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省域經濟空間發展不平衡的測度

2016-06-17 21:40和壯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3期
關鍵詞:變異系數基尼系數河南省

和壯

摘要:本文通過收集河南省下屬地級市的人均GDP數據,采用變異系數、基尼系數和廣義熵指數等統計測度方法來度量河南省1988--2014年省域經濟空間發展不平衡的演變狀況。測度結果顯示,20多年來河南省省域經濟空間發展不平衡程度整體呈現出倒U型態勢,局部有波動,且在2006年左右有了緩慢下降。最后,對這一測度結果給出了相應的解釋,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河南??;空間發展不平衡;基尼系數;廣義熵指數;變異系數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3-000-02

一、引言

區域經濟發展的空間不平衡問題事關收入分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長久以來得到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臻g不平衡發展有利有弊,其最終凈影響取決于空間發展不平衡的程度,適度的空間發展不平衡有利于產生規模經濟和配置效率,根據“隧道效應”原理(Hirschman,1973),地區間適當的差距有利于調動落后地區的積極性,而又不至于產生挫敗感,從而有利經濟增長;但過度的空間發展不平衡則不利于空間協作分工和聯動發展。區域平衡發展有利于利用落后地區的后發優勢和比較優勢形成互動互補的空間經濟分工增長結構。其次,區域的差異到了一定程度后,隧道效應消失,落后地區產生相對被剝奪感,進而導致一系列的社會和經濟問題,例如,落后地區的人們可能會盡可能的游說政府通過轉移支付等方式來彌補差距甚至是爆發革命來建立新的政權。前者助長了落后地區的惰性同時也嚴重打擊了發達地區發展的積極性,而一旦出現后者的情況則會引發社會動亂經濟發展也就無從談起??梢?,維持一種適度的不平衡狀態對于整體經濟良好運行至關重要。

以往有很多學者也對河南省區域經濟差距問題作了測度和分析,但基本都是基于城鄉之間的差距來展開的,安乾(2012)論述了河南省內城鄉不平衡的空間分布、歷史演進和影響機制;范菲菲(2011)對河南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現狀與原因進行了分析;郭志富(2012)對河南省城鄉收入差距的時空演變及成因做了分析等。但是對于省域各地市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程度的時序測度較少,本文便主要針對這個問題,利用變異系數(Coefficient of Variation,WCV)、基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和廣義熵指數(GE)等相關測度方法來測度河南省1988年至2014年空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演變問題。在客觀反映河南省空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時間演變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解釋和政策建議。

二、測度方法和數據來源

(一)測度方法及說明

1.加權變異系數(Weight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WCV)

是河南省第t期下屬的個空間單元人均GDP的平均值,是河南省下屬空間單元i在第t期的人均GDP。

2.基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

基尼系數和羅倫茨曲線(Lorenz Curve)緊密相連,它等于絕對平等線與羅倫茨曲線所謂面積與絕對平等線下整個面積之比。

代表河南省第t期下屬空間單元數量,是將第t期河南省下屬個空間單元的人均GDP按升序排列的第i個對應值。越大表明空間經濟越不平等。

3.廣義熵(GE)指數

是區域i的GDP占河南省的GDP的比重,為河南省在t期下屬區域數。

(二)數據來源

1996年以前按照原有的行政規劃針對河南省17個地市,1996年至2015年按照最新的行政區劃,針對河南省18個地市(濟源從焦作分出)為對象,采用1988年至2014年共27個年份的人均GDP數據。其中數據全部來自《河南統計年鑒》(1988--2014)

三、測度結果展示及描述性統計

可以看出1988-2014年之間,加權變異系數的結果分布于之間,極差0.13289,總體而言波動不大,由這個結果來看1988年以來,河南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對于空間均衡發展的問題較為重視且實現了很好的控制。

基尼系數的分布區域為,極差0.06839,總體波動不大。2002年之前的系數基本在0.2以下徘徊,收入過于平衡,2002年以后的系數高于0.2的警戒線,自近年來有所下降。

1988-2014年廣義熵指數分布區域為,極差0.04214,標準差0.01230061,由廣義熵計算出來的結果河南省1988年以來的指數分布差異不大,較為平均,沒有出現隨著經濟的增長導致收入差異嚴重拉大的現象。

四、解釋與分析

結果描述:三種測度方法測度出來的結果比較一致圖形總體呈倒“U”型,這也迎合了威廉姆森假說(Williamson1965)的內容。1988年至1994年不平衡程度總體呈上升趨勢,1994年至2004年前后不平衡程度達到一定程度后趨于穩定,2004年至2014年呈下降狀態。

解釋說明:河南省自1988年以來至1994年前后由于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出于發展經濟的需要,要發揮發達地區的帶動作用,使得前期的發展不平衡程度呈現上升狀態;中期1994年至2004年前后,不平衡程度在到達一定高度后開始趨于穩定,主要是由于自1992年開始河南省經濟增速開始出現下滑,從1994年的14.3%一路下滑至1999年的7.6%,受其影響經濟不平衡程度也在1994年開始不再上升保持了一個相對高位的震蕩;2004年至今的下降則是出于協調-聯動發展的需要,經濟工作的重心更加注重公平《河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領》(2003)的出臺,做出了實施區域性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加快中原城市群發展,實現中原崛起的戰略決策,并確定已開封為中心一個班小時經濟圈內的開封、許昌、洛陽、焦作、新鄉、平頂山、漯河、濟源9個省轄市組成中原城市群。隨著近些年來的推進,起到了實現區域協調-聯動發展的作用,使得后期的不平衡程度有所降低。

五、結論性評述

今后河南應依托在“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地充分發揮各地市的經濟區域優勢,一定程度上可以集中有限資源用在高效率的增長極和帶動部門上,例如鐵路運輸建設,航空港建設,國際物流集散倉庫建設等。充分發揮河南特有的農業區位優勢,勞動力優勢,符合條件的地區率先建設一批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積極地承接東部沿海的產業轉移,發展來件裝配、來料加工、機械加工型產業,將人力資本、技術支持、人才資源、政策優勢更多的配給到有效率,有帶動性部門和區域。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設,積極發揮鄭州的首位城市職能,從而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開放性城市群,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誘致擴散效應。

國家也應適度調整河南省的區域定位,更多的給予河南政策支持和工業化發展機會,使得河南的內在發展動力得到充分而完全的發掘,從而提高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進而助力國家宏觀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1] 趙強. 河南省區域經濟不平衡問題研究[D]. 河南大學 2012

[2] 張曉華. 河南省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性研究[J]. 經濟視角(上). 2012(04)

[3] 安乾,呂可文,李小建. 河南省城鄉收入差距演變及空間格局研究[J]. 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6)

[4]范菲菲《河南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經濟研究導刊2011年第五期

[5]郭志富《河南省城鄉收入差距的時空格局分析》河南大學學報2012年第一期

[6]Albert Otto Hirschman《The Changing Tolerance for Inequality in the Cour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1973)

[7] Williamson J. G. Regional Inequality and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65,13,(4),3-45.

作者簡介:和 壯(1994-),男,漢族,河南新鄉人,河南大學經濟學院2014級本科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猜你喜歡
變異系數基尼系數河南省
河南省樹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樹人教育交流中心
新視角下理論基尼系數的推導及內涵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研究
全國總體基尼系數的地區特征研究
格柵對錐型量熱儀最大熱釋放速率測試影響研究
國家統計局首次公布10年基尼系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