括。一篇好的新聞報道絕非僅僅只是對新聞事件表象進行報道,而是要反映出事件本質意義,突出其思想內涵。第二,要注重對事件本質內涵進行概括,從不同角度對事件進行解讀,得出不同思想內涵。第三,從問題中提煉出中心思想,并對其進行充分分析概括。廣播電視新聞在采訪行文過程中應該反復思考新聞的目的性,這種目的必須圍繞群眾展開,不能脫離群眾,偏離群眾的新聞就失去其存在意義。第四,合理化地選取采訪內容及主體。在進行直播采訪報道時,一些極具事件及動態性的新聞比較適宜出鏡報道,如交通路況、交通事故等。此類新聞便可采用直播的方式,使得觀眾及時掌握事件狀況,為其出行提供參考幫助。而對于一些公告、倡議宣傳類的新聞,由于其事件性較弱,因此無需采用出鏡方式。對于一些全國性的重大會議,也可采用現場報道的方式,運用新聞的真實、生動來吸引觀眾目光,以此幫助觀眾及時了解會議內容信息及其精髓。

四、結束語

在電視新聞采訪中,“理”所占據的是理論基礎的地位,而“情”則是為了促進新聞采訪更為廣泛傳播的有效方式。在電視新聞采訪中,情與理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是相輔相成,只有在采訪中科學融入體現情、理,才能夠幫助更為全面地表達出新聞采訪的真正內涵,達到最佳的新聞采訪效果,為廣大社會民眾帶去更為豐富的新聞信息,滿足其新聞探究需求。

參考文獻:

[1]肖瑩.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采訪的情與理分析[J].科技傳播,2013.

[2]秦恒.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采訪的情與理[J].西部廣播電視,2014.

[3]唐杰.論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采訪的情與理[J].決策與信息(下旬刊),2015.

[4]謝銳琳.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采訪的情與理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15.

[5]夏冬.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采訪的情與理[J].西部廣播電視,2015.

猜你喜歡
新聞廣播電視
“互聯網+”時代新聞采訪教學的困境與出路
周二廣播電視
周四廣播電視
周六廣播電視
周日廣播電視
周五廣播電視
周三廣播電視
新聞版權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與重構
解構口語化新聞的語言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