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穎超、宋美齡:鮮為人知的超黨派私誼

2016-05-30 05:28
黨史天地 2016年22期
關鍵詞:保育院宋美齡鄧穎超

抗戰時期,國共兩黨的男人們在政治盤面上考量博弈,宋美齡與鄧穎超的一段合作秘辛卻并不為人知曉。外界只知宋美齡與鄧穎超二人保持著超黨派私誼,直至百年。這一段超黨派的私誼最早可追溯至1938年武漢淪陷后3萬抗戰兒童被送往大后方的往事……

籌辦保育會,鄧穎超、宋美齡合作

“敵擄我戰區肥壯少年,作為傷員兵輸血之工具,因此輩純潔精壯,輸于出血過度之負傷者,得能早日健康,重返支那戰場”,1938年初的《大公報》語出驚悚。當年此類傳聞似幽靈在各地不斷浮現,中央社電報更證實,日軍“俟血液吸盡,則沉尸江海,現長江沿岸,已有不少裝袋童尸”。

抽血、沉尸,令郭德潔不忍熟視,身為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夫人,消息靈通的郭德潔提筆寫出《謹為難童請命》一文,并在文中透露了另一個駭人聽聞的故事:在淪陷區,一批批兒童被運送回日本及朝鮮、臺灣等日據地區,補充日本因戰爭而損失的人口,在奴化教育之下,讓他們長大,轉而重返中國,殘殺同胞。

在《大公報》所發表的《擁護國聯反侵略———武漢各兒童團體告同胞書》中,曾以慘烈的數字,來描述這段歷史:“中國700萬兒童,在十幾個月內,估計遭敵人殺害死亡的,至少在10萬以上,被擄掠的兒童,至少在15萬以上。因敵人的侵略戰爭而流離失所的,至少40萬以上。因遭意外刺激,而精神失常的和殘廢的還不在內?!?/p>

作為最早獲知日軍抓捕難童抽血一事的報界人士,漢口《婦女生活》雜志主編沈慈九此時再也坐不住了。她呼吁發起兒童保育會,挽救這難民中的最弱勢群體,但響應者只是一些無職無權的文人學者。保育會籌辦遲遲不能如愿,沈慈九等人找到中共長江局婦女部,鄧穎超當即指示,把力量集中起來,好好干。

1938年1月24日,鄧穎超聯絡各界知名人士在漢口一江春飯店舉行保育兒童發起人會議。那一天,救國會領袖沈鈞儒和馮玉祥夫人李德全、文化界人士郭沫若、蔡元培等183位發起人參加了會議。會后,中共長江局婦女部承擔起了兒童保育會的籌備工作。但關于兒童保育會籌備工作的一舉一動,都被納入了中統的秘密監視范圍。因為這個籌委會云集了中國知識界絕大部分名流和各民主黨派,而組織者又是共產黨,這不能不引起國民黨的擔憂。

武漢兒童保育會發起人頓時陷入緊張當中。鄧穎超日后回憶道:“在宣布保育會成立大會的日期后,特務機關狂呼要破壞大會,使大會開不成,我們便去約請宋美齡出來主持保育工作并出席大會?!彼蚊例g答應出任主席,但提出了一個條件,必須將保育會納入她所領導的婦女組織名下。宋美齡的加盟,果然使保育會的成立一帆風順,發起人背后的跟蹤者也沒了蹤影。

保育會成立那天,宋美齡一身黑色絲絨旗袍,發表了三千字講話,“當此國家存亡之際,何為男子應盡之職務?何為女子應盡之職務?原無分別,只與抗戰有關,乃均能參加”。次日,中央社以通稿的形式向海內外發布,《新華日報》亦全文照登。這一天,宋美齡與鄧穎超第一次見面,宋美齡很客氣地走過來與鄧穎超握手,說對她“仰慕已久”。

為擴大社會影響,總會先后聘請蔣介石、馮玉祥、李宗仁、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黨政要人為保育行動發起人、名譽理事。宋美齡提議鄧穎超為組織委員會主任,遭到國民黨理事反對。鄧穎超為了大局,此后一直以常務理事的身份參與工作。

赴前線,死人堆里找生命

1938年2月,鄭州、開封告急。3月,江蘇和山東大部分城鎮也被日軍占領。4月8日這天下午,保育會正在制定難童收容細則,門外突然傳來臺兒莊大捷的喜訊。鄧穎超當即提議赴徐州前線收容難童,不少與會者大為驚動,言稱奔赴前線是男人的事情。就在這時,徐州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打來電話,要求保育會立即派人收容流浪兒童。原來臺兒莊大捷后,日本準備包圍徐州,一些流浪兒童在前線經常被亂槍打死。

34歲的保育委員會主任曹孟君,隨后帶隊奔赴徐州,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許多難童的衣服已被扒得精光。野狗、老鴰圍著這些已是殘肢斷臂的骨骸,繼續嘶咬著,你爭我奪。十幾名青年婦女,冒著硝煙在收容流浪兒童,甚至從死人堆里尋找沒斷氣的孩子。曹孟君帶領200余名難童從前線回到徐州城,徐州公署卻拒絕解決兒童的吃住問題。她們又找到徐州難民救濟署,救濟署官員要求難童必須參加城防勞動才能得到相應的救濟。后來,在宋美齡的直接干預下才得以解脫。

回到武漢,曹孟君受到保育總會同仁的熱烈相迎。宋美齡在大會上大為褒獎,會議完畢,宋美齡走到曹孟君的面前,問了一句話:“你是不是共產黨?”曹孟君一時驚愕,但未等她回答,宋美齡就轉身離去。

鄧穎超似乎也看出了宋美齡的用心,就悄悄將曹孟君調派出去,不再在保育總會出現。事實上,此時國民黨人士不斷要求在保育兒童中發展“三民主義青年團”,培植黨派勢力,宋美齡未予理睬;與此同時,在保育會中,不僅有公開身份的共產黨員,如鄧穎超,也有隱藏身份的地下黨員,如曹孟君等人,兩黨碰撞時有發生,但宋美齡對此也一直保持沉默。

撤離武漢,疏散兒童9000余名

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成立僅僅3個月,各地保育分會就收容難童2萬名,除浙江、湖南及廣東、廣西省份自行安排外,其他省份收容的難童都要送到漢口臨時保育院。

這些難童在武漢度過了短暫的和平光景,至9月29日田家鎮陷落,武漢瀕臨失守,國民政府已在考慮轉移陪都重慶。這時,漢口臨時保育院還滯留有4100余名難童。保育院開始陸續轉移難童至大后方。10月20日,武漢臨時保育院門口突然擠滿了拖兒帶女的市民,跪求收養自己的孩子。許多家長情緒激動,戰事來了,為什么反倒不收孩子了?最后,1000個五六歲的孩子被送入,父母隔欄相望,泣不成聲。

第二天清晨,一艘裝載300難童的船只剛出長江口即被日本飛機擊中,300難童血染長江,哭喊一片,然后沉寂,葬身江底。時隔半世紀,宋美齡都念念不忘,“300余難童于乘船護送途中慘遭日機炸沉,連同護送人員無一幸免,迄今雖逾50余年,每思及之心中恒感悲憤不已!”

10月24日,日軍開始向武漢最后一道防線發起進攻。這天下午,蔣介石下達了武漢守衛部隊全部撤退的命令,二十萬守軍紛紛撤離武漢三鎮。但漢口保育院還有500多難童沒有交通工具,羈留在一所教會小學。這天下午,就在這危急之刻,民生公司總經理盧作孚打來電話,同意保育院師生搭乘民生公司的輪船,那是離開武漢的最后一班船只。

25日上午,在漢口臨時保育院里,已是精疲力竭的李昆源抓起電話機向保育總會報告,孩子們都走了,一個也沒丟下。據后來統計,漢口臨時保育院搶救疏散兒童共9000余名。

隨著武漢和廣州的陷落,湖南、廣西一帶的地方政府一度處于癱瘓狀態。在此,保育總會先后在重慶地區建立11所直屬保育院。大后方各省的保育分會亦在當地建立起保育組織。其中六百師生被轉移至香港保育院。

保育生的命運

與同齡的其他孩子相比,保育兒童的內心世界更為復雜,他們的父母或在前線參戰,或早已離開人世,沒有爹媽的日子促成了保育兒童早熟的特性。1943年,大批已升入中學的適齡保育生投筆從戎,據參軍保育生回憶,保育生在學生軍中占有相當比例。在駐印國軍中,大部分是保育生,1944年11月又陸續從軍的很多,以致有的連隊是清一色的保育生,在緬北、緬西戰場上,保育生英勇殺敵、視死如歸的事跡俯仰皆是。

1945年大陸光復,保育會宣布結束使命。有家的保育兒童可以回家,無家可歸的孩子,可由國民政府教育部財力支持到高中畢業。

進入1980年代,鄧穎超與宋美齡常有書信往來,鄧還在新年寄送賀年卡給宋。1984年的2月4日是鄧穎超80大壽,宋美齡托人送來一只玻璃玉兔,因為她還記得鄧穎超屬兔。

1987年,已退身政壇、罕于露面的宋美齡,在臺北一個學校參加臺灣300多名保育生聚會。聽取大家匯報各自經歷,歷時3個多小時。寓居美國之后,她只接見過兩個團體,戰時兒童保育會便是其中的一個。足見這位保育會理事長對昔日這段經歷的看重和懷念。

1991年4月28日,適逢臺灣保育生慣例的母親節聚會,以感謝當年搶救、養教他們的保育會領導及教師。年逾9旬的宋美齡再次出席集會,并發表訓辭。她說:“屆值社會中多人迷失為人處世之正途,爾等曾受愛心恩澤,更切身經歷艱險苦難舉目無親之痛楚,當經已訓誡子孫,故確信彼輩絕不在其列。茲盼爾等各盡己能,回饋社會,若遇有損及國家情事,應具敢言敢為之膽識,挺身而出,擇善固執,雖千萬人吾往也?!?/p>

(摘自《國家人文歷史》,胡佳恒/文)

猜你喜歡
保育院宋美齡鄧穎超
從私家書信看宋美齡的婚姻觀
國共合作對陜甘寧邊區戰時兒童保育院的影響
抗戰時期兒童保育會兒童保育工作淺探
宋美齡的“美麗吃貨經”
鄧穎超:你用鮮花綻放我一世愛戀
新媒體技術在復原陳列中應用的探索——以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為例
我記憶中的保育院媽媽
宋美齡——中國抗戰中一位睿智堅毅的女性
鄧穎超令周恩來勃然大怒的舉動
虛驚一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