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舞蹈音樂研究

2016-06-21 09:52韓磊
大觀 2016年5期
關鍵詞:舞蹈民族音樂

韓磊

摘要:舞蹈音樂在舞蹈藝術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我們常用“音樂是舞蹈的靈魂”來形容音樂在舞蹈藝術中的重要地位??梢哉f,沒有好的舞蹈音樂,很難創作出好的舞蹈作品。民間舞蹈音樂的創作者不僅要掌握滿族音樂的風格特征,還要了解民間舞蹈的韻律特點,把民間舞蹈和民間音樂結合起來,才能創作出具有影響力的舞蹈音樂作品。

關鍵詞:民族;舞蹈;音樂

舞蹈音樂在舞蹈藝術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我們常用“音樂是舞蹈的靈魂”,來形容音樂在舞蹈藝術中的重要地位??梢哉f,沒有好的舞蹈音樂,很難創作出好的舞蹈作品。在國內眾多少數民族音樂中,民間的舞蹈及舞蹈音樂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在研究和挖掘工作中,存在相當大的困難。舞蹈音樂創作人才的匱乏,使舞蹈的音樂滯后于舞蹈的發展,同時也影響了舞蹈藝術的高水平的創造。本研究通過對文獻資料的梳理重點研究蒙古族、滿族、羌族舞蹈的音樂。

一、民族舞蹈音樂歷史沿革

(一)蒙古族

早在公元13世紀中期,蒙古族的歌舞和戲曲就己載入《蒙古秘史》。當時的蒙古民族以草原生活為依托創造表演舞蹈,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以狩獵為生,因此,他們的舞蹈主要以反映狩獵生活為主,牛皮鼓、胡琴等樂器以伴奏形式出現。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內蒙古文藝工作團建立后,在吳曉邦先生和賈作光先生的帶領下,與同時代的舞蹈工作者編創了多部作品,題材不僅僅涉及牧民的草原生活,還有歌頌愛國主義思想的舞蹈作品,為內蒙古民族舞蹈的創作開辟了新路。

(二)滿族

元滅金后,女真文化遭到破壞,有些歌舞己失傳,但仍有一些在民間流傳下來。至努爾哈赤崛起,歌舞又重新興盛起來,除了繼承其先世女真歌舞外,又創作了一些內容和形式俱新的歌舞。每逢年節或重大活動必飲宴歌舞,連努爾哈赤在宴請部落酋長時,也“自彈琵琶,聳動其身”,眾人環立,拍手唱曲,以助酒興。這時的歌舞音樂,大體分為祭祀舞蹈音樂、筵宴舞蹈音樂和民間舞蹈音樂三類。滿族進入中原后,民間舞蹈音樂和筵宴舞蹈音樂接受了較多的漢族影響,祭祀舞蹈音樂則保留了更多的民族特色。

(三)羌族

新中國成立以后,羌族民間舞蹈得到了新的發展和提高。一九五九年,在全國少數民族民間文藝調研中,羌族祭祀性舞蹈“羊皮鼓”舞,經過民間藝人和專業編導的重新編整,以“鈴鼓舞”的形式搬上了首都的舞臺,隨后“鈴鼓舞”在羌寨中廣泛流傳。茂縣、漢川一帶的“莎朗”舞蹈,原始的舞蹈動律特點是,一步一翻或兩步一翻為主,經過茂縣曲谷鄉民間藝人王華平、英保元等加工創作,發展為一種新穎別致的、帶有羌族民間特色的以小腿輕快劃圓為特點的“莎朗”舞蹈,深受人們喜愛。

二、舞蹈與音樂的關系

(一)蒙古族舞蹈與音樂

舞蹈(音樂)題材,即作品的內容,是指舞蹈藝術作品所表現的情緒、描繪的生活及傳達的情感。無論是舞蹈題材,還是音樂題材,都是藝術家的主觀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以及對客觀世界的態度與感悟。在舞蹈作品題材的選擇上,倘若舞蹈編導有所構思,先于曲作者,那么舞蹈音樂則會借助于舞蹈編導的想法進行人物音樂形象的設計和創作。那么,從舞蹈作品的標題名稱、人物刻畫、故事情節、音樂情緒、社會反響等方面可以看出,蒙古族舞蹈作品己經在人才、創作、表演上積累了一些經驗,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多部作品的成功面世印證了內蒙古民族舞蹈藝術的豐厚性和藝術性,其在題材的選擇上主要分為“民族情結的頌揚”、“個人情感的抒發”、“美好生活的歌頌”等幾個類型。

(二)滿族舞蹈與音樂

滿族民間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表現并反映著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由于各民族、各地區人民的生活、歷史、風俗習慣以及自然條件的不同,形成了音樂風格和特色的明顯差異。流傳下來的滿族民間舞蹈音樂,其豐富的內容和獨特的表現形式正是在北方特定的歷史條件中逐漸形成的。滿族的民間舞蹈音樂根植于深厚的滿族民族文化的土壤,它的形成和發展受多層次文化的影響,從而保留著古老社會的原始藝術形態和古樸的美,使其充滿了民族特色。

(三)羌族舞蹈與音樂

羌族民間舞蹈是一個綜合性的藝術,主要包含舞蹈律動、音樂旋律、歌詞內容等藝術形式。這三種藝術表現形式都各自具有獨立的功能。舞蹈是“形”的體現,表現舞者的體態和姿容;音樂旋律是“聲”的體現,是情和意的表達方式;歌詞內容是“志”的體現,是自我心理的表達。三種藝術形式之間又有著一定的聯系。首先,舞蹈動作與音樂旋律是密不可分的,沒有音樂就沒有舞蹈,音樂節奏決定著舞蹈的律動。其次,三種藝術形式緊密結合,組成了羌族民間舞蹈這種特有的載歌載舞的藝術形式,人們習慣的稱之為民間歌舞。羌族民間舞蹈的這種綜合性藝術形式,生動地體現著羌民族的整體文化、氣質個性和風格特征。

三、民族舞蹈與音樂的發展

民族舞蹈音樂的結構思維包括舞蹈結構和舞蹈音樂的結構,受民族民間音樂傳統的影響,經過多年實踐,結構思維也從簡單走向了成熟。然而,舞蹈語言與音樂語言、舞蹈結構與音樂結構、舞蹈構思與音樂構思是三組不同的概念,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形成一門藝術,確實是結構思維方式上的新概念。舞蹈語言與音樂語言相配合,需要的重要環節是節奏,表演舞蹈動作時在沒有音樂的情況下,基本上是數著節拍進行的,而這種節拍的快慢、強弱與音樂語言中的節奏有著密切關系,二者配合即可找到節奏上的切合點,從而產生節奏感。舞蹈結構與音樂結構的結合點是情節,因舞蹈基本是沒有結構的,它的情緒支撐著它的結構,一般是慢板代表深情地、柔美地,快板代表愉悅地、焦急地等。舞蹈構思與音樂構思都是一個需要深思的過程,二者的融合建立在對時間規劃、人物形象、思想情緒以及情感表達的綜合把握上,它需要創作者豐富的生活閱歷和較高的藝術造詣,這也成為判斷一部舞蹈作品是否優秀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石光偉.滿族薩滿音樂[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

[2]譚壯.羌族舞蹈教材建設研究——從民間到課堂教學[D].中央民族大學,2007.

[3]烏蘭杰.蒙古族古代音樂舞蹈初探[M].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舞蹈民族音樂
舞蹈課
MINORITY REPORT
音樂
傳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風玩轉的春夏潮流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語
民族萬花筒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