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冀一體化的研究現狀

2016-05-31 01:01張少紅孫雙躍李丹冀志國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6期
關鍵詞:生態環境保護京津冀

張少紅 孫雙躍 李丹 冀志國

摘要:京津冀一體化是京津冀都市圈發展的重大問題,不僅關系到京津冀區域自身的長遠發展,還關系到中國區域協調發展的大局。為此。本文立足于京津冀區域發展的實際,分別從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和產業協調發展三方面介紹了京津冀一體化的現狀,并提出了開展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協同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6-000-02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年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京津冀一體化并指出,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經濟協作。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國沿海三大經濟圈之一,是環渤海區域的核心地區,包括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一個省會城市和11個地級市,是我國重要的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中心,也是我國北方地區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經濟區,同時還是環渤海經濟區的核心區域[1]。作為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層,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的推進和加速,對整個區域乃至北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京津冀一體化是我國區域經濟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一直以來都得到不少專家的重視?!毒┙蚣絽f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協同發展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這既是三地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是三地今后主要合作的方向,下面就這三方面分別作詳細介紹。

一、交通一體化

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努力促進網絡布局、智能管理、綜合服務,構建安全、可靠、方便、高效、經濟、綠色環保的交通系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軍委主席習近平2月26日在北京主舉辦了一個論壇,專題聽取有關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協同發展的工作匯報,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三地打破“一畝三分地”的心態來發展北京、天津、河北,創造一個新的面向未來的首都經濟圈,促進區域發展制度,探索改善城市群布局、優化區域發展和提供示范,是有效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促進人口資源與環境之間的需要,實現優勢互補、以促進環渤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北部的經濟發展,是一個重要的國家戰略,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加快推動科學發展的道路。

實現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是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的前提,交通事業發展的好與壞直接影響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高低,交通和經濟發展之間,一直是一種共生共長的關系。對于京津冀三地,從經濟發展角度來看,以交通一體化發展來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的一體化,是一個好的選擇[3]。歷史經驗證明,一體化在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對加快京津冀經濟協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4]。當前京津冀的發展重心向沿海地區轉移,主要是京津冀產業結構調整和向沿海經濟發展,是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動力[5]。

為促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河北省將重點建設“四大通道”來對接京津地區。這是從6月30日召開的河北省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的。

環京大通道,也就是北京大外環通道,全長大約有940公里,其中河北段長度為850公里,預計明年全線建成,北京段也正在加緊建設。城際大通道,主要是建設京石鐵路、津石鐵路和津石高速等,形成北京、天津、石家莊間的便捷大通道。對于落后地區,專注于太行山高速公路的建設,同時同步建設區域縣鄉之間的通道,以充分發揮通道的帶動作用。建設一些外部大型通道,主要包括的高速有京哈、京昆、京滬和其他一些新的高速。目前,京哈第二通道(京秦高速)河北段、京滬高速滄州段、京昆高速石家莊段(石太二通道)、京新高速張家口段正在加速建設,預計將在2018年底完成。

在建設“四大通道”的同時,河北省把鐵路網、公路網、港口群、機場群作為重點打造的“四個網(群)”。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中,河北省的發展目標是, 2017年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從根本上解決京津邊貧困地區的交通狀況,初步完成京津冀一體化的綜合運輸體系。到2020年,河北將建成快速、方便、高效、安全、高容量、低成本的綜合運輸網絡,在公路、港口、鐵路、機場等方面與北京、天津實現全面對接,實現市市通鐵路,縣縣通高速,鄉鄉通三級公路,村村通硬化路,形成北京、天津、石家莊中心城市和城鎮之間的“半小時通勤圈”,北京、天津、保定、唐山之間的“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基本上“1.5小時交通圈”。

二、生態環境保護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要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加強環境保護,發揮主導作用的工程帶動作用,節約和集約利用資源,形成良好的生態格局。京津冀地域相連,生態環境是一個整體,在過去幾十年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區域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尤其是大氣污染問題,已直接威脅到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至今,京津冀區域仍是全國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在環境保護頒布的2014年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前10位城市中,京津冀占據了8位,環境形勢甚憂。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統一的規制,為了促進京津冀區域經濟和社會進一步發展,改善空氣環境質量,必須實現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京津冀一體化,先看環保一體化,環保一體化是京津冀一體化的初衷。

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就是三地通過創新機制與制度來實現各個主體的生態環境質量目標,為了促進生態環境建設,在生態紅線劃定中,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將研究和制定一個統一的標準,共同開展相關工作。市發展改革委委員劉伯正表示,三地將建立區域統一監測機制,統一石油排放標準及機動車環保機制,共同推廣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構建區域空氣污染防治通信機制,實現空氣污染信息的共享。

7月21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局長鄧乃平介紹,“非首都功能產業疏解的減法,將換來園林綠化建設的加法?!睘槁鋵崱毒┙蚣絽f同發展規劃綱要》,未來幾年北京市將重點建設綠色、綠色中心區、大規模城市森林、新城城鎮綠化和提高山區生態功能等五大方面,已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達到重大突破。對于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生態建設,北京將重點放在北京和天津間的森林濕地、張家口和承德間的生態森林、綠色通道、環首都國家生態公園環等項目,與天津、河北兩地共同構建青山綠水的生態格局。

京津冀地區本身的生態環境就比較脆弱,這些年三地的生態環境質量也在不斷下降,城市污染惡化,空氣、水資源的污染比較嚴重,尤其是地表水污染更為嚴重,京津冀三地水資源供應緊張,阻礙了京津冀一體化的進程[1]。京津冀三地的主要環境問題是大氣污染、水資源短缺和資源消耗劇增,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京津冀的協同發展。要想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環境治理是關鍵。

三、產業協同發展

在產業協同發展方面,三地要注重創新發展戰略,促進產業間的有序轉移,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京冀方面:北汽福田集團、首鋼機電公司、首都供水高端產品制造基地、海水淡化等合作項目已生根發芽;津冀方面:天鐵集團、河北長城汽車、英利集團、天士力集團等合作項目前景廣闊。河北從北京引進的大資金、好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大都來自國家部委和央企;北京的一些優勢企業將部分生產基地和零部件生產基地遷到河北;北京的一些高新技術企業開始向河北拓展[6]。京津冀地區產業一體化的進程比較緩慢,產業的競爭力低下,主要原因在于各地區間缺乏比較優勢基礎上的產業合作[7]。

近年來,北京和天津都已充分認識到,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任何一方的發展都必須與周邊地區的發展結合起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京津與河北已形成了一個相對清晰和層次分明的基本條件。從京津冀產業結構比較中可以看出,京津尤其是北京在高科技產業上居于高梯度,但河北在農業、勞動密集型以及資金密集型產業上居于高梯度。北京、天津可以向河北轉移一些有優勢的傳統產業及部分高科技產業,河北也可以通過一些其他形式,如商品和勞務向京津轉移綠色農業、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等。

四、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對策

1.促進區域經濟錯位發展

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的最終目標是,各地區各自發揮優勢,分工合理,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三地間要加快進行產業合作對接,實現錯位發展,形成區域間產業合理合理和上下聯動的機制。北京重點發展的產業是“高精尖”的,對產業進行優化尤其是項目選擇方面。河北要加快改變傳統的產業模式。三地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合作、錯位發展的產業結構,在該區域內避免同質競爭,重要的產業要形成一個鏈,共同發展。河北要利用北京的人才和技術優勢,把企業的研發基地建在北京,以較低的成本實現技術創新。同時,河北的勞動力成本較低,北京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把生產環節放在河北來降低生產成本,兩地形成了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工和上下聯動,用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入,也是今后京津冀發展的方向。

2.在綠色發展上實現突破

實現京津冀一體化,要在綠色發展上實現新突破。河北省為綠色發展設置門檻,不利于改善京冀生態環境的項目一個都不上。目前三地都面臨轉方式、調結構,要堅持綠色崛起,改變高能源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傳統產業格局,構建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新產業體系。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守護好京津冀每一抹綠色。地球不是我們繼承了父母,而是向自己的后代借來的。香港的經驗可以借鑒,全港面積75%是郊野公園,每一片綠地都受法律保護。京津冀應該推廣天津的經驗,因為,綠色是一個城市的生命,是永續發展的唯一出路。

3.從國家戰略層面建立戰略規劃

京津冀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對于北京,為緩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有效控制人口規模,在周邊建立一批城市來承接產業轉移和要素外溢,這些城市滿足生態環境要好、商務成本要低、生活品質要優。對于河北,要改變與首都差距太大的情況,要根據京津的發展方向,確定河北的發展方向。對于天津,要做好京津兩市間的聯動,同時還要實現京津冀間的協同發展。

從國家戰略層面做好頂層設計,在整體資源稟賦方面要特別注意各地區特點,考慮三個功能定位、生態保護、產業分工、設施配套、城市布局以及其他重大問題,明確各有所需,處理好“舍去”與“取得”的關系,更好地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此外要充分發揮政府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要運行好市場機制,用好市場這只無形的“手”,使其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4發展環渤海循環經濟

在區域發展過程中,優先考慮環境承載能力,重點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擯除那種只追求經濟發展而忽視環境保護的想法及做法。為了遏制環渤海區域環境污染,必須建立環境立法來促進區域經濟和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戰略方向為“可持續發展”,方法是促進地區發展循環經濟,推廣清潔生產。

五、結論

目前,有許多學者在研究京津冀一體化,研究的角度也是多種多樣,研究的范圍也是比較廣泛。在對京津冀一體化方面,學者們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從不同方面進行了研究,得出了許多有價值的結論。近年來,京津冀一體化取得了很好的進展。政府大力促進京津冀之間的經濟聯系,加強產業合作,不斷提高市場整合度。北京要繼續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的深層次發展,整合京津冀協調發展的目標,建立相協調的機制,此外還要加強各層次之間的密切合作,提高京津冀區域之間的整體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程慧,趙建華.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現狀、障礙及突破[J].經濟與管理,2014,10(457):95-97.

[2]張翼.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現狀與發展[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5,3

[3]舒適,邵春福.京津冀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淺析[J].科技信息,2007(35):31-32.

[4]馮玫,劉瑤.京津冀特色產業發展與區域交通一體化建設[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4(3):59-64.

[5]張亞芹.對北京城市群(京津冀地區)交通發展趨勢的思考[J] .北京規劃建設, 2009(3):11-19.

[6]周文夫.河北經濟社會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161-161.

[7]張珊.京津冀產業結構現狀和政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管理學院,2008.

作者簡介:張少紅(1985-),女,河北石家莊人,河北科技大學,碩士,員工,工作單位:河北環境工程技術中心,研究方向:環境影響評價。

猜你喜歡
生態環境保護京津冀
京津冀三地將首次開展聯合執法檢查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生態環境保護
西部地區城鎮化進程中生態環境問題及對策
京津冀大聯合向縱深突破
京津冀醫療衛生大聯合
京津冀一化
養老“京津冀一體化”謹慎樂觀看
京津冀一體化如何實現1+2>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