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貿易時空特點分析

2016-06-16 10:33高寶棣王成新
商場現代化 2016年14期
關鍵詞:全球化經濟

高寶棣+王成新

摘 要:經濟全球化是以科學技術進步為基礎,生產力發展為根本動力,商品、服務、資本、技術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在世界市場中進行自由流動和合理配置的全球化過程,也是生產關系的全球化過程。在當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貿易呈現體量巨大、增長乏力,服務貿易增長快于貨物貿易增長速度,不同板塊發展特色迥異,區域集團化與國際貿易相耦合發展等特點,并鑒于當下世界貿易發展特點及新形勢,提出了中國對外貿易順勢而為、因勢利導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全球化;經濟;世界貿易

一、世界貿易的總體特點

1.體量巨大、增長乏力

2014年,世界的商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為37萬億美元,其中進出口服務貿易總額9.8萬億美元,顯示出巨大的體量特點。與此同時,據WTO統計,截止到2014年年底,世界貨物貿易增長率為2.8%。2012年~2014年這3年間的平均增長率僅為2.4%,持續三年增長不到3%,這是世界貿易進行相關統計以來(2009年世界貿易負增長除外)的最低統計數據。這還是WTO忽略匯率調整和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初步統計結果。除此之外,全球經濟的復興依然遠低于預期,產品的產出依然保持較大的缺口,一些國家仍然困于世界性金融危機的泥沼之中難以自拔。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勞動生產率增長緩慢導致全球經濟預期的增長速度下降,大部分國家仍然需要將穩定經濟增長作為首要任務。

2.世界服務貿易增速高于貨物貿易

目前,世界貿易的發展趨勢是貨物貿易慢于服務貿易,并且以勞動密集型或自然資源型的傳統服務行業向以資本密集型和知識技術密集型的服務業轉變。在美國未來的21世紀的全面,高標準的服務貿易自由化,金融服務自由化和電信自由化、軟件、光盤等數碼產品的貿易自由化。自2014年,世界貿易組織的統計了貿易和服務貿易的統計結果反映了變化。整個世界周期與國際經濟活動情況做出努力。統計結果來看,2014年的世界服務貿易出口4.8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服務貿易進口740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

當前,世界服務貿易的部門結構已從以自然資源或勞動密集型的傳統服務行業為主逐步轉向以資本密集型的服務行業和知識技術密集型的服務行業為主。如美國希望未來建立面向21世紀的全面的、高標準的服務貿易自由化,推動金融服務自由化及電信自由化,包括軟件、影音光盤等數字產品的貿易自由化。

自2014年,世界貿易組織對加工貿易的一些統計口徑進行了調整,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統計結果有所變化,總體反映了全球價值鏈和國際經濟活動跨境情況。從統計結果看,2014年世界服務貿易出口4.8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4%;服務貿易進口4.7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5%。除獨聯體外,其他地區服務貿易均保持了增長態勢。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和中國分居服務貿易出口排名前五位,美國、中國、德國、法國和日本分居服務貿易進口排名前五位。前30大服務貿易出口國家和地區占世界服務貿易出口額的比重為83.5%,而前30大服務貿易進口國家和地區則占81.7%。

3.“規則之爭”更加顯著

過去的世界貿易競爭是貨物與貨物或是服務與服務等產品的競爭。與以往不同,未來的世界貿易競爭的對象則是規則的制定與競爭。并且貿易規則演進的趨勢將受區域性、集團性的利益所驅動,貿易規則也是區域性、集團性的。獲將輔以某些行業領域的貿易規則,通過貿易、投資的融合逐漸形成新的多邊貿易規則,貿易保護變得愈加隱蔽和激烈,自由流動貿易轉向規則框架下的貿易。

美、英等國等發達國家通過主導TPP、TTIP等諸(多)邊服務業協議等貿易投資協定談判,意欲推行高標準貿易投資規則。與此同時,伴隨新規則的競爭與演變,國際矛盾與日俱增,現有的國際社會秩序無法滿足經濟全球化新發展的需要,新型的國際社會秩序與經濟全球化規則框架值得商討。

二、世界貿易的空間特點

當前,世界貿易在空間分布上可劃分為如下幾個區域:

第一類經濟區以美、英兩國為代表,國際金融危機后,經濟復蘇較為快速的發達國家。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他們快速敏捷地推出務實有效的經濟發展對策,使得消費者信心得到較快的恢復。因此,英國和美國的經濟復蘇速度,失業率降至正常水平,基本恢復到危機前,經濟增長2%-3%。其周邊的加拿大、愛爾蘭等國家與此情況類似。

第二類經濟區是經濟體制相對僵化的歐洲大陸國家和日本。這些國家在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未能采取多種及時有效的舉措來抑制經濟衰退,其經濟復蘇緩慢。其中日本作為人口老齡化與經濟衰退雙重因素疊加國家,創新能力的后勁嚴重不足,政府赤字難以解決,經濟復蘇難以預測。

第三類經濟區為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能夠靈活應對金融危機的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中印兩國的經濟增長在7%左右,中國和印度所占人口比重在全世界遙遙領先,巨大的人口規模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特別是中國作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一定程度上已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第四類經濟區是眾多經濟基礎薄弱、社會動蕩、宏觀政策波動大的國家,如巴西、南非和俄羅斯等。目前,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大宗商品如煤炭、鋼鐵、鐵礦石、原木等價格下跌,導致巴西、南非和俄羅斯的經濟持續下滑,這也許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三、世界貿易發展趨勢下中國的應對策略

當下,經濟全球化的大方向、大趨勢不會改變,未來的世界經濟貿易格局對于中國以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至關重要。中國在此期間大有可為:

順勢而為,完善經濟體制。無論是TPP還是RCEP制定的很多國際貿易新規則有利于強化市場進行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符合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貿易的便利化可以減少貿易壁壘,降低市場的交易成本;國民待遇可以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有利于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外資吸引能力;嚴苛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和環境標準,符合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法律訴求。因此,順應國際經濟發展的大形勢,在此大格局下,優化發展,形成以開放倒逼改革的新機制,有利于改革紅利的進一步釋放。

因勢利導,做自貿區建設規則的制定者和引領者,促進國際貿易環境繼續朝著更加公平和自由的方向發展。新興市場國家由于其工業產品競爭力低,金融監管力度較弱,經濟調控能力較弱,主要的國際經濟規則掌握在美國和歐洲手中,但他們追求高標準的經濟自由化很難是通用的。而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貿易進出口國,憑借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經濟硬實力,應繼續堅持公正互惠的原則、更加包容的心態、漸進發展的理念推動國際經貿規則制定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張茉楠.全球經濟十大趨勢預測[N].第一財經日報,2015-04-25.

[2]張燕冬,何剛,史蒂夫·歐倫斯,等.全球經濟態勢與復蘇路徑——第三屆全球智庫峰會第一分論壇綜述[A].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2013:61.

[3]佟家棟.經濟全球化遭遇區域一體化[N].人民日報,2015-08-23 006.

[4]桑百川.新一輪全球投資規則變遷的應對策略——以中美投資協定談判為視角[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4,02:82-89.

[5]桑百川,鄭偉.拓展中國與金磚國家服務貿易往來的對策研究——基于貿易競爭性和互補性的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14,06:30-34+87-88.

[6]李稻葵.板塊化:世界經濟新格局[J].中國中小企業,2015-10-01.

作者簡介:高寶棣(1991- ),男,漢族,山東無棣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發展與城市規劃;通訊作者:王成新(1971- ),男,漢族,山東新泰人,博士后,教授,研究方向:區域發展與城市規劃,已發表論文130余篇

猜你喜歡
全球化經濟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經濟日歷
馬云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 協助中小企業全球化
從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選擇的全球化
“一帶一路”是實體經濟的全球化
圖讀龍江經濟
中國經濟
全球化遇阻
經濟
避免情緒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