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村住房狀況的區域差異與影響因素分析

2016-06-12 04:23孫童肖霄
中國市場 2016年20期
關鍵詞:區域差異中國

孫童+肖霄

[摘要]由于受各地區不同自然條件、社會多元文化及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各地農村住房呈現明顯的區域特征。文章利用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和中國統計年鑒數據,從住房設施條件分析了全國各?。ㄊ校┺r村住房狀況的現狀特征與變動趨勢。研究發現農村住房設施呈現東優西劣的區域特點,并且住房設施的差異仍在持續擴大。文章通過相關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與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進一步考察了自然條件與社會經濟要素對農村住房狀況的影響。

[關鍵詞]中國;農村住房;住房設施條件;區域差異

1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都有大幅度提升,居住條件也得到明顯改善。但在我國城鄉二元土地制度下,農村住房在修建方式、產權歸屬、流通渠道上都呈現與城市住房不同的特征(趙之楓,2003)。長期以來,農民住房問題作為農戶個體投資與消費行為,獨立于公共政策體系之外,在管理上普遍存在政府缺位的現象,處于“自建自管自用自滅”的境地(林霖,2011)。本文主要從住房設施條件來研究農村住房狀況,從宏觀上揭示全國農村住房狀況的區域特征。首先分析農村住房狀況的區域現狀,并觀察2000—2010年農村住房狀況的區域變化。再利用相關分析、主成分分析、回歸分析等數學方法分析農村住房狀況的影響因素。

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和《中國統計年鑒(2001—2011)》。

2我國農村住房狀況的區域特征

2.1農村住房設施得分整體偏低

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對住房設施統計了農村住房內主要炊事燃料、有無廚房、有無管道自來水、有無洗澡設施、有無廁所五個指標,以衡量住房設施狀況。兩次普查數據中各地區“有無廁所”家庭比例出現不合理的異常變動,可能是統計口徑發生了變化,故舍棄該指標,基于其余4個指標構建農村住房設施得分,以衡量各?。ㄊ校┺r村住房條件。

總體來看,我國農村居民住房條件較差,平均得分為8.09,遠低于城市的12.61。全國農村家庭住房中,有20.9%的住房沒有廚房;僅有16.5%的住房以天然氣為炊事燃料,而使用柴草的比例高達58.6%;有自來水的住房不到一半,占41.7%;63.6%的住房沒有洗澡設施;39.8%的住房沒有廁所。除北京、浙江、上海等少數省份外,大部分地區住房設施城鄉差距顯著。詳見圖1。

2.2東優西劣的區域差異

我國農村住房條件東優西劣的區域差異明顯。2010年全國農村住房條件較好的區域都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見圖3),農村住房設施得分前9位的上海、浙江、江蘇、廣東、北京、天津、山東、福建和浙江均為東部沿海省份。而中部、西部、東北地區農村住房條件普遍較低,沒有一個省份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2.3區域差距拉大

從全國來看,農村住房設施得分從2000年的6.78提高到2010年的8.09(見圖2),增長19.3%。農村住房條件整體有所改善,但與居住面積的提高相比,增幅并不顯著。從各省份的增幅差異來看,增速較快的集中在以東部省份為主的少數地區,而多數省份增長較慢。其中,有11個省份農村住房設施增幅不到10%,19個省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按2000年得分是否高(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十年增幅是否高(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分為“得分高—增幅高”“得分高—增幅低”“得分低—增幅高”“得分低—增幅低”四個類型(見表2)??梢钥吹?,“高-高”類型有6個省份,都分布在東部地區,這些地區的農村住房條件優勢更加突出;“低—低”類型達16個省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東北地區,這些地區的農村住房條件落后更為嚴重。全國多數省份2000年以來的農村住房設施得分都在向偏離平均值的方向發展,全國農村住房條件的區域差距被拉大了。詳見表4。

我國東西部之間存在明顯的農村住房條件差異,并且這種差異仍在拉大。

3農村住房狀況的影響因素

相比于鋼筋混凝土結構為主、形態較為單一的現代城市住房,農村住房在建筑材料、形態功能和內部設施上都更為復雜多樣,并且深受歷史傳統、自然條件和地域文化的影響。本文對農村住房狀況的影響因素分析,首先選取可能與之相關的自然、經濟、社會指標,與農村人均住房面積和農村住房設施得分進行相關性分析;其次,選取顯著相關的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再對因子得分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提取主要影響因素并分析其重要性。定量分析都在SPSS19中進行。

3.1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自然環境深刻地影響農村住房的形態與結構,形成了各地區具有特色的傳統農村住房。綜合考慮指標的代表性與可獲取性,選取一月平均氣溫(℃)、七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全年降水量(mm)、海拔高度(m)、全年日照時數(小時)、人均耕地面積(畝)共7個自然條件指標進行分析。當全省平均指標難以獲得時,以省會城市指標代替。

農村住房是農村家庭最大的消費品之一,農村家庭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直接決定對住房的投入。同時,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科教文衛等服務設施的水平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農村住房條件。選取9個社會經濟指標進行分析:人均GDP(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元)、城鎮化率、城鄉收入比、恩格爾系數、農村非農就業人口比重、農村勞動力初中以上文化比例、每百戶農村家庭電冰箱擁有量(臺)、每千農業人口村衛生室人員(人)。

將農村住房設施得分與各項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與顯著性檢驗可以看出,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有13個因素與農村人均住房面積顯著相關。其中7個自然因素全部顯著相關,一月平均氣溫、七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年降水量呈正相關,海拔高度、年日照時數、人均耕地面積呈負相關。表明在我國較為溫熱、降雨量多、海拔較低、年日照時數較短、人均耕地面積較小的區域農村人均住房面積更大。其余6個顯著相關的因素為社會經濟因素,除城鄉收入比為負相關之外,其余均為正相關。詳見表3。

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有10個因素與農村住房設施得分顯著相關,其中只有3個為自然因素,7個為社會經濟因素。自然因素中,七月平均氣溫為正相關,海拔高度、人均耕地面積為負相關。表明夏季越炎熱、海拔高度越低、人均耕地面積越小的區域農村住房設施條件更好。7個社會經濟因素中包括人均GDP、農民人均純收入、農村非農勞動力比重等6個都能通過顯著性水平為0.001的檢驗,相關性極高,除城鄉收入比呈負相關之外,其余均為正相關。

3.2主要影響因素的重要性分析

為提取影響農村住房狀況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其重要性強弱,分別對顯著相關的因素進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前n個主成分使累計方差貢獻率超過80%。確定每個主成分所主要承載的影響因素信息之后,以因子得分為自變量,以農村人均住房面積或農村住房設施得分為因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通過顯著性檢驗與回歸系數比較,分析主要影響因素的重要性。

農村住房設施條件的影響因素。對與農村住房設施得分顯著相關的10個因素做主成分分析,提取前3個主成分,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89.94%(見表4)。通過方差極大化正交旋轉后的載荷矩陣可以看出(見表5):第一主成分與人均GDP、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化率、平均每百戶家庭電冰箱擁有量、農村非農就業人口比重、城鄉收入比相關性高,主要承載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與消費水平的信息;第二主成分與七月平均氣溫、海拔、農村勞動力初中以上文化比例相關性高,主要承載相應自然條件與農村文化水平信息;第三主成分主要承載人均耕地面積的信息。

以農村住房設施得分為因變量,以3個因子得分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貧w方程為Y=8.11+1.24X1+0.41X2+0.76X3。三個因子得分均能通過顯著性水平為0.01的檢驗,回歸系數分別為1.24、0.41和0.76,三個因子每增加1分,平均能使農村住房設施得分增加1.24、0.41和0.76分。對農村住房設施條件影響最大的是第一因子所體現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其次是第三因子體現的人均耕地面積,再次是第二因子體現的海拔高度、夏季氣溫等自然條件以及農村勞動力文化水平。

4結論

農村住房設施條件較好的地區集中在東部沿海省份,其余地區較為落后。東部省份農村住房設施條件提升較快,而其余多數省份提升較慢,農村住房設施條件的區域差距在不斷拉大。

農村住房設施條件與夏季氣溫和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呈顯著正相關,與海拔、人均耕地面積、城鄉收入比呈顯著負相關。社會經濟因素對農村住房設施條件的影響最大,其次是人均耕地面積,再次是海拔高度、夏季氣溫等自然條件及農村勞動力文化水平。

農村住房條件區域差距拉大會加速中西部農村人口的流失和村莊衰敗。通過本文分析可知,影響農村住房設施條件最大的因素是經濟因素。為提高農村住房設施條件,應加大對落后地區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入,創造條件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進一步探索土地流轉、宅基地退出新機制,提高農村土地利用效率,增加農業科技投入,通過多種手段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增加農民收入,逐步縮小與沿海發達地區的差距。

參考文獻:

[1]姜長云.中國農村住房消費需求研究[J].調研世界,1999(10):21-25.

[2]蔣耒文,龐麗華,張志明.中國城鎮流動人口的住房狀況研究[J].人口研究,2005(4):16-27.

[3]李方一,高曉路,王英杰.中國農村地區住房結構的區域差異以及影響因素[J].地理科學進展,2011(12):1555-1563.

[4]林霖.我國農村住房問題的研究綜述[J].中國集體經濟,2011(3):15-17.

[5]毛維國.農村住房及宅基地流轉制度研究[J].法學論壇,2012(4):102-108.

[6]歐陽安蛟,蔡鋒銘,陳立定.農村宅基地退出機制建立探討[J].中國土地科學,2003(10):26-30.

[7]謝娜,張紅.新時期中國農村住房消費狀況[J].中國房地產,2009(3):13-17.

[8]蘇勇.農村地制創新與住房保障制度的變革[J].求索,2010(7):61-63.

[9]王旭東.我國農村宅基地制度研究[D].北京: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0.

[10]易成棟.中國農村住房狀況的省級差異分析[J].農村經濟,2006(12):103-106.

[11]于靜波.我國農村住房消費的比較研究[J].中國農村觀察,1996(5):37-46.

[12]曾武成.農村住房消費問題研究——一個階層分析的視角[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

[13]趙國玲,楊鋼橋.農戶住房面積消費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湖北二縣市的農戶調查研究[J].中國房地產研究,2009(2):123-128.

[14]趙國玲,楊鋼橋.農戶宅基地流轉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湖北二縣市的農戶調查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9(12):1121-1124.

[15]趙國玲,楊鋼橋.農戶住房層數消費意愿及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基于湖北二縣市的農戶調查研究[J].經濟論壇,2010(12):99-102.

[16]趙國玲.農戶住房消費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0.

[17]趙之楓.城鄉二元住房制度——城鎮化進程中村鎮住宅規劃建設的瓶頸[J].城市規劃匯刊,2003(5):73-76.

猜你喜歡
區域差異中國
區域差異的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