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金英教授八珍湯加減治療婦科病經驗舉隅秦侯林王改換

2016-06-27 11:57劉慧霞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下半月 2016年5期

劉慧霞

【摘要】八珍湯是傳統中醫經典名方,治氣血兩虛證的要方,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傅金英教授運用八珍湯加減治療女性的經、孕、產、乳等癥,取得了較好療效。

【關鍵詞】八珍湯;氣血兩虛;婦產科疾病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6)10-0051-02

八珍湯是傳統中醫流傳下來的藥方,首載于元代沙圖穆蘇的《瑞竹堂經驗方》,因其中八味藥皆乃益氣補血藥中珍貴之品,故名八珍。至明代,大醫家薛己在其著作《正體類要》中將此方(《瑞竹堂經驗方》中八珍湯)藥物劑量略微調整后,常用于治療外傷失血過多所致氣血皆虛者[1]。該方由人參、茯苓、白術、炙甘草、熟地、當歸、白芍、川芎8味中藥組成,是四物湯和四君子湯的復方,方中八味藥是益氣補血不可或缺的常用藥,全身各系統很多急、慢性疾病所致的氣血兩虛之證,應用本方均可達到氣血雙療的效果。臨床上常用于血液系統、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疾病。祖國醫學認為:婦人以血為本,以氣為用。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血賴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而周流,氣血“和調五臟,灑陳六腑”、“灌溉一身”,只有氣血充盈,才能保證機體臟腑、經絡的正常功能[2]。八珍湯是女性調養身體的美容圣品。筆者導師傅金英教授從事婦產科臨床、教育及科研工作多年,擅長診治圍絕經期綜合征、多囊卵巢綜合征、月經不調、痛經、不孕癥、婦科腫瘤等疾病,在婦科經、孕、產、乳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獨到的學術見解。在跟師學習過程中,導師常用八珍湯治療女性經、孕、產、乳諸多疾病,現介紹如下。

1藥物組成

八珍湯: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人參(現常用黨參代之)、白術、茯苓、炙甘草組成。

2病案舉例

21月經后期病患者宋某,女,27歲,職員,已婚,未孕。2015年11月初診。自訴月經2月余未來潮,患者平素月經不規律,周期1~2月,經期5~7天,量少,色暗,有少量小血塊,無痛經史,自覺乏力?;颊呙嫔S,精神欠佳,體態微胖,舌淡,苔白,脈沉細滑。測妊娠試驗陰性;血紅蛋白含量為113g/L;盆腔彩超提示:右側卵巢似多囊樣改變,內膜厚約10mm;內分泌檢查示:LH/FSH=26,T、E2未見異常。辨證屬:脾虛濕盛之月經后期病。囑其中藥治療。給予處方:黨參20g,白術15g,黃芪30g,茯苓15g,生薏苡仁30g,黃芩15g,丹參20g,當歸15g,川芎15g,赤芍15g,枸杞15g,黃精20g,木香10g,水煎適量,分早晚空腹溫服,每日1劑。其服用近5個月,定期復查,隨證加減,自述現月經周期35天左右,已孕,別無明顯不適。

按語:患者妊娠試驗陰性,排除與妊娠相關的疾??;血紅蛋白含量113g/L,排除貧血;彩超和內分泌結果提示為多囊卵巢綜合征;自覺乏力,體態微胖,面色萎黃,精神欠佳,舌淡苔白,脈沉細提示脾虛濕盛;以八珍湯為基礎,加丹參活血調經,加枸杞、黃精健脾益腎,補氣養血。

22異位妊娠患者劉某某,女,24歲,職員,未婚,有性生活史。2015年8月初診。主訴:停經42天,左下腹隱痛3天,干嘔1天。自訴平素月經規律,周期30天,經期5~7天,量中等,色暗,有少量小血塊,無痛經史,乏力嗜睡?;颊呙嫔S無華,左下腹壓痛,無反跳痛。舌淡苔白,脈弦滑。測妊娠試驗弱陽性;血β-HCG:1562 IU/L;盆腔彩超提示:宮內未見妊娠囊,左側附件區可見一大小約3cm混合性包塊,告知患者目前病情,建議其住院治療,患者表示理解,因恐懼手術,要求先期中藥治療,并定期監測。辨證為:異位妊娠,未破損期(脾胃虛弱,瘀血內阻),給予處方:黃芪50g,黨參30g,白術炭15g,茯苓15g,當歸15g,川芎15g,赤芍15g,益母草30g,姜黃20g,天花粉50g,紫草30g,蜈蚣2條,木香10g,厚樸12g,白芷12g,黃芩15g。水煎適量,分早晚溫服,每日1劑,定期復查。自訴服上藥10余劑后,血β-HCG下降,乏力明顯好轉,囑定期復查血β-HCG、盆腔彩超,至血β-HCG<5IU/L,盆腔彩超示包塊變小至消失。服藥近3月,病情好轉。

按語:患者停經42天,妊娠試驗弱陽性,血β-HCG高于正常,提示妊娠相關疾??;宮內未見妊娠囊,附件區有包塊,警惕異位妊娠;異位妊娠包塊<4cm,血β-HCG<2000IU/L,有壓痛,無反跳痛提示可以先保守藥物治療,但需嚴密監測病情;患者面色萎黃無華,乏力嗜睡,提示氣血虛弱,故以八珍湯補益氣血為基礎,加用臨床經驗藥姜黃、天花粉、紫草以殺胚,益母草、蜈蚣以活血化瘀,助包塊吸收、消散、排出。

23產后身痛患者楊某某,女,31歲,待業,已婚。2015年9月初診。主訴:產后50余天,遍身酸楚疼痛1周。自訴平素月經規律,2013年人流1次。三產程進展順利,產時出血較多,現乏力、畏寒肢冷、頭暈、心悸、乳汁較少?;颊呙嫔珶o華,精神差,舌淡苔薄,脈細弱,測血紅蛋白含量為102g/L。辨證為:氣血兩虛型產后身痛。給予處方:當歸15g,川芎15g,赤芍15g,白芍15g,北沙參15g,肉桂6g,淫羊藿30g,巴戟天15g,黃芪50g,甘草6g,炒山楂15g,雞內金15g,羌活15g,獨活15g。水煎適量,分早晚溫服,每日1劑,囑其2周后復查,自訴服上藥后,身痛減輕,精神好轉,乳量亦略有增加,暫拒復查血紅蛋白。

按語:血紅蛋白含量為102g/L,提示輕度貧血;患者有失血病史,乏力、頭暈、心悸、乳汁較少、面色無華,精神差,舌淡苔薄,脈細弱提示氣血兩虛;遍身酸楚疼痛,畏寒肢冷,提示痹癥兼陽虛;故以八珍湯為基礎補益氣血,加溫補腎陽之肉桂、淫羊藿、巴戟天;健脾消食之山楂、雞內金;痹癥經驗藥羌活、獨活等以補氣血、溫腎陽、通經絡。

24缺乳患者魏某某,女,28歲,待業,2015年12月初診。主訴:產后1月余,乳汁量少10天,氣短、乏力,偶頭暈。自訴孕期常有嘔吐,厭食油膩,產后身困、乏力,食欲欠佳,乳汁量少,稀薄?;颊呙嫔n白無華,精神差,舌淡苔薄白,脈細弱,兩乳房柔軟。辨證為:氣血兩虛型缺乳。給予處方:黨參15g,黃芪30g,熟地15g,當歸12g,絲瓜絡12g,通草10g,路路通12g,川芎10g,鹿角霜10g,炙甘草10g,桂枝10g,穿山甲6g沖服,炒王不留12g,青皮12g,陳皮12g。水煎適量,分早晚溫服,每日1劑,連服7劑。復診時,患者自訴食量增加,乳量亦有增加,其余無明顯不適。

按語:患者乳汁量少、稀薄,面色蒼白無華,氣短、乏力,食欲欠佳,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提示氣血兩虛,處方以八珍湯為基礎補益氣血,加入通乳經驗藥穿山甲、王不留行;活血通絡之絲瓜絡、通草、路路通;理氣健脾之陳皮、青皮;溫陽之鹿角霜、桂枝,以溫陽健脾,補益氣血,通絡下乳。

3討論

八珍湯的功用為氣血雙補,主治氣血兩虛證,表現為: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眼花,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食欲減退,舌淡苔薄白,脈細虛[3]。本文所舉4例病案均辨為氣血兩虛之證,皆屬八珍湯之主治。氣血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和動力,藉經絡運行周身,循環不息,以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祖國醫學認為:氣和血關系密切,氣為血之帥,血賴氣之推動以周流;血為氣之母,氣血相互資生,相互依存[4]。八珍湯所治之病,其病在心、肝、脾三臟。心主血,肝藏血,心肝血虛,故見面色萎黃、頭暈、心悸、舌淡;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虛,故肢倦、氣短、食欲欠佳。治宜氣血雙補,氣血并重。導師經驗:熟地黃,性甘溫,過于滋膩,易困脾土,忌用于脾胃虛弱者。甘草長期服用,易引起水鈉潴留,故應酌情使用。黃芪素以“補氣諸藥之最”著稱,古人云:人之病,未有不先傷其氣血者,故導師習慣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常規加入黃芪30g。此外,根據導師經驗,八珍湯加減還適用于子宮肌瘤、經行頭暈、痛經、慢性盆腔炎、月經過少病、月經先后無定期等多種婦科常見病。故臨床上應進一步研究探討八珍湯加減在婦產科經、孕、產、乳各個方面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黃茜.八珍湯臨床應用及實驗研究進展[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19):2377.

[2]張玉珍.中醫婦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8.

[3]鄧中甲.方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66-168.

[4]孫廣仁.中醫基礎理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91-92.

(收稿日期:2016032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