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啟蒙與狂歡

2016-06-03 18:40尹珊珊
大眾電影 2016年5期
關鍵詞:資料館好萊塢北京

尹珊珊

這三年來,小西天的中國電影資料館猛力崛起,仿佛突然青春煥發,勢頭勁得令人瞠目。去年的北京國際電影節,數百部經典電影再一次將影迷們刺激得癲狂,我身為一個老師都想翹課去看一些片子,而對于一些請病假但明明是去看電影的學生,我都絕不追究,因為在我的想法里,有兩個事情會讓學生真實地熱愛電影,一個是參加國際A類電影節,一個就是坐在影院中靜靜地看經典影片,結束的時候起立鼓掌。

法國影迷的觀影習慣很好,他們有這種藝術欣賞的傳統和必要訓練,雖然他們的年輕人也喜歡《復仇者聯盟》和《暮光之城》,但同樣有星羅棋布的藝術影院在接納各種真正的影迷,《萬尼亞舅舅》重映的時候照樣一票難求,出租車司機和人聊電影的時候會鄙視歐榮,建議乘客應該多看看戈達爾。中國的重度影迷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其中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他們極其渴望儀式感,例如在影院看膠片放映,或者有一個像樣的聚會。這在幾年前只是個虛無縹緲的愿望,而今徹底實現了。

當然今年的電影節選片仍然數量龐大,像《銀翼殺手》《家族游戲》《東京物語》《末代皇帝》等杰作都是秒殺搶票,記得開票當天,我11:50下課,但是一些學生哪兒都不去,12點一到,各自瘋狂點擊手機屏幕,按照自己早就寫好的攻略瞬間下單,買到票的歡天喜地,買不到的鬼哭狼嚎。真的是一場狂歡啊,我覺得這段時間就應該別記考勤比較好。

當然缺點還是很多,例如放映字幕的問題、翻譯的問題,對每個電影的宣傳問題,影迷們不停吐槽。電影資料館人手有限,搞定放映版權和排片已經讓人筋疲力盡,而這種啟蒙又只能在北京首先展開,文藝青年怎么看?當然是痛并快樂著。另外一點,電影節到底應該放映什么作品?有多少一線導演認可這個電影節,以至于愿意將自己的作品在這里做首映?今年是娜塔莉·波特曼,一個勇敢的新導演。那其他的呢?任何一個卓越的國際電影節,核心競爭力肯定是競賽單元作品的水準,我們的號召力到底如何,包容度如何(政治元素、分級制度),評委會由誰組成,等等都是重要衡量因素。中國很特殊,現在北京國際電影節還基本停留在“佳片有約”的階段,將大量電影史上的偉大作品搬過來重映,激發影迷的關注度,那么下一步呢,應該如何給競賽單元注入強勁活力?

北京讓人熱愛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對藝術的任何和熱誠,我有幸目睹這兩三年藝術電影在這個城市熱度飆升,激情有了釋放的口徑,在電影院有好片子看,就是最好的啟蒙方式。實在是要感謝電影資料館這群年輕人,奇愛博士一年到頭能休息五天,周末全都在加班和放映,我覺得他就是個夢想家,幸虧北京有這么一群人。

我所在的學校,很幸運地,仍然在堅持藝術傳統,每年都有一個作者回顧展,去年是帕特里斯·夏侯,今年是阿爾諾·德帕拉欣,也是在電影節期間舉辦。中國,尤其是北京,太需要成為“培養真正的電影觀眾”(與也進電影院買票的“非觀眾”對應)大本營,每次在微博上看到曬電影票根的照片我都感到好欣慰,因為如果現在還不做,也許就真的來不及了。

藝術電影是個相對的概念,或許在制片語系當中早就被淘汰,但它和作者論一樣仍然牢固地捍衛某種不能言明邊界的價值體系。好萊塢很兇猛,但它畢竟不應該是全部,我們有活躍的藝術交易市場,但盧浮宮的觀眾也川流不息。藝術電影的狂歡太重要了,你不培養好的觀影傳統,你的工業價值根本無從提升,因為人都是眼高手低的,如果我們只看好萊塢,做出來的東西實際上就不可能超過好萊塢。一個導演可能終其一生也不會拍《紅白藍》《十誡》這樣的作品,但他如果連看都沒看過,我則會對他的作品和審美抱有懷疑態度。

啟蒙和聯合優質影迷,從北京做起。昨天得知,上海國際電影節在做維斯康蒂回顧展,真好,我的下一個工作計劃就是做一個帕索里尼回顧展,上天保佑意大利大使館能有足夠經費吧,哈利路亞!

猜你喜歡
資料館好萊塢北京
北京,離幸福通勤還有多遠?
北京春暖花開
北京的河
法國電影資料館舉辦賈樟柯作品回顧展
12月好萊塢精選
11月好萊塢精選
好萊塢精選
北京,北京
好萊塢精選
2012年北京國資聯年會日程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