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話和方言:“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2016-05-31 01:34綜文
廣西教育·D版 2016年4期
關鍵詞:普通話方言交流

綜文

“坐顧擰真、拖板子、噶骨里、箱地、做席子……” 近期,一則南昌方言版婆婆教孫子看圖識字的漫畫爆紅網絡,由此引發了一個令人關注的話題:你愿意讓家里的老人教孩子方言嗎?記者對家長隨機做了調查,有些家長表示,爺爺奶奶教方言是好事,也是一種地方文化的傳承;也有部分家長擔憂,孩子學會了方言,以后普通話學得不標準,影響正常交流。

(11月23日《江南都市報》)

在國家大力倡導推廣普通話的今天,方言該何去何從?普通話和方言是否“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呢?

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東西南北地理環境差異極大,因此存在多種方言。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的56個民族共有80多種彼此不能通話的語言,現在一般分為七大方言區: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和閩方言。七大方言中有六個在我國南方,各種方言之間差別很大,不同方言之間交流非常困難。因此,推廣普通話,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大國來說的確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推廣普通話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列入了政府工作日程。1955年10月,全國開始推廣普通話,同時強調少數民族有充分選擇自己語言的自由。1982年,“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被寫入憲法。經國務院批準,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為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實踐證明,推廣普通話,不僅有利于消除語言隔閡,增進人們相互間的交流,還促進了語言文字信息處理技術的不斷革新,對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難以想象,如果沒有普通話,我們會面臨多少交流障礙,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或許也不會取得今天的成就。因此,推廣普通話是社會的現實需求和歷史選擇。

隨著普通話的日益普及,尤其是年輕一代大多愿意選擇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最珍貴的本土方言正被人們漸漸遺忘或面臨“失傳”。

在學校,來自不同地域的學生雖然或多或少掌握一些本土方言,但由于學校的用語要求和采用普通話教學,加上普通話交流便利,學生大多沒有機會說方言,很自然就失去了方言使用的語言環境。在家庭,許多在“推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父母一輩,已慢慢地習慣了用普通話交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更愿意使用普通話。父母說什么樣的話,孩子無形中也會跟著說什么樣的話,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孩子也不會說方言了?,F在,無論大街小巷,還是在餐館、公園等,很多中小學生甚至幼兒園的孩子幾乎都在使用普通話。不少孩子講本地話時常摻雜進大量普通話,才能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于是便有了“南普”(南寧普通話)、“粵普”(廣東普通話)等。

按理說,農村本來講方言最為流行,然而近年來這種狀況卻悄然發生了變化。由于農村小學撤并,許多農村孩子不得不到更遠的鄉鎮或者縣城寄宿上學,這些孩子遠離父輩爺輩,更多的是跟同齡孩子和老師生活在一起,加上學校要求說普通話,漸漸地,孩子們無形中學會了比較流利的普通話。當這些孩子回到農村,盡管他們還能聽懂長輩說的本地話,但是一開口就會習慣說普通話,語言模式悄然發生了變化。這不得不引起方言“失傳”的憂慮。

在普通話和方言的“較量”中,方言日漸式微似乎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對孩子的教育而言,是該教方言還是普通話,有些家長陷入煩惱:一方面,學校要求孩子說普通話,工作后也都是用普通話交流;另一方面,如果孩子不會用方言與長輩交流,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家庭親情的傳達。

在一些人看來,保護方言就是保護我國的地域文化,不僅有利于人類文明的傳承和發展,也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安定。在一定地域內,方言可以增進人們之間的情感交流,加強對家鄉的認同感。一些人則表示,應當取消或摒棄方言,全面推廣普通話。他們認為,全國各地方言眾多,不同方言間交流不便,影響到各地之間互通有無,最終不利于經濟發展。

然而,作為原生態的語言,方言是不能被禁止或取消的。方言是語言的土壤,也是普通話根植的土壤。方言中有許多生動鮮活的東西,是普通話無法替代的。中國文學名著《紅樓夢》《水滸傳》等作品中就融入了許多方言的詞匯和表達方式。如《紅樓夢》里的“促狹鬼”就是江南方言里的詞匯,按方言應該念成“cuo(入聲)ka(入聲)ju”,它的意思江南人都懂,普通話卻很難翻譯??墒窃陔娨晞±锇雌胀ㄔ捳粢荒?,不但北方人不懂,連江南人也聽不懂了。這是很無奈的事。又如,當年以滬語拍成的電視劇《孽債》,在央視播出時改成普通話,也讓原來生動有趣的語言打了個很大的折扣。

如果說地方文化藝術是“血肉”的話,那么方言無疑就是支撐它們的“骨架”。東北的二人轉,四川的方言小品,乃至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昆曲,其實都是方言文化走向大眾并廣受歡迎的明證。試想,如果沒有了扎根鄉土的方言,很多藝術形式都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些精湛的地方藝術也將無法散發它們的芳香,并為廣大群眾所欣賞。

事實上,普通話與方言并不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對立關系。恰恰相反,同樣是語言,而且是同宗同源的語言,方言和普通話之間非但不相斥,而且還有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諸多關聯?,F實中,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和播音員們,他們普通話的標準程度堪稱全國翹楚,但在臺下,很多主持人同樣能說一口流利的家鄉話??梢?,說方言并沒有影響到他們說普通話的水準。

面對普通話與方言的“對立”,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咨詢委員會委員陳章太表示:“中國政府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并不是要消滅方言?!薄秶彝ㄓ谜Z言文字法》明確指出,方言將在一定領域和特定地區內長期存在,并要對方言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著名語言學家、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錢曾怡也指出:“普通話和方言之間從來就不是‘你死我活的爭斗,相反,二者是互補共榮的?!?/p>

那么,如何在普通話和方言兩者之間尋找一個最佳平衡點?一些專家給普通話和方言進行了“分工”:普通話可作為工作語言、正式語言,在教育、宣傳、公務活動和公共交際中使用;方言可作為生活語言,對普通話起一定的補充作用。

其實,早在1958年周恩來總理就說過:“我們推廣普通話,為的是消除方言之間的隔閡,而不是禁止和消滅方言……方言是會長期存在的。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來禁止,也不能用人為的辦法來消滅?!眹彝茝V普通話,要求的是民眾在該說普通話的場合說普通話,但私底下或其他場合的交流,使用什么樣的語言是每個公民的權利。

近年來,在對方言的保護方面,部分地區做出了探索。如江蘇蘇州開展了“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建設;上海啟動了“方言保護性調查研究課題”,并在初中語文拓展課程教材中收錄上海方言;福建廈門市政府專門發文,明確表示要注重閩南方言環境的修復,提倡青少年講閩南語,推進閩南文化進校園,部分學校還進行了試點教學,學生唱閩南童謠,用閩南語背唐詩,做起了閩南舊時的游戲。

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在保護方言方面也應做出努力。比如,在兒童教育階段,可以試點開展本土方言教育體驗活動,教師在特定場合用本土方言與孩子交流,增加幼兒聽說方言的實踐機會;在大學教育階段,可以試點開設方言選修課和成立方言社團,引導學生關注方言文化,為今后方言保護和研究打下基礎。

綜上,我們應當在學習普通話的同時,努力繼承和發揚本民族、本地域的方言文化。只有“雙語”結合,才能讓中華民族的語言更加豐富,更具吸引力。

(綜合《人民日報》《職業技術教育》《新民晚報》《瀟湘晨報》、中國網等)

(責編 謝宗軍)

猜你喜歡
普通話方言交流
方嚴的方言
如此交流,太暖!
方言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說說方言
留住方言
我教爸爸說普通話
如果古人也說普通話
1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