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祖輩家長參與幼兒教育的有效策略

2016-06-10 18:10高志娟
學前教育(幼教版) 2016年2期
關鍵詞:祖輩奶奶幼兒園

高志娟

當前社會由于年輕父母時間和精力有限,祖輩漸已成為撫養孩子的重要教育力量之一。作為一線教師,我深刻感受到每天入園、離園大多是祖輩接送孩子,日常交接時也主要是與祖輩進行交流。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能否和諧并形成凝聚力將直接影響到班級保育教育的效果。如何與祖輩家長進行溝通,促進家園共育,是值得教師思考的問題。

祖輩往往有多年的生活經驗和豐富的人生體驗,使得他們有一種“過來人”的心理優勢。因此有些祖輩家長認為幼兒教師太年輕,缺少育兒經驗,并堅持自己固有的教育觀念,對教師缺乏信任,從而影響到家園溝通的效率。以下是兩個比較典型的案例。

新新是一個比較挑食的孩子,稍大的肉塊或其他食物都嚼不爛,奶奶時常向老師反映新新在幼兒園吃不飽。通過溝通得知,奶奶經常在家為新新做燉得細爛的食物。長期精細化的喂養方式下,新新不僅越來越挑食,而且咀嚼功能越來越退化,導致在幼兒園吃不飽。老師建議奶奶不能總依著新新的口味做菜,應該適當提供一些塊狀的食物,鍛煉孩子的咀嚼能力,否則可能會助長孩子挑食的毛病。奶奶卻持有自己的觀點:現在新新還小,牙齒力氣小,食物做得細碎好消化;等他長大了牙齒就會有力氣,自然能嚼得動。通過老師與奶奶的多次交流,奶奶當面與老師達成了共識;可回到家中又心疼孫子在幼兒園吃得不好,變著花樣專門做孩子愛吃的給補上,許多食物都切碎了,燉得細爛。

樂樂奶奶每天早上離園時總要走到老師身邊,叮囑老師多提醒樂樂喝水、活動前給樂樂墊上汗巾。晨間戶外活動時,奶奶還在圍墻護欄外面遲遲不肯離去,看老師有沒有及時把汗巾給樂樂墊上。

幼兒園的各項教育都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家園間要建立常態化的雙向溝通,且目標一致,才能發揮教師和家長的合力。祖輩家長是家長力量中的特殊人群,這也對教師的溝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爭取祖輩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幫助祖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開辦隔代家長學校

——影響祖輩家長改變育兒觀念

為了提高祖輩家長的教育觀念,我們開設了隔代家長學校、隔代教育咨詢室,定期邀請區內姐妹園中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園長、骨干教師及婦幼保健所的兒科專家進行講座。內容主要涉及向祖輩家長傳播科學的育兒觀念,同時收集祖輩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并請專家解答。如,針對幼兒的飲食問題,婦幼保健所的專家向祖輩家長介紹了兒童常用食譜、食物搭配等科學知識;針對祖輩家長提出的孩子調皮不聽話的現象,有經驗的園長通過生動的事例,以圖片、視頻等方式進行解讀,幫助祖輩家長科學認識幼兒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以及如何用適宜的方式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

為了吸引祖輩家長參加講座,我們邀請幼兒參與設計邀請函。在每次講座前播放幼兒在園的活動照片及視頻;向積極參與講座的祖輩家長發放獎品;講座結束后教師在班級內點名表揚取得進步的幼兒,祖輩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常常有父母向老師反映,自從爺爺奶奶參與了家長學校后不再溺愛孩子了,孩子也變得能干多了。家長學校的開辦獲得了祖輩及父母們的一致贊許。

鼓勵祖輩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活動

——增強祖輩家長的合作意識

我們努力創造祖輩參與幼兒園各項活動的機會。通過前期調查,統計了班級中祖輩家長的特長及優勢,開設“絕活展示”“家長助教”等活動,邀請祖輩家長來園向幼兒展示特長,教幼兒學本領。如有些祖輩有書法、拉二胡或烹飪等方面的特長,結合“傳統文化主題月”活動,我們發出書面邀請函,請祖輩家長來園展示書法,并向幼兒介紹簡單的書法知識;結合時令季節美食的活動,我們邀請祖輩家長來園現場給孩子們制作青團子、烏米糕等食物,增強了幼兒對蘇州傳統美食的認識。即便沒有特殊專長的祖輩家長,我們也邀請他們來園進行“半日助教”活動,請他們當老師的“配班”,幫助老師整理材料、維護秩序及照顧孩子等等。在“配班”活動中,祖輩家長們親眼看到老師忙碌而細碎繁瑣的工作,逐漸加深了對老師的理解?;顒咏Y束后,我們還為祖輩家長頒發了證書,大大激發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通過參與幼兒園活動,祖輩家長覺得自己也能成為幼兒園優秀的教育資源,是幼兒成長中不可缺少的“老師”,就會以極大的熱情配合幼兒園的各項工作,也更能認真地傾聽與配合老師,形成家園良好的教育合力。

祖輩家長參加幼兒園活動還能更直觀地了解孫輩的在園表現,并從中發現孫輩需要提升之處,促進與教師之間積極、良性互動關系的發展。如上述案例中新新奶奶反映新新在幼兒園吃不飽,老師邀請奶奶來參加半日活動,在活動中奶奶發現新新遇到不喜歡吃的菜連勺子都不愿意動,還把老師喂他的菜吐掉了。當奶奶看到新新確實有比較嚴重的挑食的壞習慣后,主動要求配合老師,與老師合作,以改掉新新挑食偏食的毛病。

細心對待祖輩家長的囑咐并及時反饋

——獲取祖輩家長的信任

祖輩家長對孫輩的生活保育細節十分重視,為了贏得他們的支持與信任,教師需細心地完成祖輩家長的囑咐,對于一些“不放心”的祖輩,更要及時完成他們的交代。教師越是細致地說出孩子在園的表現,越能讓祖輩家長覺得教師對自己孩子的認真細心,從而贏得祖輩家長的信任。如上述案例中的樂樂奶奶每次接送樂樂時,都發現樂樂穿戴整齊,還能從老師那里獲取樂樂在園的一些細節,如吃了幾碗飯、睡了多長時間等,樂樂奶奶便對老師漸漸信任,也慢慢開始夸贊老師。對于一些“挑剔”的祖輩,教師要全心全意,盡量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并及時向他們介紹孩子的進步之處,如吃飯、午睡、動手能力發展等情況,讓他們覺得老師很關心自己的孫輩,總是能看到孩子的進步,會越來越配合教師并相信教師的專業能力。

總之,教師越是細心地完成祖輩的交代和囑咐,祖輩家長越覺得教師很有責任心,也更放心把孫輩交到老師手中,教師也越容易獲得來自祖輩家長的信任。

掌握與祖輩家長面談的技巧

——提高與祖輩家長的溝通效率

祖輩家長大多年長于教師,往往有著數十年的生活經驗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因此提高與祖輩家長溝通的效率,首先要尊重祖輩家長,與他們交談時要注意禮貌,態度真誠親和;在傾聽祖輩家長的意見時,即使意見相左,也不要輕易打斷對方的談話,要讓祖輩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以拉近彼此的距離。

其次,祖輩與孫輩有著特殊的“隔代親”情結,往往容易縮小、淡化孫輩的缺點。因此在與祖輩家長交流時,教師要注意語言交流的藝術,與其談及孩子時,要先表揚孩子的優點,再委婉地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祖輩還意識不到孫輩的問題,教師可提供幼兒在園的視頻,通過生動形象的視頻介紹,幫助祖輩面對孩子的問題,并有必要向祖輩指出是秉持“一切為了孩子考慮”的原則,目的是爭取祖輩家長的配合,這也會使祖輩家長更愿意面對孩子目前的問題,與老師合作解決。

祖輩不僅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合作伙伴,還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盡管隔代教育存在一些弊端,但隔代教育已成為當前普遍存在的一種教育方式,教師要學會正確處理與祖輩的關系,互相信任、尊重、支持,促進家園合作共育。

猜你喜歡
祖輩奶奶幼兒園
祖輩-父輩共同養育沖突對祖輩抑郁的影響:祖輩個人掌控感的中介作用與長輩價值感的調節效應
給奶奶按摩
我愛幼兒園
奶奶喊你吃飯啦
歡樂的幼兒園
父輩和祖輩的情感故事,分外美麗
祖輩學堂:幼兒園隔代開展家庭教育的實踐建構
愛“上”幼兒園
奶奶駕到
助教帶動“夕陽”之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