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視域融合”教學范式研究

2016-06-02 23:13康小梅
啟迪與智慧·教育版 2016年4期
關鍵詞:視域海鷗融合

康小梅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在不斷推進,教師在面對新的教學方式的時候往往會感到無所適從,而視域融合的教學范式給教師的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讓教師在進行課程改革的時候,重點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性、合作性和差異性,注重傳統教學方式和現代教學方式的融合,注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融合。

一、拓展學生的視野

視域融合注重學生和文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融合,但是這種融合并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開放活躍的。教師要拓寬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這樣學生在對知識進行融合的時候就能夠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也便于師生交流。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中《有的人》為例:

師:同學們,你們有自己的偶像嗎?

生1:有,我的偶像是岳飛。

生2:我的偶像是所有的軍人,我以后長大了也想當一名軍人。

生3:我的偶像是譚嗣同,因為他很勇敢。

師:同學們都說得不錯,那么同學們認為偶像應該有哪些標準呢?

生:應該勇敢、堅強、有信念。

師:沒錯,偶像是同學們成長道路中指明方向的人,這些人或多或少會教會給同學們一些東西,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文章《有的人》來看看,究竟是哪些人值得我們來尊敬?,F在我們來齊聲朗讀這首小詩。

(然后學生就齊聲朗讀。)

師:這首小詩是寫給臧克家老先生寫給魯迅的,表現出了對魯迅的深深思念和敬仰之情,那么,同學們對魯迅有什么了解呢?魯迅為什么值得人們的尊敬呢?

生1:魯迅是一個愛國戰士,用自己的筆來對付敵人,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章,比如《野草》《吶喊》《彷徨》等,這些文章都喚醒了人們的民族意識。

生2:還有《阿Q正傳》《孔乙己》這樣的小說,也體現了當時社會人民的麻木不仁,呼吁人們要改變的國民精神。

師:同學們說的不錯,要了解這首《有的人》,就必須要對魯迅這個人物進行了解,了解魯迅所生活的年代和寫的作品,只有這樣才能夠了解什么叫做“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p>

在學習《有的人》這首詩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整首詩,需要讓學生理解魯迅這個人物,而學生在課前會在教師的指引下來閱讀一些有關魯迅的文學作品,因此整個課堂的開展十分順利,學生通過閱讀拓展了自己的視野,對文章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刻。

二、把握文本的結構

在促進學生與文本進行視域融合的時候,為了便于學生對不同文本進行了解,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明確文章的結構,然后帶領學生對文章中一些空白內容進行填充,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這樣就能夠增強學生的個性化體驗。以人教版小學語文《老人與海鷗》為例:

師:同學們對你們養過小動物嗎?

生:養過。

師:不錯,許多動物都是具有靈性的,在養動物的過程中我們會和動物建立深厚的感情,這是一種十分令人感動的情感。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動物有關的文章《老人與海鷗》?,F在同學們先自己閱讀這篇文章,然后思考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然后學生開始閱讀。)

師:同學們,誰能說一說這篇文章主要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生:這篇文章中表達了老人和海鷗之間的深厚情感。

師:那么文章是如何來表達這種情感的,是通過怎樣的結構來進行闡述的。

生:文章主要是采用記敘文的方式,然后通過大量的對話和動作來表現。老人對海鷗喂食的動作和對海鷗說的話,都表現出老人對海鷗的愛護。而海鷗在老人的遺像前久久不肯離去的情景也說明海鷗是有靈性的,對老人懷著一種深深的留戀之情。

師:在文章中海鷗對老人的感情是通過動作來進行描述的,那么同學們思考一下如何海鷗會說話,會在老人的遺像前說些什么呢?

生1:海鷗會說:雖然你離開了,但是我們都會想你的。

生2:海鷗會說:我們每年都會來看你,你也就不會寂寞了。

師:同學們說的都不錯,海鷗一定是有很多話要對老人說的,而這些話也只有老人能夠聽懂,課下同學們就站在海鷗的角度來對老人寫一封信,表達對老人的思念。

在這篇文章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理解老人和海鷗之間的深厚情感,讓學生通過結構來進行分析,并且對文章中沒有直接體現出的內容來進行想象,在想象中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就更加深刻。

三、加強師生的交流

視域融合也十分注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多留時間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讓教學過程變成雙向互動的過程,并且要平等對待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的話語權,只要是合理的觀點,教師就應該對學生進行鼓勵。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伯牙絕弦》的教學為例:

師:同學們,在你們成長中都會有許多的好朋友,那么同學們認為應該怎樣界定好朋友呢?

生1:好朋友就是能夠理解自己。

生2:好朋友就是能夠和自己分享快樂和痛苦。

生3:好朋友就是永遠支持自己。

師:不錯,同學們說得都很正確。那么當同學們的好朋友離開自己的時候,你們會如何表現呢?

生1:我會十分思念他。

生2:我也會很思念,但是在新的環境中還會有許多新的朋友。

師:說的都不錯,在今天的這篇文章中俞伯牙和鐘子期兩個人就告訴我們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告訴人們“人生得一知己足以”的真正內涵。

在這篇文章中,教師和學生針對朋友的含義來進行交流,教師讓學生各抒己見,然后再引入文章,這樣學生就會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課文中,對文章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綜上所述,視域融合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注重課內和課外的融合、傳統教學理念和現代教學理念的融合、教師和學生的融合,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尊重學生感受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

【參考文獻】

[1]]李海林.語文教育的自我放逐[J].語文學習,2005(3):22.

[2]朱文輝.預設與生成:有效教學范式之嬗變[J].教育探索,2010(10):16.

[3]王庭波.小學語文“視域融合”教學范式研究[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3.

猜你喜歡
視域海鷗融合
“五學”融合:實現學習遷移
剛柔并濟
旁批:建構主義視域下的語文助讀抓手——以統編初中教材為例
保護海鷗蛋
核心素養視域下“單擺”一節的教學思考
破次元
高考開放性試題視域下的初中歷史論述能力提升策略
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數除法計算教學策略
融椅
萬鳥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