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壺之道與兵之道

2016-06-11 15:55吳祥大
江蘇陶瓷 2016年3期

吳祥大

摘 要 壺藝設計猶如排兵布陣,需通過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掌握,出奇招、運奇謀,方能出奇制勝。道以器生,器以載道,“孫子兵法系列茶具”以兵之道寓于壺之道,將外觀設計為竹簡造型,結合文房四寶、戈戟虎符諸多元素,以壺藝的形式對《孫子兵法》的用兵之道和唯物辯證的哲理思想進行了新的詮釋,又運用“形神兼備”的美學理念進行了藝術處理,使作品在形態上不失新穎的同時,又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及神韻。

關鍵詞 孫子兵法系列茶具;出奇制勝;器以載道;形神兼備

紫砂壺就其材質而言為陶,屬“器”的范疇。道與器,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類似于精神與物質,其哲學意義在于“道以器生,器以載道”。道,也就是萬事萬物的一般規律。而壺之道,則可理解為壺藝創作的設計理念、造型結構的工藝技法、裝飾布局的美學原理及要達到形神具足需遵循的基本規律。

1972年4月,山東臨沂銀雀山的西漢古墓出土了一大批保存較為完好、內容以《孫子兵法》為主的竹簡木牘共計七千五百多枚,不僅在中國考古界內引起了轟動,還吸引了全球歷史界、軍事界、文化界人士的高度關注?!秾O子兵法》涉及政治、經濟、天文、地理、心理及戰略、戰術等諸多領域,在研究古代軍事理論方面具有無法估量的歷史價值,也為書法界研究漢代書法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不僅如此,它還受到政治界、企業界乃至紫砂界等領域許多有識之士的長期關注,進行不斷地學習、研究、借鑒與應用。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有紫砂竹簡形茶具問世,并在1984年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隨后又有多件同題材作品出現?,F今這批分別與《孫子兵法》十三篇對應的二組26套系列茶具,或方或圓,如捆束的竹簡,又融入文房四寶、戈戟虎符、漢隸書法等諸多元素,可謂洋洋大觀、精彩紛呈?,F謹選取“孫子兵法系列茶具”中兩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見圖1),圍繞兵之道與壺之道結合過程中的設計創意,對蘊涵其中的哲學思想和美學理念予以分析論證。

1 “出奇制勝”的設計思維使外觀結構新穎

古代軍事家領兵打仗,不僅需要知己知彼,審時度勢,以統籌全局的智慧推進戰略部署,還需綜合現狀客觀分析形勢,根據戰爭規律設計靈活的戰術,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那一方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同樣的道理,紫砂壺藝家要想成功創作一件藝術作品,“出奇制勝”無疑是一著妙招。

“孫子兵法系列茶具”外觀的結構形態均為“竹簡”形式,竹簡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之一,深深扎根于中國社會的歷史文化中。中國文化以各種文字符號或者具體的事物表現出來,這些符號和事物反過來成為了中國文化的象征,中國人往往通過這些符號和事物理解中國傳統文化。有著鮮明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特征的“孫子兵法系列茶具”,在壺藝造型上賦予了 “出奇制勝”的效果。

“孫子兵法系列茶具”的壺身首先采用傳統的紫砂光素器工藝技法完成初步制作,形態結構或方或圓或方中帶圓,接著分別采用勒壓、搓捏、雕鏤、鐫刻等多種工藝進行精細裝飾,最后以隸體分別書刻《孫子兵法》各篇文字,再現古代竹簡與《孫子兵法》的神韻。舒長的壺嘴有的如戈,有的如筆,有的如鳳首;與壺身同向側立的壺把有的如筆,有的如戟,有的如車轅;與壺身造型相呼應的蓋面上,壺鈕有的如虎符,有的為發冠,有的如戰鼓,有的為瑞獸;與壺相配的杯、托也均以竹簡形呼應主題。串聯竹簡的“細線”和環壺腰捆竹簡的“束帶”歷經三年多次嘗試才終于試驗成功,并最終成為整體外觀造型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些線、帶均由深色紫泥制成,制作時需搓捏、編織、鑲嵌、貼塑和雕刻加工等多種技法并用,既生動逼真又難以仿效,成為“孫子兵法系列茶具”取得成功“出奇制勝”的一招。

“孫子兵法系列茶具”之一,為“竹簡”圍成的四方壺身,簡上刻有《孫子兵法·用間篇第十三》:“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責,公家之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勝之主也……”其壺嘴則為戈形,鈕為虎符形,把則為筆形,將著書立說所用的筆與作戰所用的戈融入壺的造型,所謂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同時,筆形壺把、硯形杯托和帶有象征意義可記載文字的竹簡及借喻為“墨”的壺中茶水,把“文房四寶”的形象生動地凸顯了出來,構思別出心裁,組合渾然天成?!皩O子兵法系列茶具”之二,壺身“竹簡”上書刻《孫子兵法·軍爭篇第七》:“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于君,合軍聚眾,交和而合,莫難于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后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筆形壺嘴與戟形壺把遙相呼應,手端壺把就仿佛手握兵器,一股激情在胸中涌動,壯懷激烈,恨不得立即奔赴戰場。

2 “器以載道”的哲學思想使文化內涵豐富

紫砂壺有著廣泛的文化包容性,可將陶文化、茶文化、傳統習俗、詩詞書畫、金石鐫刻等諸藝術集于一身?!皩O子兵法系列茶具”作為飲茶套器,顧名思義,自然離不開《孫子兵法》,它所承載的既是古代竹簡的文化形式,又力求體現《孫子兵法》的武道風釆?!秾O子兵法》是一部中國古代的軍事專著、現存最早的中國兵書,作者是春秋末年齊國人孫武。該書總結了下訖作者時代前人的作戰經驗及戰爭的一些重要規律,包含著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歷來被稱為“兵經”。該書受到歷代政治家、軍事家的推崇,至今仍有國內外許多專家深入研究其軍事理論。

“孫子兵法系列茶具”在壺、杯的“竹簡”造型上,一套茶具分別對應《孫子兵法》中的一篇,節選部分內容鐫于壺上,以壺之道的造型語言、裝飾語言詮釋兵之道的軍事謀略和哲學思想,并在兵之道與壺之道的交融過程中,營造出一個個鮮明活潑的造型。由此可見,“孫子兵法系列茶具”通過獨特的造型和裝飾,讓壺之道與兵之道實現了 “器”的完美結合,符合道以器生、器以載道的原理和規律。道與器,本屬于哲學范疇,《周易·系辭》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蔽ㄎ镏髁x認為“無其器則無其道”,形而上的道離不開形而下的器。器作為一種物質,道作為一種精神,兩者在壺藝作品中的辯證統一,一件原本的日用器皿融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于是成為了賞用兼宜的藝術品。

3 “形神兼備”的美學理念使藝術韻味濃郁

道器相合的紫砂茶具,在具有優良使用價值的同時又具備了優美的欣賞價值。欣賞價值包括兩重含義:一是造型美觀,二是神韻豐富。壺藝作品的欣賞,能看得到的是“形”,視覺以外需通過心靈感悟才能得到的陶冶情操和愉悅身心之感才是“神”?!靶紊瘛北臼窍惹匾詠碚軐W中經常討論的概念,《莊子》、《荀子》、《韓非子》、《淮南子》等書中多次提到形神問題。后隨著佛學的傳入和玄學的盛行,“形神”被借為人物品藻的規范要求,用來作為對高雅風度氣質和精神品格贊賞的標準,自此逐漸具有了美學意義。隨著東晉時“以形寫神”觀點的提出,即好的藝術作品必須通過外在的形式來表達內在的精神,自此,“形神”真正進入中國美學關于藝術形象塑造的美學范疇,并衍生為一種民族的審美習慣。中國紫砂進入成熟階段五百多年來,歷代藝人想方設法,注重運用“以形寫神”的表現手段,以期自己手中的壺藝作品受到更多人的喜愛。

“孫子兵法系列茶具”遵循“以形寫神”的美學理念,在對茶具形態進行精心設計和制作的同時,也力求生動表現出茶具內在神采和本質特征。創作過程中,誠如《孫子兵法》提到的的用兵之道,需觀察形勢、分析矛盾、掌握規律,從戰略的高度對整個系列的總體造型進行安排,壺杯基本都以竹簡為造型,上刻兵書文字,均以細線串聯;又在戰術層面上重視,附體嘴、把、鈕、蓋、足等采用文道之筆、硯、發冠,武道之戈、戟、虎符等,對單套茶具以多變的形式進行合理的搭配,以富有個性的特征,使形與神的關系達到高度的統一,即“形神兼備”。因此,“孫子兵法系列茶具”的造型將古代竹簡、兵書、兵器及線、帶、筆等的外部形貌如實反映出來,且生動傳神地傳達出了兵之道與壺之道的內在精神,充滿濃郁的藝術氣息。這種藝術不僅僅是 “以形寫神”的自然結果,更是作者對壺藝本質的深刻理解和直接參與的產物?!皩O子兵法系列茶具”作品形象的塑造再現了審美的心理,由其審美理想出發,并經創作主體進行加工、提煉和再創造,方能達到物我一體、形神兼備的境界,也方能產生耳目一新的藝術效果。

4 結 語

綜上所述,壺藝設計猶如排兵布陣,需通過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掌握,進行有效的戰略和戰術部署,方能出奇制勝。道以器生,器以載道,“孫子兵法系列茶具”以兵之道寓于壺之道,將外觀設計為竹簡造型,結合文房四寶、戈戟虎符諸多元素,以壺藝的形式對《孫子兵法》的用兵之道和唯物辯證的哲理思想進行了新的詮釋,又運用“形神兼備”的美學理念進行了藝術處理,使作品在形態上不失新穎的同時,又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及神韻。由此可見,壺藝創作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基本功,還需對傳統文化有深入的研究,不僅要具備較強的設計能力,還需富有開拓的創新精神,唯有創意新穎、形態美觀、文化氣息濃郁的壺藝作品,才會吸引人們的關注和品賞。

參 考 文 獻

[1]楊明剛,劉振艷,胡珊.傳統文化元素在動畫角色設計中的價值及應用[J].設計.2014(06):64-66.

[2]張法.中國美學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