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大農業:做現代農業的系統供應商

2016-06-28 08:14農經韓龍萍
農經 2016年6期
關鍵詞:華大華大基因基因組

文|《農經》記者 韓龍萍

?

華大農業:做現代農業的系統供應商

文|《農經》記者 韓龍萍

1999年成立的華大基因于2009年進軍農業,目前華大農業已經展開的領域主要有四個方面:立體農業、精準農業、微生物農業和農業國際化。

2016年4月23日,云南省玉溪市政府與華大農業集團簽署框架協議,共同建設華大農業(玉溪)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玉溪市副市長蔡四宏、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梅永紅分別在協議上簽字。雙方通過共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解決玉溪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關鍵環節以及共性技術服務需求。玉溪市將依托華大的科技支撐,深化在基因研究、新品種開發、產業化發展等方面的合作,為玉溪農業產業發展提供便捷、高效、專業的技術服務,促進華大的研究成果在玉溪實現產業化,共同建成面向西南片區乃至南亞、東南亞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

這標志著,華大又在農業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

“農業是永遠的朝陽產業”

據了解,1999年成立的華大基因于2009年進軍農業,在隨后的兩年間,華大陸續在2009年建立了植物平臺和微生物平臺,在2011年建立了動物平臺和海洋平臺這四大平臺。這期間,華大還誕生了其第一顆轉基因苗和第一頭轉基因豬。

自華大進軍農業開始,不斷地建立科研實驗室,比如基因組學農業部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生物育種創新研究院、農業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等。華大總共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重點實驗室以及4個深圳市重點實驗室。華大基因與國際水稻研究所、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中國農科院等國內外農業機構開展深入合作。截至2013年,華大在Nature系列雜志發表農業基因組相關論文6篇。

總的來說,目前華大農業的業務范圍涵蓋動植物新品種培育、農業種植、畜牧養殖、水產品養殖、農產品深加工以及微生態研究與應用領域。依托華大基因的基因組研究及信息分析能力,華大農業目前已實現了從基因組到基因挖掘到分子育種的全線貫穿,已累計完成超過2萬份農業物種基因組數據獲取,擁有超過70%的全球農業基因組數據。

2016年3月29日,華大農業集團成立儀式在深圳市大鵬新區舉辦,加入華大基因半年多的山東濟寧市原市長梅永紅擔任華大農業董事長。這位被稱為“下海市長”的梅永紅曾在農業部、科技部工作20余年,加入華大基因后曾任深圳國家基因庫主任,如今再兼任華大農業董事長,其發展思路頗受外界關注。

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梅永紅

“農業是永遠的朝陽產業?!边@是梅永紅經常提及的一句話。在他看來,中國農業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藍海,有著無限的發展空間,新農業充滿生機,而華大從事農業不是唱獨角戲,而是與眾多合作伙伴聯合、協同。對于怎么改變農業,梅永紅是這樣說的:“改變農業一定要從改變農業的生產結構開始,一定要從改變農業的生產經營方式開始。當這一切都成為現實的時候,農業展現給我們的一定是充滿活力的新興產業?!?/p>

對于大家所關心的華大農業商業模式、食品安全、未來愿景等熱門問題,梅永紅給出了三個關鍵詞:平臺、精準營養和競爭力?!叭A大農業幾乎與所有農業都相關聯,涉及領域非常廣泛,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性地進行發展?,F在老百姓面臨著怎樣吃得更健康、更有營養的問題。我們會朝著這個方向去走、去經營,之前我們所打造的小米為大家所享用,它為改善國人飲食結構起著比較大的作用,還有水產品、微生物等領域,它們的發展對國人的健康非常重要?!泵酚兰t說,“如今,農業面臨重大挑戰,國外在技術、土地規模和政府支持上比我們更有優勢。所以我們并最終成為中國農業的系統供應商。例如在北方,小米技術和集裝箱養魚技術等可以推廣和應用,同時基于不同區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特點來改善國人的飲食結構?!?/p>

情懷與技術的兩手準備

現在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叫農業只適合有情懷的人做,對企業來說,就是農業只適合有情懷的企業來做。那么這種情懷到底是什么?對于華大來說,就是家國情懷。這似乎在華大基因成立時就已注定。

1999年7月,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華大基因)在北京成立,在中國科學界對人類基因組計劃還不甚了解的時候,華大基因代表中國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1%的中國部分;2001年1月,杭州華大在浙江省和杭州市政府支持下成立,同年10月,其率先完成水稻(秈稻)基因組“工作框架圖”;2003 年3月,非典疫情導致全國恐慌,同年4月,華大基因在全球首家公布SARS診斷試劑;2007年6月,在深圳市政府支持下,部分員工南下深圳組建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同年10月,其宣布完成繪制第一個中國人基因組圖譜;2009年,華大進軍農業。

據梅永紅介紹,現在華大帶著這種家國情懷投入到農業。然而只有情懷并不能做好農業,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

目前,華大擁有全球領先的基因測序能力,有全球最大的數據庫、最好的大數據分析能力,這對中國農業是極其有價值的。華大的種質資源優勢是其進軍農業的一個重要基礎。

在豬克隆技術這塊,華大凸顯了其基因技術的強大力量。2011年,為了延續在汶川地震中幸存的“豬堅強”的優質遺傳基因,華大對“豬堅強”開展了健康檢查研究,獲取其耳組織帶回深圳。最終在汶川地震3周年之日,“豬堅強”的克隆胚胎成功移植入兩頭健康的代孕母豬受體內。而在此前,克隆技術所采用的體細胞主要是胎兒成纖維細胞,這是首次應用5歲老齡豬體細胞克隆獲得成功。之后,即2013年10月16日,華大在《PLoS One》雜志上發表文章,表示其采用手工克隆技術,首次將人體生物鐘基因突變體轉入豬體內,從而成功獲得生物節律轉基因豬模型。該研究成果對發現生物節律的藥物新靶點,以及臨床前藥效學評價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臨床意義。

據了解,目前華大與全球相關機構建構國家基因庫聯盟,以此獲得最多最好的基因資源,集資源樣本庫、生物信息庫、生物資源信息網絡為一體,華大成為全球最具實力、樣本量最大、數據量最大的基因庫。同時華大還有中國領先的分子育種技術優勢,全基因組分子育種的平臺,到現在平臺的全過程建構已經開展了七年的相關基礎研究工作。

四領域開創華大農業

目前華大農業已經展開的領域主要有四個方面:立體農業、精準農業、微生物農業和農業國際化。

立體農業是指利用生物間的相互關系,興利避害,為了充分利用空間把不同生物種群組合起來,多物種共存、多層次配置、多級物質能量循環利用的立體種植、立體養殖及立體種養的農業經營模式。比如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農作物間作套種就是立體農業的代表。就立體農業這方面,華大提出魚、菜、菇、昆蟲、藻類共生系統,而其中的魚菜系統已經取得了成功。

在精準農業這個領域,梅永紅提出:“這個是老概念了,但是我們在這個問題上還有很多文章可作,像這一次也提到了肥料的緩施、精準。其實精準農業比這個大多了,我們希望我們未來有大數據支撐,有一些基礎科學研究支撐,把農業真正做到精準,從育種開始到最后產出,產出到餐桌,我們都是精準的,包括精準營養?!?/p>

“目前來說,我國對微生物農業的關注度不夠,比如土壤板結問題,過量使用化肥對土壤造成的污染等問題。千百年來土壤中看不見的微生物一直在深刻的影響著我們的物種變化。而華大的基因技術正是解決微生物問題的必要武器。正如華大的基因測序能力,數據分析能力,這是華大做微生物農業的必備技術, 也是強勁支持力?!?/p>

對于華大來說,農業國際化是國際市場與國際資源的雙重利用。以物種遷徙為例,中國的棉花、玉米、小麥,包括土豆都是遷徙而來的。梅永紅說,既然國際上有這么多市場和資源,我們就應該以開放的態度積極思考、不斷探索適合中國農業的發展模式。梅永紅表示華大會最大程度地利用國際資源,這資源包括人員也包括市場。

對于華大農業最終要做成什么樣,梅永紅的這段話應該是最好的回答了,“最終華大農業希望成為現代農業的系統供應商。中國的細分市場上有很多做的很好地企業,然而對農民、農場主、現代經營者來說是需要一個方案的,就像工業,比如華為在提供通訊系統的時候不是簡單提供服務器或者一個路由器,而是就這個區域就這個單位能夠提供一個解決方案,作為一個系統供應商把自己的技術跟相關技術融合在一起,一起來服務于消費者,并且通過跟消費者溝通,能夠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增值服務。我們華大農業也希望通過自身努力,眾多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合作能夠成為中國農業的系統供應商,為中國農業作出獨到的貢獻?!?/p>

猜你喜歡
華大華大基因基因組
牛參考基因組中發現被忽視基因
血清HBV前基因組RNA的研究進展
華大超硬工具事業部總經理紀勇榮獲“洛江工匠”榮譽稱號
華大基因收入疑云
紫花白及基因組DNA提取方法的比較
昔日千億市值半年跌去六成 華大基因“舉報門”后又迎解禁潮
華大基因大股東是以“白菜價”減持嗎
華大智造或將香港IPO兩重關口待闖
廿四節令鼓隊震響華大20年
基因組DNA甲基化及組蛋白甲基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