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2016-06-15 23:23
上海醫藥 2016年10期
關鍵詞:慢性疾病日常生活能力老年人

摘 要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因素,為制訂針對性的出院指導提供依據。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調查問卷對232例出院老年慢性病患者進行調查,分析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狀況。結果:年齡、有無配偶、有無子女、體育活動頻率與生活活動能力評分相關(P<0.05)。無子女及有2個以上子女老人的生活能力評分相對較低。結論:社區全科醫生應關注老年慢性病患者,特別是高齡、無配偶、無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有針對性地做好出院指導,從而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慢性疾病 日常生活能力 老年人

中圖分類號:R16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6)10-0049-03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the discharged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CHEN Jianqiang1, ZHOU Jianhong1, WANG Jianfang1, MA Xiuqiang2(1. Zhenx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24, China; 2. Statistical Department of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the elderly discharg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argeted discharge guidance. Methods: A survey of 232 cases of the elderly discharg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daily life ability questionnaire to analyze their daily living conditions.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of life activity ability scores in the age, whether there were spouse and children, and sports frequency were related to the scores of life activity ability(P<0.05). The life ability score of the elderly people without children or with 2 or more was relatively low. Conclusion: The community general practition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especially to the advanced age, no spouse and children patients with the poor self-care ability, and do the discharge guidance well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life.

KEY WORDS elderly people; chronic disease; daily living ability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會壓力的加大,我國人群的疾病譜和死因譜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心腦血管疾病為代表的慢性非傳染性疾?。ê喎Q慢性?。┌l病率逐年上升,甚至還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勢,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慢性病病因復雜、病程長,常需長期甚至終身治療,對人群健康影響顯著,社會負擔增加明顯,嚴重吞噬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成果[1]。慢性病患者疾病治療過程漫長,雖然在住院期間大部分的健康問題都得到解決,但是很多患者在回家后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日常生活能力是反映老年人健康狀態的客觀指標之一,也間接反映了老年人的健康生命質量水平[2]。本課題分析研究嘉定區真新街道老年慢性病出院老人的日?;顒幽芰?,以期為后期開展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居家延續性醫療康復奠定基礎。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調查2015年1-6月嘉定區真新地區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236例,刪除部分不符合研究標準者,共232例參與了研究,占調查總人數的98.3%。235例中,男性120例(51.7%),女性112例(48.3%);年齡60~94歲,平均(77.00±10.17)歲;有配偶146例(62.9%),無配偶86例(37.1%);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93例(40.1%),初中79例(34.0%);高中/中專41例(17.7%),大專及以上19例(8.2%);獨居19例(8.2%),無子女8例(3.4%);月收入<2 000元25例(10.8%),2 000~2 999元76例(32.8%),3 000~3 999元92例(39.6%),4 000元及以上39例(16.8%);生活能完全自理72例(31.0%),基本自理54例(23.3%),需要照護106例(45.7%)。首要住院原因:腦卒中160例(69.0%),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16例(6.9%),高血壓28例(12.1%),糖尿病12例(5.2%),冠心病16例(6.8%)。232例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護理需求總分63.87±17.52。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60歲;因常見慢性?。宰枞苑渭膊?、腦卒中、高血壓、糖尿病、冠心?。┏鲈汉蠡氐缴鐓^<1個月;自愿為原則,愿意配合評估和調查;意識清楚,有閱讀能力或可用言語表達,與調查人員溝通無障礙。排除精神障礙、意識障礙、重癥和終末疾病者。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編個人資料問卷和訪談形式進行現況調查,由經過培訓的社區醫生、護士預約上門,然后當場接受問卷調查,包括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家庭經濟狀況、體育鍛煉狀況等,填寫完畢當場對不合格問卷進行糾正。

采用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和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3]量表評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ADL量表采用Katz日常生活功能指數評價量表,包括進食、更衣、沐浴、移動、如廁、控制大小便6項。IADL量表采用Lawton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包括做飯、做家務或勤雜工作、服藥、購物、理財和打電話7項。量表采用三級評分:不需要任何幫助即可完成即得2分,需要部分幫助才能完成即得1分,自己完全不能完成即得0分。ADL評分標準:12分,完全自理;12分以下,生活自理障礙。IADL評分標準:14分,完全自理;1~13分,功能性生活自理障礙;0分,完全不能自理。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AS 9.4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Kruskal-Wallis秩和檢驗方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2 結果

慢性病出院老人性別、文化程度、獨居與否、經濟收入與生活活動能力評分無相關性(P>0.05);年齡、有無配偶、有無子女、體育活動頻率與生活活動能力評分相關(P<0.05),隨著老人年齡增高、無配偶、參加體育活動頻率減少者的生活能力評分呈下降趨勢。無子女及有2個以上子女老人的生活活動能力評分相對較低(表1)。

3 討論

慢性病是具有永久性病變和不可逆病理變化的疾病,其病程長、恢復慢、致殘率高,需要長時間的治療和護理,不僅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給家庭帶來不同程度的負擔[4]。軀體功能的狀態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由于老化和長期患病使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減退,從而使其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而需依賴他人照顧。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狀況的系統性篩檢,有助于疾病的診斷,可預測老年人對社會性服務的需求,也為制定治療計劃和合理安置老年人提供依據。因此,為慢性病出院老人制定出院計劃,加強功能康復鍛煉,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是慢性病出院老人居家照護的主要任務之一。

本研究對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對于年齡和日常生活能力的關系,國內外研究基本一致[5-6],均認為年齡越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越厲害。本研究證實,隨著老人年齡的增高,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呈下降趨勢,這可能是因為年齡越大,疾病恢復越慢,自理能力越低?;萑氐萚7]調查發現,老年人婚姻狀況是影響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喪偶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動主動性和活動能力低于有配偶老年人,本研究中無配偶老人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也低于有配偶老人,后者出院后能得到配偶較好的照顧,功能恢復快,故日常生活能力也好。本研究中發現有1個子女的老人的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能力總分最高,而沒有子女和有2個及以上子女老人相對較低,這可能折射出一個問題,1個子女對老人可能照顧相對盡心,故老人日常生活能力也好。此外,參加體育活動頻率減少的老人,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也呈下降趨勢。

綜上所述,影響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因素較多,社區全科醫生團隊應高度關注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重點關注高齡、無配偶、無子女的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增強其自理意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探索建立完善的社區全科醫療服務體系,構建多學科參與的延續性康復服務團隊,采取具體的措施幫助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為其制定和實施科學個體化的康復治療方案,明確個體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異,積極開展專業性和社會支持性家庭護理,從而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政府部門應完善社會支持系統,健全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盡快制定照料、護理保險法,開展居家服務,提供生活自理輔助工具,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曉娜, 張華, 趙根明, 等. 我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發展歷程[J].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2015, 26(2): 79-83.

[2] 孫曉春, 王瓊, 黃芬, 等. 軍隊離退休干部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其影響因素[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05, 13(1): 29-31.

[3] 化前珍. 老年護理學[M]. 2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 24-25.

[4] 陳麗梅, 董彩梅. 慢性病病人主要照顧者照顧負擔與生活質量的研究進展[J]. 全科護理, 2015, 13(11): 972-973.

[5] 孟衛平, 譚平. 福州地區10個軍隊干休所986名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評估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臨床康復, 2004, 8(30): 6572-6574.

[6] Jagger C, Arthur AJ, Spiers NA, et al. Patterns of onset of disability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with age[J]. J Am Geriatr Soc, 2001, 49(4): 404-409.

[7] 惠蓉, 張華麗, 張茹英, 等. 西安市老年人ADL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 護理學雜志, 2003, 18(8): 567-569.

猜你喜歡
慢性疾病日常生活能力老年人
認識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購
空巢高齡慢性疾病患者護理需求調查及實施整體化護理研究
移動健康教育在慢性疾病防治過程中的可行性分析
社區訪視護理在社區慢性疾病患者中護理效果
影響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的相關因素分析
優質護理在腦血栓患者護理中的臨床價值
中山市橫欄老年農民健康狀況及慢性疾病調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