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韓自貿區的設立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機遇與挑戰

2016-06-17 09:41張潔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3期
關鍵詞:農產品貿易影響分析

張潔

摘要:自2004年9月,中韓兩國經貿部長在“東盟10+3”財長會議上就民間層面聯合研究自貿協定達成協議開始,經歷長達十年之久的中韓自貿協定終于于2015年塵埃落定,為兩國充實經濟關系提供了制度性基礎。中韓自貿區作為我國迄今為止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領域范圍最為全面的自貿協定以其“利益大體平衡,全面,高水平”的談判結果,是我國著力在新常態下謀求經濟發展的新突破,縱觀整個亞太地區,中韓自貿區正發揮著積極的效應。它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當前我國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正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希望通過淺談中韓自貿區的設立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機遇與挑戰,提出相關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中韓FTA;農產品貿易;影響分析

中圖分類號:F74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3-000-02

一、機遇

1.促進我國企業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從產業鏈分析角度看,韓國企業整體正處在產業鏈結構的中端,有著先進的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然而由于我國企業整體的發展水平還不高,還處于生產制造業的末端。而自貿區的建立為中韓兩國企業的技術交流往來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我國企業可以借助韓企先進的資本技術管理經驗來提高自身的技術管理水平,從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早日促成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

2.刺激兩國擴大農產品出口

從區域農貿易來看,關稅降低將刺激兩國擴大農產品出口,兩國的原材料貿易將更加便捷化,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的跨境流動將更加頻繁。這有利于雙方實現優勢互補、形成區域農產品產業合力,合作從而能更好地加入全球競爭,且中韓自貿協定也為雙方企業提供了一個公平合理的競爭平臺,中韓自貿區有助于我國更大范圍的參加國際競爭,在韓國對于農產品質量標準的高要求的壓力下,我國不得不革新農產品生產技術來提高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國農業產業升級。而且中韓自貿區的成功建立不僅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還會為以后東亞經濟貿易一體化的建立提供寶貴的經驗。

3.促進我國的農產品出口到韓國

自貿區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國農產品出口到韓國,由于韓國受農作物生長條件等各方面的原因,每年的產量比較少,無法滿足國內人民的總需求,因此不得不從國外進口,而中國的國土面積大,人口眾多,是勞動性密集型的農業大國,以其低廉的價格優勢,生產成本占據有利地位,可以說中國在中韓農產品貿易上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但相對于韓國來說,中國在農產品生產方面的技術管理水平還不夠先進,而中韓自貿區的建立有助于中國企業借鑒韓國先進的農產品生產管理技術,提高我國的農產品生產管理技術。

二、挑戰

1.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存在

技術性貿易壁壘又稱“技術壁壘”主要是以國家或地區的技術法規,標準,協定等形式出現,其最主要的特征便是靈活多變,隱蔽性強。由于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以及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再加上WTO規則的限制,世界各國的關稅水平正越來越低,傳統的非關稅壁壘已經不再適用,而與之相對應的“技術壁壘”的名目十分繁多,涉及產品的質量,衛生,安全,環保等方方面面,隱蔽性也超過傳統的非關稅壁壘而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雖然我國的產品有低價優勢但是其在質量和環保理念等方面卻與國外有著一定的差距,因此很容易成為國外對我國產品制裁的借口。

2.韓國農產品高關稅水平

在韓國,由于農業被劃分為弱勢產業,所以韓國政府對本國的農業保護是十分嚴厲的,對此韓國政府不僅出臺了大量扶持農業的優惠政策,同時對于進口的農產品征收了巨額關稅。最具代表性的是韓國政府對我國進口大米的關稅配額政策,從2015年1月1日起,韓國對大米實行關稅化措施,對超過現有義務進口配額(40.87萬噸)的進口大米征收513%的關稅。針對此政策,美國、中國、泰國、越南和澳大利亞等國家都普遍認為關稅率過高,并且關稅造成的價格差距阻礙了自由貿易秩序。除此之外,有數據顯示,2011年韓國關稅水平在50%以上的農產品稅目數比例為農產品總稅目數的10.4%,最高為887%,然而中國只有2.6%的農產品關稅高于50%,最高為65%。

3.韓國嚴厲的農業貿易保護政策

韓國“消費者市民集會團體”在去年6月和10月先后針對美國、中國、日本、法國等13個國家與韓國的42種農畜產品及加工食品價格進行了調查。調查數據顯示韓國的42種進口食品中,有35個產品的銷售價格排在前五位,顯而易見,韓國對國內農產品貿易保護的程度極大。雖然我國與韓國建立了中韓自貿區,而以我國是一個著名的農業大國,以勞動力低廉,產量豐厚,價格相對較低的優勢,本來在農業貿易方面韓國的農產品市場毫無疑問的是我國的“一塊大肥肉”,遲早會給我國帶來極大的利益,但是由于韓國嚴厲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韓國對多種農產品規定不予撤銷關稅,加之韓國國內農民反對有價格競爭優勢的中國農產品占據韓國市場從而沖擊農業產業,這也無疑大大減少了中國對韓國農產品出口量,削弱了中國農產品在韓國市場的競爭力。

三、對策和建議

針對中韓自貿區農產品貿易方面,還有很長的路程要走,我們應該不斷地改進,不斷地吸取別國自貿區的經驗。

(一)提高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

技術性貿易壁壘作為一種新的貿易保護形式,正在對我國的對外貿易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一旦處理不好,我國的對外貿易將會受到嚴重的損失;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技術性貿易壁壘不但有助于提高企業資源、環境保護的意識,也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國企業在制訂其發展戰略計劃時,要將產量的提高向質量提高轉變,建立一套綠色環保的生產體系,提高產品的環保和衛生標準,生產綠色產品,進行綠色營銷,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要求。

(二)提高食品安全標準,并出臺相關法律

由于我國出口食品安全的檢測標準較低,經常無法滿足韓國進口產品的檢測標準,因此導致韓方一直不敢大量進口我國的農產品,不認可我國農產品的質量,大大削弱了我國農產品貿易的競爭優勢。因此面對中韓自貿區這塊“大肥肉”,我國應建立起適應韓國的技術法規、技術標準和合格評定制度,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相互認證制度,從而降低貿易成本,更要加強宣傳工作,提高“標準”意識以及采用“標準”的緊迫感,同時政府應鼓勵企業及各農產品部門采用國際標準,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并出臺相關法律來確保我國出口農產品的質量。

(三)推進建立綜合物流園區,積極發展海運物流

隨著自貿區的開放,難免有中韓之間形成不斷貿易往來的局面,此時應該積極推進建立綜合物流園區,積極發展海運物流,使得中韓兩國的貿易流通更加方便快捷,同時發展海運物流還需要考慮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保鮮冷凍技術,讓新鮮的蔬菜,肉制品等相關農產品,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品質運送到韓國市場。

(四)加強農業領域的交流合作

如共同建立一個農業發展機構,定期探討農產品的培育等各方面存在的問題,并一起探討解決對策。由于中韓兩國在農產品的要素稟賦,市場和貿易結構上存在著顯著差異,兩國可以結合各自的比較優勢,取長補短,達到共贏。中國有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國土面積廣闊,且農作物產量相對較大,價格相對便宜,如在果蔬產品,水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上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韓國的農作物由于生長條件等各方面的原因,農作物常常供不應求,往往導致價格很昂貴,但是韓國有著先進的農產品育種加工技術和企業管理模式,我國可以加強與韓國的農產品交流活動,韓國可以從中國引進價格相對低廉的農產品,來滿足本國的消費需求,而中國則可以學習韓國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技術,提高本國農產品的質量,實現農業產業規模經濟。

(五)建立農產品貿易協調共贏機制

中韓兩國可以建立一個農產品貿易共同委員會,定期召開農業部長會議協商解決農產品在貿易方面的問題。并且通過協商完善兩國農產品貿易的法律,法規及制定統一的農產品質量評價標準,互相交換農產品價格,質量等相關信息,建立一個早期的預警機制,及時解決農產品貿易中出現的質量等非關稅貿易問題,防止形成貿易摩擦,促進兩國農產品貿易自由化。

四、結論

中韓自貿協定是迄今為止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領域范圍最為全面的自貿協定。21世紀以來,中國與十多個國家都建成了自貿區,“自貿區”對于我們而言并不陌生,然而很多自貿區都是低水平、開放程度較低。因此如今我國應該推進自貿區建設的“質”與“量”并進,同時也意味著中韓自貿區要向高標準協議靠攏,既要觸得到“敏感區域”,又要達成實實在在的互利協議,這將給雙方的融合度和經濟發展帶來影響。

參考文獻:

[1]郭素玲.中韓農產品貿易發展與未來趨勢解析[J].2015.

[2]宋世方.中國農產品出口韓國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現狀[J].2014.

[3]王娜.淺談中韓自由貿易區的設立對中國對韓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J].2012.

[4]王玉潔.韓國農產品貿易政策及中韓FTA建設的對策研究[J].2009.

猜你喜歡
農產品貿易影響分析
內部控制環境要素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研究
尿激酶溶栓治療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分析
烏蘭察布地區大氣中二氧化硫污染產生原因及防治對策
綠色壁壘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