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門檻效應”助小津圓了大學夢

2016-05-30 14:51趙洪進
心理與健康 2016年10期
關鍵詞:小津道題門檻

趙洪進

小津是一位高三的美術生,在全省的美術科統一考試中,他的成績名列前茅。高三第一學期小津在廣州學習美術,第二學期才回到學校繼續文化課的學習,此時距離高考就只剩下大約3個多月的時間了。

那天,正好輪到我晚修值班,小津第一、二節還在課室學習,但第三節卻不見影蹤。我馬上到他的宿舍找,沒有;打電話到他家,也不在。于是,我展開了“地毯式”的搜索,最后在運動場西邊的榕樹下發現了他。只見他垂頭喪氣,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當我問他為什么不上晚修時,他的眼淚再也控制不住了,一下子奪眶而出。他哭著對我說:“老師,不是我不想學,我覺得自己根本就學不會!尤其是政治,我想記但是老記不住……”面對基礎比較薄弱而復習時間卻非常緊迫的雙重壓力,小津產生這種緊張恐懼心理和浮躁情緒,我非常理解。

在肯定了他的好學精神和對他進行了安慰、疏導后,我決定運用心理學上的“登門檻效應”來幫助小津重拾信心,提高成績,實現夢想?!暗情T檻效應”源于美國社會心理學家D·H查爾迪尼曾做過的一項著名實驗。他在一次替慈善機構募捐時,對前一部分人附加了一句話:“哪怕一分錢也好”,而對后一部分人則什么也沒說。最后,前者募捐的錢數勝過后者的兩倍。他通過分析后認為: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很有可能接受下一個更高的要求。這種現象,猶如登門檻時要一級臺階一級臺階地登,這樣能更容易登上高處。因此,“登門檻效應”又叫“得寸進尺效應”。

我首先把“登門檻效應”運用到提高小津的答題正確率上。高考政治客觀題即選擇題共12題,每題4分,別以為就ABCD四選一那么簡單,剛開始時,小津在12道選擇題中往往只能答對2道,正確率僅為16.7%,有時可能還是蒙對的。按照“登門檻效應”,我先向他提出較低的要求,以便達到后繼續“得寸進尺”。我對他說:“在廣州那么辛苦你都挺過來了,而且美術科成績那么棒,下周政治周練時能否有所突破,爭取答對3道選擇題?”小津覺得只是多了1道題,難度不高,很快就答應了。為了讓他順利跨過第一道門檻,我還抽時間結合具體題目,專門教了他答題的一些方法,如注意區分容易混淆的概念、準確把握題干的規定性、審好題學會排除法等。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周的政治周測時,小津答對了4道題。這下子,他自己主動向我報喜了:“老師,我比您要求的還多了1道題,有什么獎勵?”我在表揚他進步的同時,對他說:“如果你能夠在月考時再多答對2道題,也就是答對6道題的話,老師一定有重賞?!睅е晒缭降谝坏篱T檻,“摘到了果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小津再次爽快地答應了。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他在月考中答對了6道題,把選擇題的正確率提高到了50%。我心里暗喜,要知道,這對一個基礎薄弱的美術生來說,實屬不易。我在全班公開表揚了他,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小津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我當然不會食言,給他重賞—如他所愿,請他飽吃一頓。在品嘗美食的過程中,我鼓勵他再接再厲,往更高的目標邁進,爭取答對8道題,把正確率提高到66.7%。已經連續跨過兩道門檻的小津此時更加信心百倍,欣然接受了挑戰。此后我發現,小津在課堂上表現得越來越活躍,課后提問也越來越積極主動。

又一個月過去了,在5月的模擬考試中,小津成功答對了8道選擇題。順利跨越第三道門檻的小津親手給我繪制了一張“感恩卡”??ㄆ袭嬛蝗喝?,在領隊的帶領下,正斗志昂揚地一步一步朝成功之巔攀登,空白處寫著:“感謝老師您的鼓勵與指導,您讓我重新找回了自信,我會繼續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在對知識的理解、識記與運用等方面,我也同樣運用“登門檻效應”,使小津經過努力能夠“跳一跳,夠得著”。以教學《國家財政》為例,根據小津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我制定了由易到難、層層推進的具體目標。從理解并熟記國家財政的相關知識點,如財政收入的含義及具體獲取渠道、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財政的巨大作用等,到運用相關知識點完成簡單的選擇題;從學會審題目、分析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到聯系相關知識點組織主觀題的答案;從對題目進行變式訓練到構建以國家財政為核心的思維導圖。小津一點一點地提升,一步一步走向熟練。就這樣,小津不斷跨越自己學習的一道道“門檻”,在不斷的進步中再接再厲,朝著成功的終點邁進。高考時,他被著名的美術學院錄取,圓了自己多年的夢想。

這件事使我深受啟發:要教育好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就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從學生的心理實際出發,給學生先提出較低的要求,待其實現之后再逐步提出較高的要求,這樣才能循序漸進,因勢利導,讓學生在進步的喜悅中不斷迎接新的挑戰,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教育教學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心理效應在教學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除了“登門檻效應”外,還有“共生效應”、“期盼效應”、“鯰魚效應”、“超限效應”等等,教師要學會發揮各種心理效應的積極作用,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

猜你喜歡
小津道題門檻
誤會
網絡作家真的“零門檻”?
幸與哀
這道題誰會做
傷 逝
傷逝
傷逝
讓鄉親們“零門檻”讀書
異地高考豈能不斷提高門檻?
Q博士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