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中小學校園欺凌現象的分析與思考

2016-06-12 16:18劉志杰
考試周刊 2016年39期
關鍵詞:校園欺凌學校管理教育策略

劉志杰

摘 要: 校園欺凌行為在中小學校園里時有發生,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說明這一現象在學生群體中是實際存在的,且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教育問題,呼吁政府應盡快制定相關法律。

關鍵詞: 校園欺凌 教育策略 學校管理

1.校園欺凌的教育問題

什么是校園欺凌?就是指一個人或者多人持續多次對某個人或者多個人進行肉體上的攻擊,還有就是用語言和行為進行心理上的迫害,比如威脅、騷擾、將其孤立、無視其存在,從而給其帶來痛苦[1]。這兩種定義的不同在于前者站在受害者一方,即只要受害者“感覺到痛苦”,該行為即為“校園欺凌行為”。而后者則站在加害者一方,著重于“給別人帶來痛苦”。

2012年開展的一項校園欺凌在線問卷調查顯示,對15個省市中小學的抽樣調查,在接受采訪的中小學生中,有68%的學生表示存在校園欺凌現象,8成以上的學生對此“心生恐懼”,然而,大部分學生遇到校園欺凌,多采取回避或忍受的態度。據了解,校園欺凌事件主要發生在校內的廁所等不易被老師發現的地方。7成以上學生稱,學校附近的胡同、小區等偏僻的地方也不安全。

2.校園欺凌問題的根源

2.1個人因素

校園欺凌并不是偶然發生的,只是有時是一個人欺負一個人;有時多人欺負一個人。通常欺負者不覺得自己不對,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發欺凌者。孩子有欺凌行為,這些都和他的成長經歷、家庭氛圍等是分不開的[2]。往往受這幾個方面的心理特征影響:①孩子因為從小生活在缺少關愛的環境中,缺乏與朋輩相處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學不滿和反感;②家庭教育不當,有的是父母離異或關系不和影響到孩子,有的是家長不懂孩子的心理特點,不注重教育方式,導致孩子的偏執性格;③因為從小被家庭溺愛,所以形成了自我中心,霸道和沖動,傾向使用暴力欺壓他人;④欺負別人,是因為過去有受欺負的成長經歷使他們對周圍環境充滿敵意。這種感受和沖動促使他們從傷害他人的過程中獲得畸形滿足感;這種孩子所占比率較高,因此他們的存在亦不容忽視,進而導致更為嚴重的欺凌行為發生。

2.2社會因素

遼寧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張思寧認為,造成孩子語言成人化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多,缺少玩伴,與電視、游戲為伍,無形之中就會融入成人的世界。媒體的作用也是不可輕視的因素,對青少年的影響尤為重大,雖然各類媒體具有報道的自由和語言表達的自由,但是為了青少年的人性的培養,希望媒體注意其報道的內容和方式是否妥當。在電視節目這方面,有很多節目是通過欺負、嘲笑他人的方式取悅觀眾的。青少年觀眾通過觀看此類節目,會錯誤地認為自己也可以采取此類行為獲得快感,通過欺凌他人獲取快感,這些節目會給那些欺負別人的孩子提供一些負面暗示[3],這樣青少年就會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鈞認為,目前對于校園欺凌的社會風險評估等級落后。據唐鈞介紹,長期以來,校園欺凌事件的風險等級偏低,造成對此類事件重視不夠,從而忽略管理,這也是校園欺凌得不到有效管理的原因之一。

3.校園欺凌的對策

對于越來越多發的校園欺凌,求解之路,絕不僅限于對個案、孤例的調查、處理和善后,而應思考緩解和根治的辦法。加強預防和懲戒,政府、學校、社會和家庭形成合力,多方面出“硬招”,進行系統性求解,這才是根治之道。

3.1家庭

校園欺凌產生的原因部分已經闡述過,欺凌問題與家庭教育有密切關聯。每個家庭都能經常對孩子的生活態度予以關注,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教育,并使其掌握判斷善惡和關懷他人的能力。想要做到這點,便需要以濃厚的親情和相互信賴的關系作為基礎。被欺凌的青少年,家庭必須成為能使其放松下來的心靈的歸宿。特別是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本身就不愿與父母溝通交流,也不想讓父母擔心而羞于承認和坦白被欺負的事實。對此,希望父母及監護人能夠真正理解并接納孩子,多給孩子一些關愛與包容。

在被訪學生中,“假如你被同學欺負,你會告訴誰?”,45%的初中男生和55%的小學男生選擇“告訴老師”,而只有2成左右選擇“告訴父母”。初一男生稱,出于自尊心,誰都不愿承認自己受過欺負,更不想讓爸爸媽媽知道,“我想自己處理,不想讓父母為自己擔心,畢竟被別人欺負挺丟人的”。而四年級男生劉濤表示:“如果被欺負就向老師告狀,會被同學鄙視,更沒人理我了?!?/p>

3.2學校

新形勢下,針對少年兒童成長的特點,學校教育應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解決當前普遍存在的“偏重分數、輕視素養”、“管控有余、教育不足”等問題,審視“培養什么人”和“怎么培養人”兩個概念[4]。對于學生來說,學校應該是一個可以愉快學習、活動的場所,更應該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存在感和自我實現的喜悅。但是在升學競爭白熱化的現今學校中,很多成績不好的學生被教師、班集體忽略,這都會給學生帶來心理負擔,不再花更多精力在學習上。校方要以身作則,教育學生知道、理解除了學習成績,還有很多評價人的方式。因此,對于在體育、音樂、美術、書法等方面有特長的學生,積極參與學?;顒?、志愿者活動的學生,校方要積極予以獎勵。通過這種獎勵制度,使擁有不同才能和性格的學生擁有自信。

對于處理校園欺凌問題,學校有責任預防和解決。學校方面要堅持“絕不允許欺凌現象的存在,也絕不允許鼓動、無視欺凌行為”的態度,而且如果有類似事件發生,則要在第一時間解決問題,并讓學生知道,根據情況校方會采取開除學籍等嚴肅的處理方式。通過強化道德教育培養學生對人性的尊重、正義感及對他人關懷的心靈,通過搭建平臺、開展主題活動、培育建設性人際關系等途徑,努力使青少年學生中的校園欺凌行為越來越少,這些又恰恰是人生中最為重要的素質。

3.3社會

當前,引發校園欺凌的都是一些很瑣碎的小事,甚至壓根是沒事找茬尋刺激。一些在成年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足以引發一起校園欺凌事件。目前的校園欺凌現象呈現出三大特征:①參與人群女性化。媒體統計表明,女生之間的暴力行為在今年所有暴力事件中的占比達到了32.5%,且多表現為脅迫性、侮辱性等對被害者心理產生影響的行為;②施暴手段殘忍化?;仡櫧鼛啄臧l生的校園暴力事件,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施暴者的行為正變得“花樣頻出”,性質愈發惡劣;③事件傳播網絡化??v觀一系列校園暴力事件,幾乎所有的施暴過程都拍有視頻或圖片,并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上快速傳播,從而極易引起廣泛關注,而施暴者拍攝視頻的動機,據調查絕大多數是出于“炫耀”。

學校作為社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廣大企事業單位能夠為解決校園欺凌問題予以盡可能的幫助,并且能夠多多關注此類問題。例如,可以采取公益廣告的形式提倡解決校園欺凌問題;也可以贊助各類媒體共同創造和諧環境遏制欺凌現象的發生。在信息化的社會,各類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尤為重大。雖然各類媒體具有報道的自由和語言表達的自由,但是為了青少年的人性的培養,希望媒體注意其報道的內容和方式。另外一點是對于欺凌現象本身的認識,欺凌現象,也存在于成年人的社會當中,想要徹底根絕,是極其困難的。但是不管出于什么樣的理由,欺凌弱者這一卑劣的行為都絕不能被正當化。因此,必須在全社會范圍內確立一種“決不允許欺凌行為出現”的明確規則,并用堅決的態度正視這一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杰.淺談日本的校園欺凌問題[J].中國電力教育,2008.

[2]徐明強.遠離校園暴力創設和諧校園[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工作踐,2014.

[3]梁國威.淺析中El校園欺凌行為的原因及對策[J].學理論,2012.

猜你喜歡
校園欺凌學校管理教育策略
社交媒體背景下中學生校園欺凌探析
談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應用探析
應立法解決“校園欺凌”難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