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琵琶樂曲移植現象之探析

2016-06-30 11:40王麗芬
戲劇之家 2016年12期
關鍵詞:琵琶樂曲音樂

【摘 要】琵琶作為我國民族音樂的符號,被譽為“彈撥樂之王”,在中國音樂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移植樂曲是琵琶樂曲中一種新興的且倍受關注的樂曲形式,它以琵琶為演奏終端,是中西兩種音樂文化交融的共同體。琵琶樂曲移植似乎正在成為一種流行趨勢,它經歷幾十年的發展依然經久不衰,具備某些抗時光的獨有競爭力,并成為拉近中外音樂文化交流的有效媒介。 【關鍵詞】琵琶;樂曲移植;民族文化中圖分類號:J648.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6-0085-01一、音樂領域的“移植”現象“移植”一詞來源于生物學領域,指將植株從甲處以活體繼續存在為條件遷至乙處。后應用于計算機和醫學等不同領域。那么,在音樂領域里的“移植”如何解釋呢?正如語言分析哲學家J.L.Austin指出:“任何概念除了具有意義中心外,由于空缺結構的存在還具有意義邊緣”。在上述的“樂曲移植”概念中,意義邊緣恰好成為其重心所在,這就表明如此的界定經不起推敲。有一部分“胡樂”后來漸漸成為我們的音樂,也不是不能解釋的。說它是移植也可以,但是這的確是歷史上有過的事情。由此可見,“移植”被提出來的初衷是指由于音樂語言的相通性,可以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作一定的改編和調整,形成易于本民族理解和接受的新的音樂形式。而如今音樂領域“移植”的普遍含義是將“他文化”的樂曲、技法等音樂構成因素進行合理改編,形成本文化圈內群體審美心理認同的樣式,對其進行再演繹形成相似風格的作品。如陳音將具有塔吉克民族音樂素材的小提琴獨奏曲《陽光照耀在塔什庫爾干》移植為同名琵琶獨奏曲,保留了原曲的主題和風格,形成新的獨具琵琶韻味的《陽光照耀在塔什庫爾干》。二、琵琶樂曲移植現象的歷史分期及特征(一)探索期(20世紀50年代末—70年代末)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伴隨著時代的風云際會和中西文化的沖突、融合,各藝術門類均以前所未有的時代意識和開放意識,吸收新文化,致力于傳統藝術的現代轉換和自我革新。隨著中國各高等音樂院校及系科的建立,琵琶也走上了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中國隨著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對外交流也愈來愈頻繁,受到“洋為中用”、“拿來主義”等進步思潮的影響,琵琶移植改編外國優秀作品中技術性較強的樂曲或片段也成為豐富琵琶演奏藝術的一個重要手段。此時涌現出許多優秀移植改編來的作品,如鄺宇忠先生移植的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同名小提琴曲《野蜂飛舞》等;也涌現了一批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工作者和傳播者,劉德海先生就是最杰出的的代表之一。作為中國文化代表團的琵琶演奏員,他隨團出訪了很多國家,將琵琶藝術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劉德海的移植作品很多,如根據美國歌曲移植改編的《牧場之家》、根據圭亞那民歌移植的《沿著德美臘之河而下》、根據三角琴曲移植的《月光變奏曲》等。(二)發展繁榮期(20世紀70年代末—至今)上世紀70、80年代以來,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對外交流愈加頻繁,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多元文化現象。琵琶移植外國優秀音樂作品數量也頗豐,從事琵琶演奏和教學的工作者們也致力于移植改編外國練習曲和樂曲,以豐富琵琶的演出和教學曲目,增加新的琵琶曲風。琵琶移植樂曲來源于不同時期、不同國家和民族、不同作曲家的音樂作品,風格非常多樣化,但都可以用琵琶將其異域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如葉緒然根據J.S.巴赫的鋼琴曲移植的《二部創意曲兩首》琵琶二重奏、莊永平根據愛爾蘭民歌移植的《倫敦德里小調》琵琶二重奏、任鴻翔根據印度尼西亞民歌《梭羅河》琵琶三重奏等。這些作品加強了琵琶各個聲部間的配合,提高了演奏者淡化自我的合作意識,也為后來琵琶與交響樂合作的琵琶協奏曲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近年來,琵琶移植作品越來越多,作曲家和演奏者們也越發能將中西音樂文化很好地融合,體現出一派新氣象。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彪S著琵琶音樂的發展,為適應其與時俱進的表現力,琵琶在形制和演奏方式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50年代初期,我國民族樂器朝專業化方向發展,專業民族樂團也相繼成立,楊蔭瀏先生在十二平均律的基礎上試制了一種六相十八品的琵琶得到應用和普及。琵琶樂曲移植現象出現后,要適應新作品的需要,對琵琶的音量、音色和音域等方面都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首先,在琵琶內部放置音梁、以鋼絲弦代替絲弦、采用賽璐璐等材質的假指甲彈奏來擴大琵琶的音量;其次,調整復手的大小、位置和面板的厚度、使用尼龍纏鋼絲弦使琵琶音色和音響更豐富;再次,琵琶音域和音律都與西方音樂接軌,音域逐漸加寬到二十四——二十六品,音域發展到A——e3,包含三組八度音程,每組八度具有12個半音,適應了具有西方大小調體系的音樂作品的轉調需要,也大大提高了琵琶的表現力,并且有利于與交響樂隊合作,推動了琵琶協奏曲的發展與應用。琵琶樂曲移植促進了琵琶樂器的改革,同時為提高琵琶表現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值得欣慰的是,琵琶在樂器改良方面做的諸多嘗試都是在保持民族樂器特色的基礎之上進行的,以琵琶的音色特征為基礎,以表現音樂為根本。作者簡介:王麗芬,女,漢族,職稱:副教授,單位;洛陽師范學院。

猜你喜歡
琵琶樂曲音樂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始亂
準媽媽必聽十首胎教樂曲
窈窕淑女琵琶妹
我的“反彈琵琶”
琵琶絕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