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體形態設計與構成分析

2016-06-04 13:25孔大健
企業導報 2016年10期
關鍵詞:構成設計

孔大健

摘 要:現代設計藝術將形態構成原理作為學科基礎原理,當代設計仍然在延續和發展構成理念,立體形態設計在設計學科中的分類研習是設計師的必修課,本文擬從概念與實例角度闡明立體形態設計構成的基本方式和原理。

關鍵詞:立體形態;構成;設計

從古典主義、洛可可藝術、巴洛克藝術、甚至更早的傳統意義的藝術審美標準到二十世紀初期的包豪斯學?,F代主義設計風格的形成,設計審美逐漸從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與背景中獨立出來,而在藝術家納吉把構成主義引入設計基礎課程之后,點、線、面等基本設計元素及抽象的樣式給包豪斯的設計教育帶來了全新的構成形式語言,從而影響至今。

一、立體形態構成的設計意義

平面形態加上縱深尺度就構成了立體形態,由于它真正占有空間尺度,具備了長、寬、高,所以屬于空間構成范疇,立體構成依托各種材料以視覺感官為基礎,將造型要素結合力學原理,按照一定的構成原則,重組成具有形式美感的形體。立體形態元素的構成法則與基本規律共同形成的構造原理為設計師調控空間與環境的尺度、體量、甚至受眾心理、有效地進行設計提供了有力而高效的保障。

二維平面形態構成設計與三維立體形態構成設計都是抽象構成能力與現代設計意識的培養途徑,二維平面從幾何概念角度是沒有厚度要求的,而三維立體構成則是實體形態的空間表達,用厚度來塑造形態。立體結構在物理力學原理的允許范圍內,將構造之美與材料外在視覺與觸覺肌理的美感進行綜合,因此,立體構成是融材料學、工藝制造學、物理力學、形式美學于一體的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體現。

立體形態構成設計具有真實的尺度與空間占有度,從設計體積與形態構造方面與完成后的設計成品均能較為一致,因此,立體構成從某種意義說只要變化一下材料,本身就可以變為成品。目前,立體形態構成的基本原理已廣泛地應用于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包裝設計、服裝設計、形象策劃與設計等領域。

二、立體形態構成的概念設計元素分析

從設計角度分析立體形態,同樣可以將紛繁復雜的結構形體還原為基本的造型元素來理解,構成中的基本設計元素通常指點、線、面、體。為更加細致地分析立體形態構成的基本元素,在這里我們將其分為兩個層次來分析:

首先,在理論概念層次中,點的概念多指線的端點位置(起點或終點)、線的交叉位置、線的相接等位置,它們都可形成點,但物理幾何學概念中的點沒有面積、長度和寬度,只表示一個坐標位置;點的移動可以構成線,幾何學概念中的線有位置、有長度、可以無限延伸但卻沒有寬度,同時又常常以面的邊界或面與面的交界等形式存在;理論概念中,線的平排可以構成面,點的延展擴大也可以形成面,面沒有厚度,只有長度、寬度及面積,有規則線的規則平排形成規則的面,不規則線的不規則平排構成不規則的面,面在理論概念中也有位置及方向;理論概念中面的有機扣合形成體,凡同時具有長、寬和縱深度的形態就可構成體,在平面設計中體是一種視幻覺,這種視幻效果利用長、寬、高的平面語言表現構成了有深度感的三維空間。平滑的面構成平滑的體,不規則的面形成不規則體。

第二、在應用概念中,立體形態設計中的點卻又具有真實空間尺度的大小,例如街道兩旁的路燈燈頭,光線呈中心點輻射照明,大自然中雨點、螞蟻、綠豆等“點形”也具有真實的體積,點的立體形態還可以方型、圓型、多面體型、不規則型等多種豐富的樣式存在,界定形態是否屬于點,還要看該形與周圍其他形態的對比度,相對比而言,體積小才能構成點的感覺,體積越大越接近體的形態特征;實際應用中,線具有寬度和長度、能夠標示方向,應用材料的選擇在構成中需要具備長度與寬度的懸殊比例差,才能構成線材,線材在立體形態中可以呈現出圓形截面、方形截面、三角形截面、多邊形截面等形態,同樣,與周圍形態的相對比例關系決定了線材與長方體之間的定義區別;應用概念中面可以是體的最外層包裹,面材同樣具有一定厚度,但和長與寬相比,其厚度應該可以忽略不計,否則也會較容易和體的形態相混淆;立體造型中的體則具有真實的長、寬、高等實體尺寸且具備明顯的體積感,體的形態在實際應用中又可分為實心體與空心體,實心體即中心填充無間隙的實心體塊形態,其質量較重,常用材料為發泡塑料泡沫塊、水泥塊、金屬塊、塑料塊、木塊、石塊等塊材,而空心體則為中心有空洞的體塊,例如封閉的包裝箱、中空的貝殼、封閉的容器、集裝箱等等,其特征表現在有體積感,但由于中空的原因,質量輕,它屬于用面材封閉包裹形成的體,所以算作空心體材。

相對的比例關系概念是立體形態構成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是合理區別點材、線材、面材、體材的重要依據,這里的相對包含著從長度到寬度、深度、體積、質量、色彩甚至心理效應等的多方面,同樣的形態在某一環境中屬于點形,變換環境后就有可能變為體,例如芝麻相對于一般的餐盤來說屬于小點,而當其放置在螞蟻洞穴中就成為體積碩大的美餐了,再比如路邊的線桿與電線同樣也是具備了線材長寬比例的懸殊性才被稱之為“線”。當相對比例關系達到臨界點時,形態也就會發生轉換,點、線、面、體的概念在立體空間環境中是千變萬化的。

三、立體設計的實虛關系分析

實與虛的關系在視覺設計中屬于對比關系范疇,它們相對而立,相輔相成。立體設計同樣如此,實體與虛體、實形與虛形、實意與虛意共存互生,在矛盾中構成平衡而優美的格局。

實體在空間中占據真實的尺度,有封閉的體量感和空間質量感,給人厚實、有著穩重而充實的心理效應,實體之外的空間常被人們稱為虛體,虛體一般不具有實際而具體的尺度范圍,它隨著實體的構造而變化,實與虛屬于相互依存的關系,在設計過程中,實體的存在和虛體的存在應該放在統一的角度思考,同時設計。在華裔設計師貝聿銘的早期設計作品美國國家美術館中,幾何形的切割造型將梯形的形態劃分為各個功能區域,建筑體與周圍空間形成了良好的設計關系,建筑由內向外布局合理,充分體現了實體與虛體的有機結合,展現了虛與實的美學特質;再如中國2008年奧運會的主場館鳥巢的設計也考慮到了實與虛的關系問題,用仿生態的條狀形體的重復繁衍、錯位穿插構造了一個自然鳥巢的意象形態,其間的實空間與虛空間貫穿流暢,內外融合,氣韻由內向外融匯而貫通,既有美好的設計寓意,又傳達出傳統中華民族對建筑體虛實關系的理解,散發出虛實相生的哲學意境和美感。

近年來的商品經濟發展帶來會展行業的蓬勃興起,也給當代設計注入了新鮮活力,分析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各國展區及展位不難體會到立體形態在當代設計師手中變幻出的奇思妙想,細數這些國家展館的設計制作,在新技術、新材料的使用同時,空間的虛實關系的設計依然是一個重要要素,展示設計的虛實不僅需要考慮展館外形美感,也需要將展位、展品陳列、展帶統籌規劃,融入實體與虛體、美感與精神意蘊來設計,這才使得上海世界博覽會秩序井然,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設計樣式與各國文化特色。

當代設計從功能到形式不斷改造著人居環境,現代審美趣味的融入使得城市規劃與裝飾日趨美化,通曉立體形態構成設計原理與技術、將之應用在當今的設計實踐中越來越成為現在的設計師基本素質之一。

參考文獻:

[1] 盧少夫.立體構成[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3年6月版

猜你喜歡
構成設計
何為設計的守護之道?
瞞天過?!律O計萌到家
設計秀
有種設計叫而專
淺析中國山水畫構圖與平面構成的關系
淺析鐵路通信傳輸的構成及實現方法
設計之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