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要素投入與地方經濟增長的關系分析

2016-06-17 13:24龍曙光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3期
關鍵詞:農業用地增長率貢獻

龍曙光

摘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土地既是生產資源,同時也是資產和資本,這種特性決定了土地要素投入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然而土地也是稀缺資源,不合理開發土地資源會造成社會效率降低和高資源代價,因此本文對土地要素投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土地要素投入;地方經濟增長;關系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3-00000-01

土地要素投入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已成學界共識[1],而且地方政府也熱衷于通過以地謀發展的模式來推動地方經濟增長[2]。但土地是稀缺資源,在經濟起步階段,土地開發程度低,土地要素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較高,地方經濟可從“土地紅利”中獲得更多的增長動能,但對于經濟發達地區來說,土地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就不如技術、資本、勞動力等要素大。實際上,過分依賴土地要素投入帶動經濟增長的弊端近年來已經顯現,例如建設用地大量侵占農業耕地,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方式造成低水平開發、土地供給緊張和自然生態環境破壞等不利局面。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擺在我們目前的重要課題,值得我們探索和研究。

一、土地要素投入與地方經濟增長的關系分析

對土地要素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有多種方法,大都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再結合經濟統計數據進行分析,雖然結果較為精確,但不夠直觀,采用新古典理論進行分析[3],不需要大量的統計數據,結論一樣令人信服,現將其分析結果介紹如下。

1.農業用地與建設用地在土地要素中的分配與它們對經濟增長貢獻的關系

我國城市化進程與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主要以工業化驅動并不完全吻合,雖然我國經濟發展中工業化因素不容忽視——多年前我國就被賦以“世界工廠”之名,然而近些年來房地產業對經濟的貢獻更為強勁。人們已經注意到,相對于農業用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建設用地的貢獻明顯增加,原因何在?有人認為是地方政府為獲取高額土地收入所產生的推動作用。這種情況是確實存在的,很多地方政府為推動工業化高速發展,大量低價出讓工業用地并創建工業園區,而對商住用地的高價壟斷性出讓才是撬動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杠桿。也有人認為建設用地的大幅增加與房地產過熱和農村地區快速工業化有關。這些觀點都有一定道理,然而缺乏理論依據。采用新古典理論建立包含資本、勞動力、土地和技術四大要素的模型,然后在經濟進入平衡增長路徑下求解,可以證明我國大量存在建設用地侵占農業用地的根源在于,建設用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了農業用地的貢獻,所以地方政府會偏好城市建設,并推動了房地產過度繁榮。同時,農業用地與建設用地投入的比例也決定了兩者的產出彈性,產出彈性大的建設用地就會分配更多。

2.土地利用技術對地方經濟增長的影響

首先,我們考慮農業用地數量很大、建設用地很小的情況,例如城鎮化程度較低地區或欠發達地區,以下分別情況分析:(1)農業用地利用技術飛速發展,也就是農業技術進步使土地利用效率提高,這時有效農業用地投入就會得到較快發展,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顯著,經濟也長期保持增長勢頭。(2)農業用地利用技術增長率與技術進步增長率及勞動增長率持平,這時經濟達到穩定增長狀態,土地要素對經濟增長不產生影響,經濟將平穩增長。(3)農業用地利用技術增長較慢,人均有效土地投入增長率不足,這種情況下土地要素會制約了經濟的增長,勞動生產率也有所降低,然而仍能維持人均產出正增長。(4)農業用地利用技術增長率很低,以致人均有效土地投入增長停滯,土地要素拖累經濟增長,甚至有效人均產出出現負增長。

其次,我們假定建設用地數量很大、農業用地數量很少的情況,例如城鎮化程度高、經濟發達地區,也分情況分析:(1)建設用地技術增長很快,大量有效建設用地投入社會,助推經濟高速增長,并保持高的增長率。(2)建設用地利用技術增長率與技術進步增長率及勞動增長率持平,維持人均有效土地投入不變,經濟平穩增長,此時土地要素對經濟增長不產生影響。(3)建設用地利用技術增長較慢,而且人均有效土地投入增長率不足,土地要素難以支撐經濟增長,但仍能維持人均產出正增長。(4)建設用地利用技術增長嚴重不足,受土地供應不足影響,社會生產效率急劇下降,以致有效人均產出為負增長。

從上述情況可知,土地要素是支撐經濟增長的基礎,離開了土地的支持,不管是農業用地還是建設用地,都會影響經濟增長,但建設用地產出彈性大于農業用地產出彈性表明,建設用地大量侵占農業用地主要源于經濟利益的驅動。

二、合理利用土地要素的政策建議

1.土地政策不應只注重經濟效益,還應兼顧環境保護、糧食安全等要素

由前面分析可知,如果只關注經濟效益,那么農業用地必然會被建設用地大量侵占,不僅威脅糧食安全,還會破壞生態環境,為了可持續發展,應建立保障土地供應的長效機制,通過開源節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土地要素在不同發展階段及對不同地區所產生的經濟增長貢獻有別,故應實行差異化的土地政策

土地要素在經濟發展初期或欠發達地區對經濟增長有較大的貢獻,而在經濟發展以后或發達地區的貢獻較小,所以各地區應實行差異化的土地政策,如發達地區應加強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發展中地區則應轉變發展方式。

3.加強區域聯系,合理規劃,避免地區之間土地出讓競爭引起土地低效利用和粗放型增長

分稅制改革以后地區之間土地出讓競爭會導向低價出讓土地來吸引投資,從而帶來土地的低效利用和粗放型增長,這是需要避免的,政府應規范土地出讓,同時加強區域聯系,合理規劃,提高社會整體效率。

三、結語

正確認識土地要素投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可以充分發揮土地的資產效力,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帶動地方經濟增長。然而過分依賴土地經濟也將導致土地資產泡沫化,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政府應規范土地管理,深化土地利用和出讓改革。

參考文獻:

[1]王建康,谷國鋒.土地要素對中國城市經濟增長的貢獻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25(8):10-17.

[2]杜雪君,黃忠華.以地謀發展:土地出讓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15,29(7):40-47.

[3]趙曉波.新古典理論框架下土地要素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研究[J].商業時代,2013(11):25-26.

猜你喜歡
農業用地增長率貢獻
破解設施農業用地保障難 基于四川省崇州市的調查與思考
2015—2020年徐州市農業用地時空變化分析
中國共產黨百年偉大貢獻
2020年河北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
2019年河北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
為加快“三個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貢獻
貢獻榜
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增長率
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率
不同農業用地類型對土壤性質和土壤環境的影響——以北京市延慶縣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