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甘孜州全域旅游發展

2016-06-16 09:24高院李明
旅游縱覽·行業版 2016年5期
關鍵詞:甘孜甘孜州全州

高院+李明

大眾旅游時代的全域旅游是旅游發展階段創新的載體,本文以甘孜州為例,分析全域旅游發展的基礎條件,客源市場,歷程概要,并總結其成功經驗,以期為全域旅游試點區提供參考借鑒。

在中國藏區,甘孜州可謂首個提出“全域旅游”的發展理念,2012年6月,根據甘孜州黨代會和人代會的戰略部署,提出了加快甘孜州全域旅游發展的意見。明確了旅游優先發展戰略、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制定了相應原則和旅游發展目標。2013年3月27日中共甘孜州委、州政府印發了《關于實施全域旅游統籌城鄉發展的意見》,提出全力推進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三化”聯動,努力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幸福新甘孜。在《2014—2016年全域旅游發展推進計劃》中,甘孜州明確了全域旅游發展的推進措施和職責要求。轉瞬2016年1月29日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在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表示,我國旅游要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3月26日2016年博鰲亞洲論壇全域旅游與媒體融合峰會在全國首個全域旅游創建省?——海南舉行,會議確定了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在內的262個試點區。值此探析甘孜全域旅游的發展對我國其他試點區,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全域旅游有現實的借鑒意義和價值。

一、甘孜州發展全域旅游的基礎條件分析

(一)旅游資源得天獨厚,交通格局全面優化

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川、滇、藏、青四省區六地交界處,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橫斷山區,地理坐標東經98°-102°,北緯28°-34°,位于全國五大藏區交匯地帶,是康巴藏區的核心區,被喻為“藏羌彝民族走廊”,自然的神奇造化、文化的悠久綿長,賦與了甘孜大地大量自然人文景觀。目前,全州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3個(大熊貓棲息地、色達彩繪石刻、德格雕版印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單位1處、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0處、國家4A級旅游景區3個(海螺溝、木格措、稻城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國家森林公園5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3個,已開放的藏傳佛教寺廟和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各類宗教活動場所500余處。公路交通方面,自交通建設三年攻堅活動實施以來,全州實現建設里程3050公里,通車里程2700余公里,基本形成全州公路骨干網絡體系,進一步優化路網結構;航空交通方面,甘孜州目前已通航機場2個(康定機場、亞丁機場),在建機場1個(格薩爾機場);高速公路及鐵路方面,甘孜州第一條高速公路——雅康高速公路、第一條鐵路——川藏鐵路已陸續開工興建。川藏公路上雅康高速公路、新二郎山隧道工程等建成,將甘孜州乃至西藏地區與長江沿岸經濟圈連接起來,是新時期實施由東至西,由沿海向內地,推進梯度川藏經濟走廊發展新格局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重要支撐。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我國扶貧開發提出了“三個一”部署。甘孜州整體納入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成為全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全域旅游不僅是甘孜州經濟發展模式,也是促進促進對外開放、增進民族團結、實現藏區穩定的政治模式,旅游產業將培育成為全州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是推動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富民強州的重要抓手。

二、甘孜州發展全域旅游的客源市場分析

甘孜州國內客源市場主要包括川、渝、滇、京、滬、粵及港奧臺地區,客源地多集中于省內、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和華北地區。其中川、渝兩地游客最多,約占總數的50%,其余的客源以滇西北、珠三角、沿渤海等地為主。游客中,散客占有較大比例,自駕車游客約占游客總量50%以上,且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國內旅游者增長速度較快,但存在著較大的波動,游覽地主要分布于康東海螺溝、塔公草原,康南稻城亞丁景區等知名景點,游客平均花費存在較大增長空間。

甘孜州國際客源主要以歐美市場為主。其中美、英、法、德等歐美遠程市場是主要市場,約占69.3%,日、韓市場位居其次,約占9.6%。相較之下國際游客超過了港澳臺市場比重。甘孜州國際旅游市場呈現游客總量偏少,增速較快,總體發展較好的態勢。入境旅游者的旅游目的以探險、觀光為主,尤其是偏好獨特的高原景觀和民族風情,并表現出對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的強烈關注。游客性別特征方面,國內男性比例稍高于女性,入境游客男女比例較為均衡;年齡特征方面,國內游客明顯集中于26-45歲之間,而入境游客多集中于26歲以上,且入境游客年齡均數高于國內游客。

據統計2014年甘孜州接待國內游客792萬人次,入境游客9.43萬人次,較2012年分別增長53.73%和17.42%。全州旅游總收入從36億元上升到80.3億元,年均增長40.76%,增幅高于全?。?9.75%)11個百分點,收入增幅居全省第5位;2015年甘孜州接待游客1076萬人次,較“十一五”末增幅達192.7%,旅游創收104億元,旅游總收入相當于地區生產總值的50.1%,旅游業增加值占全州GDP的比重達15.1%,市場前景優勢明顯,旅游業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效應愈加凸顯。

三、甘孜州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歷程概要

全域旅游,甘孜州起步較早,并統領經濟社會發展,滲透生產、生活、生態等方面,促進全州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改善,康巴文化傳承發揚,農牧民增收致富,全州民族團結社會和諧。旅游發展歷程概括起來集中于以下七點:

(一)深化發展思路,積極探索五位一體的發展模式。

(二)夯實發展基礎,著力夯實思想基礎、交通基礎、城鎮基礎和人力基礎。

(三)打造特色精品,著力打造精品景區、精品線路、精品酒店和精品劇目,積極打造特色餐飲、特色旅游商品、特色村寨、特色節慶和紅色旅游產品。

(四)加力宣傳營銷,鞏固和拓展國內客源市場,做實成渝、鞏固華南、開辟華東,進軍北京客源市場,有效開展入境旅游宣傳。

(五)加大建設投入,大力實施重點生態旅游建設項目。

(六)加強行業管理,貫徹落實《旅游法》,加大旅游市場執法檢查,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機制,強化旅游應急救援體系建設。

(七)創新推進機制,研究制定旅游產業發展促進政策,完善景區開發經營模式,建立投融資激勵機制,推進全國民族地區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

四、甘孜州全域旅游經驗總結

結合3月26日2016年博鰲亞洲論壇全域旅游與媒體融合峰會確定的除甘孜外的261個試點區,筆者認為總結甘孜州全域旅游的成功經驗對試點區有現實的借鑒參考價值。

(一)戰略層面,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強大合力。甘孜州委、州政府把發展旅游業上升到構建以全域旅游統領經濟社會發展格局的戰略層面,通過政府推動、市場優化、機制創新,聚集融合各類資源,強化州內三大板塊資源整合與共同開發,拓展與國內其他區域的旅游聯動,促進國際旅游合作發展以提升旅游產業整體競爭力。兩年多來,初步形成了全州旅游規劃體系,總投資51億元實施重大旅游項目65個,旅游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二)制度層面,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政策體系。結合地方實際需求,確立了“一優先”、“二有序”、“三加快”的產業發展思路,建立健全旅游人力資源開發、旅游信息化、旅游保障、旅游產品及線路等體系。制定了《關于實施全域旅游統籌城鄉發展的意見》、《甘孜州優先發展旅游業實施方案(2013~2015年)》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了重大旅游項目建設協調推進機制。

(三)建構層面,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國家旅游局、四川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甘孜州創建全國民族地區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推動和提升甘孜州旅游業發展水平提供了重要平臺。時值“十三五”開局之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已納入全域旅游示范點建設,新起點、新機遇、新征程,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不斷完善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有力推進重點項目,厚積薄發推動甘孜州旅游事業再創新高。

(四)營銷方面,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營宣氛圍。通過實施“鞏固廣東、開辟浙江、走進北京”營銷戰略,組織“圣潔甘孜·走進廣東”、北京“甘孜文化周”、深圳文博會等系列宣傳營銷活動,現場參觀人數近10余萬人,網絡訪問量超過500萬次。在2014年度中國自駕游行業“奧斯卡”網絡評選活動中甘孜州旅游線路高居榜首,色達---靈魂蘇醒的地方、康定——藏地尋情之旅、稻城亞丁——藍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凈土3條線路榮獲金獎,甘孜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斷提高、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甘孜旅游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作者單位:成都理工大學旅游與城鄉規劃學院)

猜你喜歡
甘孜甘孜州全州
《全州三江口》
歐來榮作品
甘孜州啟動2021年工傷預防項目活動
丁真的甘孜,到底有多極致?
川藏高原甘孜
加強甘孜州教育事業以促進藏文化保護的幾點思考
四川省甘孜州9個不同地理蝗蟲種群遺傳多樣性的RAPD分析
甘孜藏區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模式探索
廣西全州小源鉛鋅礦地質特征、成因類型及找礦方向探討
關于甘孜州瀘定縣農特產品工業集中區建設的基本構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