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解決過剩產能中的金融困境與對策研究

2016-06-17 12:28金生學康繆峰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3期
關鍵詞:去產能金融機構

金生學+康繆峰

摘要:近幾年,我國產能過剩日趨嚴重,去產能刻不容緩。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化解過剩產能時,面臨信貸風險管理體系和信息收集披露分享機制不健全、專業人才缺乏等困境。究其原因,是因為政府財政和貨幣政策加劇產能過剩、金融市場環境和市場退出機制不完善、部分金融機構獨立性不足。為此,我們認為應當集中解決產能過剩行業的生存問題、支持企業拓寬市場、創新銀行金融業務、提高金融機構內部風險控制能力、加強信貸監管。

關鍵詞:去產能;金融機構;信貸體系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3-000-02

一、問題的提出

2015年底,供給側改革成為國家經濟轉型的關鍵目標。而對于產業供給結構的調整,首要任務是去產能。目前,我國產能過剩行業已不僅包括鋼鐵、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等傳統制造業,還涵蓋了造船、機械以及多晶硅、風電設備等高新技術行業。嚴重的產能過剩,不僅導致物價總水平明顯下降,形成通貨緊縮壓力,使企業投資預期和居民消費預期下降,經濟增長下調壓力增加,還導致銀行不良資產明顯增加,影響銀行資金的周轉,甚至引發金融危機。

二、我國去產能化中的金融困境

(一)信貸風險管理體系不健全

長期以來,鋼鐵、化工在內的高污染、高耗能產業仍然保持著一定的增長態勢,商業銀行視其為“優質客戶”,傾向于向其投放大量信貸資金。對于貸款前期的審核,商業銀行基本上走走形式,缺乏規范的審核。而這些信貸資金大多用于企業的規模擴張,卻不是產品創新轉型。但是上述產業的增長趨勢在近些年出現轉變,以鋼鐵企業為例,2015年中鋼協會員鋼鐵企業銷售收入2.89萬億元,同比下降19.05%;利潤總額為虧損645.34億元,虧損面為50.5%,虧損企業產量占會員企業鋼產量的46.91%。在行業產能過剩危機出現時,銀行對信貸資金仍然沒有后期跟蹤,失去對資金使用的約束。即使在貸后檢查中發現問題,銀行下達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的效果依然有限。

(二)缺乏有效的信息收集、披露和分享機制

目前,行業企業信息披露機制仍然不完善。能源監察管理體系不完善,能評工作剛起步,對于企業的能耗信息,真實性和時效性不強,使得金融機構無法獲得有效、準確的信息。此外,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本身也沒有積極向銀監會等監管部門反饋行業信貸方面的信息,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也沒有發揮出來,這對于銀行的監管存在很大的隱患。

(三)行業信貸的業務標準和專門人才缺乏

目前,我國總體上人才欠缺,還沒有建立對產能過剩定性、定量的科學評價標準,不僅無法對信貸中涉及到經營風險的界定、產品參數的設定、相關責任的落實等內容提出專業看法,也無法給出制定針對不同的行業業務指南的完善意見,導致金融機構自身對融資項目的經營風險評估能力不足。商業銀行作為信貸資金的發放方,迫切需要設立專門人才和部門,制定實施細則并建立內部操作流程,建立起高效、實用的評估標準。

(四)調整信貸結構面臨較大的困難和阻力

商業銀行,很難大幅度削減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規模。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一旦一刀切,企業資金鏈斷裂,瀕臨破產,最終導致金融機構信用風險集中爆發,誘發銀行的不良貸款激增。例如,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等產能過剩行業每削減20%產能,可能給銀行帶來1.1萬億-1.2萬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貸款,占到銀行貸款總額的1.14%-1.24%。商業銀行為了緩解產能過剩行業企業的風險,不得不繼續提供貸款,進而陷入惡性循環。

三、成因分析

(一)政府的財政、貨幣政策加劇產能過剩

中央政府對于宏觀經濟過多干預,導致供需脫離市場機制。尤其是2009年實施的經濟刺激計劃,撥款4萬億投入制造行業,增加了長期穩定的供給,卻沒增加相匹配的需求,尤其是在經濟處于下行壓力下,供求失衡更加嚴重。

地方政府方面,盲目追求GDP,追求政績,給予了招商企業優惠的政策條件,加劇了企業家投資的沖動性,過多投資暴利行業。使得不同地區經濟規劃趨同、重復建設,集中性發展快速解決就業的制造業,中短期潛在產能過剩風險愈發突出。即使在產能過剩嚴重的2014年,部分地方政府依然積極引進產能過剩項目。面對項目可能導致的產能過剩與短期經濟指標,這些地方政府往往選擇后者,而對國家去產能政策置若罔聞。

(二)金融市場環境不完善

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只有短短幾十年,市場經濟體制不健全,金融體制市場化也還處于摸索和建設中,市場化程度還比較低,配套的組織結構還有待改進,金融政策制定和實施的可操作性、靈活性難以平衡。此外,金融投資缺乏有益的環境,金融產品較單一,居民投資渠道不多,大量資金通過直接或間接渠道涌向房地產等行業,推動過剩產能行業的繼續發展。以制造業為例,鋼鐵、水泥等行業的產量不減反增,產能利用率卻呈現年年下降的趨勢。粗鋼產量從2007年的4.949億噸激增至2015年的8.04億噸,但2015年鋼鐵的產能利用率不及67%,遠低于2008年的80%。

(三)缺乏完善的市場退出機制,兼并重組受行政干預

粗放型生產的部分企業已面臨資不抵債的困境,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但由于資產量大、人員多、社會影響廣,資產處置、債務處理困難,一次性關停難度大,退出渠道不暢,僅能依靠銀行貸款維持生產,淪為僵尸企業,占用社會資源,拖累行業的轉型升級。同時,產能過剩行業規模小的企業一方面不愿意退出市場,另一方面,又難以尋找到有效合理的途徑退出行業。

現有體制下,企業一旦實施兼并重組,必然觸及產權變革,引發復雜的利益調整。更為重要的是,地方政府掌握著兼并重組的最終決定權,開展跨區域、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困難,甚至出現地方保護主義,使得跨地區兼并重組難以最終實現。

(四)部分金融機構自身獨立性不足,受地方政府“綁架”

我國一些金融機構特別是地方性商業銀行缺乏獨立性,受到地方政府過多的干預,無法按照市場化原則規范運作,市場效用大打折扣。而且,現階段仍有一些高耗能企業同時也是高就業甚至高利潤的企業,是地區的經濟支柱,有政府為其做風險擔保。某些地方政府為完成指標,采取措施迫使商業銀行繼續給企業發放貸款以維持其經營發展。

四、我國解決產能過剩的金融對策

(一)集中解決產能過剩行業的生存問題,逐步降低信用風險

現階段,銀行一方面對于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壓縮退出存量貸款,核銷不良貸款,鼓勵企業發展直接融資,減少債務杠桿或采取銀團貸款或信托計劃委托貸款等方式擴大資金來源,分散信貸風險。另一方面,支持龍頭企業兼并重組消化,拓寬并購貸款業務,合理確定并購貸款利率,延長貸款期限,根據并購項目狀況確定合理的擔保條件。

(二)加大對企業拓寬市場的支持力度

銀行大力支持企業產能的境外轉移以及海外并購,加大對符合國際標準且批準手續齊全的企業“走出去”的貸款支持,特別是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行業,使企業走向國際,消化過剩產能的同時推進產品和技術升級。此外,對于具有發展前景但存在風險的行業,比如新興產業,銀行應建立高效、專業、實用的評估機制和標準,評估行業未來發展前景。該類企業,初始期適合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介入,當其商業模式、盈利模式成熟,需要擴大規模,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就可以推動企業的發展。這對于銀行調節和優化信貸結構、增強盈利能力起著重要作用。

(三)創新銀行金融業務,促進企業資源的整合

首先,鼓勵銀行優化信貸資產,嚴格遵守“赤道原則”,發展綠色信貸產品。其次,銀行走出傳統的借貸服務限制,與企業協商實行債轉股,或者將產能過剩企業的優質的信貸資產重組打包成可轉讓證卷,出售給居民投資者和結構投資者,其實質是資產證券化的過程,能達到有效規避過剩產能企業的信用風險的目的。最后,設置企業幫扶基金,鼓勵落后產能企業退出市場,協助政府分流安置下崗職工。對于轉型企業,及時跟蹤資金的使用,支持與引導企業進行科研創新,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競爭力。

(四)提高金融機構內部風險控制能力

參照法律法規中環保標準、能源消耗總量控制指標、行業規范和準入條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標準,銀行針對不同區域,有區別地對各行業靈活設置行業融資限額。同時,將化解產能過剩納入綜合評價體系,加強對產能過剩重點行業存量客戶生產經營和現金流的監控力度,摸清潛在的信用風險敞口和資產損失,提前制定處置和應急預案,嚴肅處理違規行為,防范信貸風險的集中性爆發。

(五)加強對于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監管

首先,金融機構發現問題后及時向有關部門和機構反映,并督促其限制企業產能。其次,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以最能反映產能過剩的“產能利用率”作為基本分析指標,結合產能、產量、庫存及消費量、產能過剩原因等,綜合評定各行業產能過剩等級,并分析其未來發展前景。對于產能嚴重過剩、產品缺乏競爭力的企業,監管部門對相關情況進行及時核實、公布和追蹤,限制其進一步融資,并向市場給出投資建議。最后,加強監管機制建設。加強對監管人員的培訓,設計科學有效的監管流程和方法,實行“問責制”,明確任務和責任,規范相關人員和企業的行為。

參考文獻:

[1]趙昌文,許召元,袁東,廖博.當前我國產能過剩的特征、風險及對策研究——基于實地調研及微觀數據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5,04:1-10.

[2]張明哲.新時期產能過剩的特征及銀行應對策略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3,10:88-93.

[3]魏琪嘉.充分發揮金融政策在治理產能過剩中的作用[J].宏觀經濟管理,2013,09:38-39.

[4]李昂.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產能過剩新問題[J].中國市場,2014,49:144-145.

[5]植鳳寅.金融在抑制產能過剩中的進與退[J].中國金融,2010,05:88-92.

[6]史貞.產能過剩治理的國際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經濟體制改革,2014,04:154-158.

[7]張茜.以資產證券化方式化解產能過剩問題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5.

[8]毛軍華.經濟冬至 AMC春分[R].中金公司,2016.

作者簡介:金生學(1995-),男,江蘇鹽城人,就讀于南京師范大學商學院金融系,研究方向:宏觀經濟。

康繆峰(1996-),男,江蘇南通人,就讀于南京師范大學商學院金融系,研究方向:宏觀經濟。

猜你喜歡
去產能金融機構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的重要途徑
金融機構共商共建“一帶一路”
我國金融機構股價和主要財務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社會績效探析
解決小微金融機構的風控難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