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學用《傷寒雜病論》的三步曲

2016-06-27 19:42趙曉慧鄒云張鳳瑞張艷菊歐陽曉勇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下半月 2016年5期
關鍵詞:驗案古法傷寒雜病論

趙曉慧 鄒云 張鳳瑞 張艷菊 歐陽曉勇

【摘要】從“方證對應”談學用古法、“尋余所集”談學用規矩、“思過半矣”談學用創新三個層次闡述跟師后對學用《傷寒雜病論》的方法感悟,以驗案指出導師運用經方的辨證及創新思路,探討《傷寒雜病論》的學習心得。

【關鍵詞】傷寒雜病論;古法;規矩;創新;驗案

【中圖分類號】R2222【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6)10-0137-02

《傷寒雜病論》為東漢張仲景所著,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以辨證論治為體系、理法方藥一脈貫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臨床經典著作。該書具有極高的理論與臨床價值,為歷代醫家所推崇,故有關注釋、闡發此書的著作有很多,但對于學用《傷寒雜病論》的方法,各家學說無統一定論,筆者就自己跟師歐陽曉勇主任醫師的臨床經驗淺談學用《傷寒雜病論》的學習感悟。

1第一步“方證對應”談學用古法

“方證對應”首見于《傷寒論》第317條:“病皆與方相應者,乃服之”??v觀《傷寒雜病論》可以看出,書中都是“證以方名”而“方由證立”,方證一體。對于初學者而言,《傷寒雜病論》首先是一部驗方集,書中詳盡的列出了很多“某某方主之”的病癥,例如第35條:“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钡?77條:“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钡?05條:“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痹谂R床中,可以通過“方證對應”來直接使用。但運用方證對應,不能只關注“方”、“證”,應將“抓主證”與“辨病機”相結合。對于初學者而言,建立“方證對應”的辨證體系有助于規范自己的診斷和治療思路。

細觀《傷寒論》中的113個方證,可細分為基礎方證和加減化裁方證,初學者首先學習基礎方證,分析基礎方證的因機證治。因某些方證散見于多經病證,內容涉及多條條文,故在學習中應運用“方證對應”、“融會貫通”的方法分析該方證的各個加減化裁方證,方能對此類方證有較全面而深入的認識。

例如柴胡湯類方證的基礎方證小柴胡湯,小柴胡湯為和解少陽之主方,根據少陽病的提綱及《傷寒論》第96條可知,小柴胡湯有七大主癥:口苦、咽干、目眩、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病機為邪犯少陽,膽火內郁,樞機不利,方用小柴胡湯。但小柴胡湯所主治的病癥相關條文涉及多經病證,如:太陽病,正邪交爭(見96條)或傷寒見肝氣乘脾兼里虛寒證(見100條)或婦人中風,熱入血室(見144條)或郁熱不解,熱邪犯胃(見379條)而見小柴胡湯的主癥時可知此為太陽與少陽合病,可先和解少陽。方用小柴胡湯;陽明病,熱郁于里(見229條)或陽明中風,濕熱內阻(見230、231條)見少陽、陽明合病,而邪在少陽半表半里之位當從少陽論治,宜用小柴胡湯;傷寒瘥以后,由于食勞或外感,更發熱,亦小柴胡湯主之。柴胡湯證的加減化裁方證包括大柴胡湯證、柴胡加芒硝湯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柴胡桂枝湯證和柴胡桂枝干姜湯證。

通過一類方證的總結分析,才能在臨床中運用此類方證時有法可依、有跡可循,方證對應亦是中醫診斷客觀化的基礎和前提。正如《岳美中論醫集》中所說:“仲景《傷寒論》言證候不言病理,證候是客觀存在,至今已一千五百多年,證候不變;出方劑而不言藥性,由實踐而來,有是證用是藥”[1]。馮世倫教授也指出:“歷代運用經方或時方的名醫,雖然學術體系各異,但都能運用其方藥治好疾病,最關鍵的原因在于暗合‘方證對應”。故“方證對應”是學用《傷寒雜病論》的第一步,但想要走好第一步的前提是熟讀并背誦《傷寒雜病論》的條文,只有熟讀才能活用。

2第二步“尋余所集”談學用規矩

做好方、證在腦海中一一對應以后,第二步就需要將這些零散的知識形成框架,即西醫常說的診療常規。例如口干一癥,循經不同,所代表方劑也各異:太陽病—五苓散、陽明病—白虎湯或白虎加人參湯(熱病后期—竹葉石膏湯)、少陽病—小柴胡湯、太陰病—葛根黃芩黃連湯、少陰病—豬苓湯、厥陰病—烏梅丸或柴胡桂枝干姜湯。然后再根據病人的其他癥狀判斷病位、病性,進行辨證論治,依法處方。

病案:患者周某,女,24歲,患者就診時見面部散在分布粉刺、丘疹,兩頰暗紅、灼熱,干燥、脫屑,面癢,遇熱加重,伴口干欲飲,大便干,且月經將至,常有痛經,舌紅苔薄黃,脈弦。診斷為:脂溢性皮炎,痤瘡,辨證屬陽明熱盛,津氣兩傷,治宜清熱瀉火,益氣生津。方用白虎加人參湯加味:生石膏60g ,炒知母20g,甘草10g,炒稻芽30g,潞黨參30g,大紅袍30g,馬蹄香15g,炒香附30g,郁金15g,益母草15g,牡丹皮15g,焦山楂15g,僵蠶15g。3劑,日服2次,2日1劑?;颊叻幰恢芎髲驮\,皮損好轉,癢減,口干明顯好轉。

按:患者面紅、灼熱、遇熱加重,口干欲飲,大便干等癥皆屬陽明熱盛,故方用白虎湯人參湯,符合《傷寒論》第222條“若渴欲飲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狈街兄赜檬?、知母以透熱出表,清陽明氣分之熱;《主治秘要》中記載,人參“補元氣,止瀉,生津液”故重用,因考慮患者經濟情況故改用潞黨參;大紅袍、馬蹄香、炒香附為導師治療宮寒痛經常用藥對,“女子以血為貴”故以郁金、益母草、牡丹皮、焦山楂活血化瘀、疏肝理氣以調經,僵蠶散風瀉熱,軟堅引經為佐使。全方辨證抓住“陽明”及“氣分”熱盛的主病機,循經以肺、胃、沖任為主,靶向給藥,故療效立竿見影。

3第三步“思過半矣”談學用創新

張仲景在《傷寒論·序》中寫到“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這句話是他對自己寫書的評價,也是對后人學習《傷寒雜病論》提出的要求?!秱s病論》是一本經驗集、一套診療常規,站在學道悟道看,它提供的是一種辨證的思路和創新的思想。有方時會其用,無方處會其神?!胺健币膊粏螁尉窒抻谒幬?,而是方向、方法之意,“悟道創新”則“思過半矣”。

病案:患者申某,女,44歲,昆明本地人,于2015年6月5日就診,患者雙側小腿外側、背部可見密集丘疹,片狀分布,繼發散在結節,伴劇烈瘙癢20余年?;颊?0余年前于某縣人民醫院就診,診斷為“神經性皮炎”,外用“皮炎平”,無明顯緩解,且導致色素沉著。后自行使用苗藥“黃皮膚”,癢減,皮損無好轉。經多方診治無效,皮損逐漸擴大,偶感左側踝關節疼痛,現為求進一步中醫藥治療,遂至我科門診就診??滔略\見雙側小腿外側、背部密集粟粒樣丘疹,直徑約2~5mm,質硬,片狀分布,皮膚呈褐紅色,有色素沉著,表面粗糙,皮膚肥厚,繼發有1~3cm結節樣損害百余個,劇烈瘙癢,精神壓力增大時皮損及瘙癢加重,伴口干,口唇青紫,舌暗苔薄黃,脈細弦。診斷為皮膚淀粉樣變,繼發性結節性癢疹。導師初診予溫經湯全方加貫眾30g,牡蠣30g,天花粉30g,昆明山海棠15g,3劑,日服2次,2日1劑,外用膚痔清軟膏,每日2次。2015年6月12日2診,訴瘙癢較前緩解,口干減,效不更方,守上方,仍三劑。3診時皮損明顯好轉,肥厚的皮膚逐漸軟化、變薄,瘙癢明顯減輕,繼續守上方三劑鞏固療效。

按:溫經湯出自《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臨床上主要用于婦人沖任失調,胞宮受寒而致瘀滯的崩漏下血、不育不孕、月經不調等的治療。具有溫經散寒、養血祛瘀的作用。在本病案中,導師選用溫經湯治療皮膚病且效佳,醫理上推崇《內經》“天氣溫和,則經水安靜”,重氣血辨治,抓準“虛寒、瘀血”的主病機,該患者病程長,皮損色暗,口唇青紫,舌暗,當知邪入于脈,寒則血凝泣,瘀久化熱,則煩熱唇干,辨本病為本虛標實,虛實寒熱錯雜;溫經湯為溫、清、消、補于一體,溫中寓通,溫經散寒,活血化瘀,使瘀血祛而新血生。因患者繼發有結節樣損害,加入貫眾、牡蠣軟堅散結,再加天花粉生津止渴,昆明山海棠祛瘀通絡止癢。

導師在運用經方時并不拘泥于經書所云,經多年臨床應用,此方不僅僅用于治療婦科疾病,也應用于痤瘡、硬皮病、白癜風、黃褐斑等證屬“沖任虛寒、瘀血阻滯”者,常收佳效。學用經典臨證時,不僅要“思過半矣”還要“學用創新”,蓋以聞道之所得者尤淺,悟道之所得者彌深耳。有學者言:“學之粗者,僅知其用;學之上者,兼曉其神;而學之精者,循其如神龍出沒之義理,諳其如珠璣紛呈之妙方,用其如釘接鉚,會其神突破條文?!?/p>

《傷寒雜病論》是學習中醫的基礎,以上是跟師學習感悟,供大家探討,共同尋求學習中醫經典的正確道路。

參考文獻

[1] 中國中醫研究院.岳美中論醫集:第一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8:15.

(收稿日期:20160325)

猜你喜歡
驗案古法傷寒雜病論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從古法扎染師到新階層守藝人
All in a Day’s Wok
ALL IN A DAY'S WOK
運用芍藥甘草湯治療癌性疼痛探析
芻議《傷寒雜病論》中舌診的特點
The Bees of Banliao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