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分析如何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

2016-06-17 21:18密軍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3期
關鍵詞:質量安全管理措施農產品

密軍

摘要:近年來政府不斷增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農產品市場得以逐步完善,但不容忽視的是,在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其質量安全問題也愈益突出。由于社會高度發展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消費者對食品的安全也逐漸重視,綠色且安全的食品成為了消費者的首選,所以,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不僅是對消費者負責而且可以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3-0000-01

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但發展的同時也浮現出許多的問題,如農產品在其安全方面還有著許多的不足之處,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監測體系以及法律法規的制定等方面還不足以與現今農產品的發展體系相配套,出現問題沉滯得不到解決,所以分析如何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很有必要。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現狀

我國農業經濟體系在經過長期發展之后,已初步形成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無論是農產品質量標準還是監測體系,亦或是法律體系都已得到了初步建立和完善。但不足之處仍然很多,例如,現在科技水平滿足不了農產品安全需求、標準體系及檢測體系都未真正成熟、法律法規體系仍不完善和農產品產業鏈上各個環節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國內學者用不同方法從多個角度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這些研究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等相關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例如,陳勁松在考察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在食品安全中的管理后,通過分析與國內具體情況相結合,總結出了寶貴經驗,認為在農產品的質量管理中政府以及科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必須發揮其積極引導、組織的作用,以市場機制為前提,采取立法等方法來對相關管理安全的機構進行嚴格規范;而只有在技術的支持下,上述體系等的建立才能順利進行。[1]

二、我國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中遭遇的困境

1.缺少完善的標準體系建立。確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因素和其危害程度級別的主要方式是風險分析,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未以風險評估作為基礎來制定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衡量標準?,F今國際上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大多都有風險分析,因為對國際上相關標準方面缺乏系統的、深刻的研究,所以當下我國農產品相關質量安全標準在很多方面都不是以風險評估作為標準而定制的。相關職能部門過多且互不交流合作,以至于農產品質量的安全標準缺乏整體統一性。農產品的生產流程涉及諸多環節和部門,相關監管部門也很多,所以往往信息不對稱,沒有統一的標準導致監管部門工作受阻,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無法順利進行,也導致各農產品生產、供應商無所適從而整個產業鏈效率極低。

2.缺少成熟的農產品監測系統。目前,對農藥、獸藥遺留污染以及某些毒素污染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得不到有效有利解決,主要原因是農產品在其生產、加工以及銷售等方面缺乏嚴格監管。體系不夠健全、監測方式不夠合理、各部門之間信息不夠對稱,各自為政,導致農產品檢測機構的功能分布極為不協調,部門之間缺少交流,缺乏統一指導及規劃,最后造成資源浪費,工作執行力低,整個監測系統的工作效率不高。

3.缺少健全法律法規的保障。雖然國內相關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正在逐漸完善,但從現狀來看,完善力度還是不夠,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漏洞生產制造商品,從而給消費者帶來嚴重甚至不可挽回的傷害。就目前已頒布實施的法律來說,其頒布時間非常久,且缺乏建設性的定時修改意見,再加上其條目過于籠統,導致在監管環節發現問題時,執法標準不明確,從而達不到有力的懲戒效果,故此下去,關于食品安全的問題將愈演愈烈。另外,法律的執行過程取法規范化和持續性,相關執法部門不作為。

三、強化管理的具體措施

1.完善標準體系。第一,標準的制定應依據產業結構的不同特點來進行相應的協調和配套。第二,對近年來出現的農產品生產新技術新工藝及新產品等迅速制定相應認證標準。第三,對于農藥殘留、抗生素使用量等標準的設置制定可操作性的評價指標。第四,界定并明確農產品質量標準與衛生類標準的區別。第五,各部門應有交流路徑,整頓部門不作為風氣,統一協調工作提高效率。

2.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動的先導。[2]對于相關部門及人員而言,首先要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進而以主人翁的身份,用自身責任感以及使命感來開展相關工作,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堅實基礎。其次,政府可以實行強制性政策,企業應該自行測試食品安全檢測,工業界和政府檢測機構的主要檢測方法是檢測配套企業。強制檢驗的主要是政府機構,但食品行業自身的測試監控的意識有待提高。再者,中西部地區縣級以下沒有一家正規的檢測檢驗機構,而這些地區恰恰是最需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區域。所以應增加監測機構數量以及提高其監測水平。

3.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首先,每條法律法規都必須盡可能的詳細且具有執行性,且應定時及時更新才不會導致時代與法律的脫節。其次,在執法層面,在嚴格整頓農業投入品的前提下,建立一套縣市聯合的專門防控體系,重點把握農產品的市場準入原則。注意農藥、化肥的監測,避免源頭污染。[3]另外,對整個產業鏈的各環節的執法力度應從嚴,切忌不連續,怠慢不作為現象的出現。

四、總結

想要做好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須嚴控源頭,避免化肥農藥等帶來的安全威脅,且各環節的工作都要保證按規章執行,當然,在此之前要有詳細的法律條款,政府部門要提高工作效率且認真負責。做好食品安全把控工作,讓民眾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參考文獻:

[1]王小杰.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2]沈春琰.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的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03:43.

[3]徐敏權,徐悅,劉淑梅,尚慶偉,于洋,周玲,譚麗,張紹靜.連云港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現狀及發展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6,05:304-305.

猜你喜歡
質量安全管理措施農產品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創新策略分析
我國農產品農藥殘留的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