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級電視臺法制欄目的困境與出路

2016-06-01 08:36楊陽
新聞世界 2016年5期
關鍵詞:創新機制人文關懷

楊陽

【摘要】近年來,為適應新時期普法工作的需要,豐富基層普法陣地,縣級電視臺也掀起了開設法制欄目的熱潮。然而,由于受地域、經濟水平等條件的限制,縣級電視臺節目質量很難與省級、市級電視臺相比較、相抗衡。要做好縣級電視臺的法制欄目必須創新節目形態、加強人文關懷、創新和完善欄目運作機制。

【關鍵詞】法制欄目;創新機制;人文關懷

自中央電視臺開播《今日說法》欄目之后,法制欄目便迅速成為各類電視欄目中炙手可熱的“香餑餑”,深受廣大電視觀眾的歡迎和追捧,各省級電視臺包括市級電視臺敏銳地意識到了這是電視欄目的一個“潛力股”之后,也相繼開辦了一系列的法制欄目,以求在激烈的收視競爭中分得一杯羹,并且都獲得了不錯的效果和影響。近年來,伴隨著普法教育的不斷深入開展,為適應新時期普法工作的需要,豐富基層普法陣地,縣級電視臺也掀起了開設法制電視欄目的熱潮。然而,由于受地域、經濟水平等條件的限制,縣級電視臺節目質量很難與省級、市級電視臺相比較、相抗衡。本文以郎溪縣廣播電視臺創辦的《法治郎溪》為例,探討縣級電視臺法制欄目生存的困境以及改進的措施。

一、《法治郎溪》欄目的現狀

(一)欄目創辦的背景及定位

2011年,是“六五”普法開局之年,為進一步加強郎溪縣普法宣傳工作的力度、廣度和深度,創新普法宣傳形式,由縣委政法委牽頭,縣廣播電視臺與縣人民法院、縣人民檢察院、縣公安局、縣司法局聯合創辦了《法治郎溪》電視普法專題欄目,欄目以“推動依法治縣進程、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為宗旨,每期節目設定時長10至12分鐘,每周播出一期,每周六、周日晚間黃金時間段在縣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播出,每月共播出四期,政法口的公、檢、法、司四家單位依次作為輪播單位,每月各聯辦一期。此舉在全市普法宣傳和電視宣傳工作中開創了先河,為全市首創。

(二)欄目的板塊設置

經過縣廣播電視臺與縣依法治縣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充分協商和對接,《法治郎溪》欄目規劃設計由《公民與法》《律師說法》《政法人物風采》三個板塊組成,其中《公民與法》板塊是主板塊,該板塊定位于以案說法,站在法律專業的角度對發生在群眾身邊的鮮活案例和事例進行跟蹤報道和深度解讀,側重于教育群眾知法、守法?!堵蓭熣f法》板塊主要是邀請縣內知名律師對法律案件中的法律知識和一些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規章制度進行解讀,側重于教育群眾知法、懂法?!墩ㄈ宋镲L采》板塊則是對于政法戰線上先進工作者和先進事跡的報道,側重于樹立先進榜樣的引領帶動作用。

二、《法治郎溪》欄目存在的困境

(一)選題素材有限,節目內容單一

郎溪縣位于皖蘇交界處,縣域面積1104.8平方公里,轄7鎮2鄉,戶籍人口僅34萬,受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欄目素材的選擇面窄,且郎溪縣作為省級平安縣,社會治安形勢良好,可供欄目選擇的素材案件多是盜竊類、斗毆類等一般性刑事案件,或者是鄰里矛盾糾紛、遺產繼承糾紛之類的普通民事案件。由于可選素材類型的單一和可供挖掘的價值小,同時案件法理分析淺顯,導致了欄目內容同質化嚴重,因而受眾感到節目枯燥乏味。

(二)節目“教化色彩”濃,吸引力下降

自創辦開播以來,《法治郎溪》欄目每期的內容基本上都是依托具體的案例“以案說法”,說教味重且形式單調,法制教育引導薄弱,并且長期以來欄目只是將素材采編制作成節目“傳送出去”,而沒有將受眾的反應、想法和提供的線索“收取回來”,導致欄目重說教,輕服務,內容上缺少與受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形式上又缺乏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不接地氣,沒有充分發揮好電視媒體社教服務功能,欄目對受眾的吸引力以及社會影響力逐漸下降。

(三)運作機制不健全,溝通聯系不通暢

《法治郎溪》欄目由郎溪縣廣播電視臺與該縣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這四家政法口單位聯辦,欄目的生存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這些單位提供的案件素材?!斗ㄖ卫上窓谀孔詣撧k以來采取的模式一直是每期節目固定一個聯辦單位,由縣廣播電視臺與具體的聯辦單位單線聯系,這種一對一的聯系模式雖然直接具體,但是卻縮小了欄目素材的選擇面,并且有些案件素材的涉及面超出了具體聯辦單位的職能范圍,受制于欄目創辦之初各聯辦單位之間并沒有建立完善的運作機制,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溝通和聯系上的障礙,導致欄目無法對案件素材進行更深層次和更加全面廣泛的挖掘。

三、對《法治郎溪》欄目的改進建議

(一)創新節目形態,增強普法宣傳效果

典型案例的缺失,是法制欄目制作上的硬傷,沒有具備代表性的案例,就很難制作出好看的欄目。但是如果一味的怨天尤人,始終都無法找到出路。筆者認為,與其等、靠、要一些所謂的好素材,不如更深地挖掘現有素材或者說是普通素材的價值,主要可試行以下幾種方式。

1、社會新聞法治化

筆者認為,法治欄目的選題可以不局限于典型的法律事件或案件,許多社會新聞事件以及一些突發性的新聞事件也可以成為欄目選取的題材??梢酝ㄟ^加強策劃,從這些新聞事件發生的原因、過程和造成的后果等方面入手,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講述事件背后的法律意義,同樣可以起到很好的普法教育作用。例如,2015年12月下旬,在郎溪縣境內的214省道上,發生了一起電動車駕駛人不遵守交通規則橫穿馬路被小汽車撞飛的交通事故,雖然當事人只是受了輕微傷,在得知這一“新聞事件”后,筆者認為這雖然只是一起交通事故的個案,但是發生這起個案的背后深層次原因就是當事人交通安全意識的淡薄,可以嘗試抓住這個點說開去。于是,經過與公安交管部門的聯系,欄目組獲取了幾個都是因為當事人交通安全意識淡薄引發的交通事故案例,將這些案例用當事人交通安全意識淡薄這個主線串聯起來,并與郎溪縣正在開展的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工作中文明交通的內容結合起來,采編制作了一期以“文明出行安全出行”為主題的節目。以案說法,以案說教,這期節目既起到了普法宣傳的效果,也與縣里的中心工作相結合,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2、案件敘述故事化

面對基層當事人時常不愿意配合采訪的困惑,筆者認為要不斷創新欄目的形式,致力于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欄目辦活。例如2015年9月,《法治郎溪》與縣公安局聯辦的一期欄目就因為種種原因導致無法采訪案件當事人。于是,欄目組就嘗試采取了時下流行的拍攝微電影的方式,還原演繹了一起治安案件的全過程,這一創新之舉既調動了聯辦單位的積極性,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受此啟發,欄目組認為遇到合適的案例或事例,可以嘗試攝制普法欄目劇,進一步豐富欄目的敘述方式和方法。

(二)加強人文關懷,注重節目服務功能

《法治郎溪》欄目的定位是面向全縣群眾的普法類電視欄目,在這個定位下,就必須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原則不能動搖。筆者認為,除了承擔普法宣傳的政治責任之外,欄目還應該加強人文關懷,提升法律服務功能。欄目組可以面向社會公布聯系方式,為群眾特別是弱勢群體提供法律幫扶,在筆者的倡議下,目前縣廣播電視臺已經與縣法律援助中心、律師協會等部門和組織建立了互動聯系,一方面可以將時常向電視媒體求助的一些“涉法涉訴”類當事人引導到這些法律專業部門和組織去尋求幫助,讓當事人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并跟蹤報道進展情況;另一方面此舉也拓寬了欄目獲取素材的渠道,這些法律專業部門和組織處理解決的案例和事例,也可以作為欄目的素材進行采訪報道。

(三)創新和完善欄目運作機制

進一步完善欄目運作機制,可以通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來加強加深各聯辦單位之間的相互溝通,讓各聯辦單位都參與到聯席會議制度中,共同探討、策劃欄目的方向,把握欄目的選材。2015年12月16日,由郎溪縣人民檢察院發起,邀請縣委宣傳部、縣人民法院、縣公安局以及縣廣播電視臺,召開了“危險駕駛預防宣傳座談會”,拉開了聯席會議制度的序幕,在這次聯席會議上,各家單位由具體的危險駕駛預防宣傳為切入點,進一步達成了建立長效聯系機制的共識,決定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商討《法治郎溪》欄目的宣傳方向,相信依托此平臺,《法治郎溪》欄目能夠進一步加強與各聯辦單位的聯系,提升欄目的策劃水平,擴大欄目的選材范圍。

法制欄目因其對社會矛盾的直接關注,對現實生活沖突性的強度反映,對廣大公民的權利、義務以及社會安全、公正的廣泛探求,所以“好看”,受到觀眾超乎尋常的期待和歡迎。但是“好看”只是手段,“有用”才是目的,要讓觀眾看了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收獲,進而能夠幫助觀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當然,要實現“有用”的目的,前提是觀眾接受法制節目的宣傳方式。因此,法制欄目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生存,本就處于最基層的縣級電視媒體的法制欄目更是如此。只有多采編制作觀眾喜聞樂見的節目,才能抓住觀眾的眼球,贏得觀眾青睞??傮w來說,雖然地域性等條件對縣級電視臺的法制欄目帶來了限制,但是作為最基層的電視媒體,是踐行“三貼近”原則的最佳平臺,縣級電視臺的法制欄目應該充分利用好這一優勢,在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上做足做好文章,不斷的創新求變,堅持面向大眾的基層普法陣地這一定位,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猜你喜歡
創新機制人文關懷
體育與旅游產業融合的創新機制研究
構建高校黨管人才創新機制
尊重主體地位,彰顯人文關懷
論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的生存寫照與人文關懷
我國信訪制度缺陷與創新機制研究
對員工的人文關懷,是預防工傷事故的重要手段
論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關懷研究
社區黨建教育平臺如何搭建
新常態下以創新驅動升級轉型的制度建構
農村公共法律服務供給創新機制構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