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水源涵養地動物防疫芻議

2016-07-02 05:04陳苗張仕麗李應發
湖北畜牧獸醫 2016年4期
關鍵詞:動物防疫建議問題

陳苗++張仕麗++李應發

摘要:對寧強(漢水源頭及京津水源涵養地)地區的動物防疫工作的現狀及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意見及建議,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寧強;京津水源涵養地;動物防疫;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S8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4-0050-02

寧強縣位于秦嶺以南,大巴山以北,是一個南北交匯、襟隴帶蜀的山區縣,總面積3 282.73 km2,轄18個鎮(街道辦),34萬人。該縣也是大西北進入大西南的主要門戶和黃金通道,寶成、陽安鐵路、西成高鐵、108國道、西漢高速公路縱橫縣境;境內最高海拔2 103.7 m,最低海拔520 m,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為12.9 ℃,多年平均降雨量1 103.6 mm,常年濕度為73%~86%,日照時數1 589.0 h,年均有效積溫4 608.1 ℃,無霜期240 d[1]??h域水資源豐富,是漢江發源地,亦是京津水源地的重要涵養區。在公布的統計數據中,該縣2014年生豬飼養量27.55萬頭,牛存欄3.9萬頭,羊存欄2.15萬只,家禽存欄93.79萬只。在動物防疫實踐中,鑒于該縣地理氣候特征、交通狀況及人口多分布于山間谷地、河流、交通沿線,縣域畜禽養殖總量及農戶養殖動物的習慣,考慮病原微生物在這些不同的地理區域、區位傳播擴散速率存在差異,對應區域、區位的動物防疫在時間和防疫范圍、強度要求也不同,在這樣的情形下,探討如何保證該地區營養、健康、安全的動物性產品產出及促進京津水源涵養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意義深遠[2]。

1 水源涵養區動物防疫現狀

1.1 水源涵養區動物防疫內容及目標

李榮峰[3]、陳傳斌等[4]報道指出,畜禽養殖業對水體污染主要為畜禽尿液及沖洗圈舍污水中富含N、P類及重金屬(如Cu、As、Mn、Zn等)類化合物,如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地下水,則造成地下水、下游水源被污染,有毒成分增多、超標,直接危害人類和畜禽的健康;可影響魚、蝦的生長,甚至死亡;對農作物造成毒害,導致減產。而在社會持續進步下,受地形影響,寧強縣山多平地少,城鎮化被局限在河流沖積狹小平原擴張,導致河流沿線的人口密度和生產生活量的增加,加之畜禽飼養有80%為農戶分散養殖[5],造成動物防疫難度增加,同時,群養的水生動物若暴發疫情,不僅直接導致群體在3~5 d內染病,而且隨著人畜共患病的增加,受致病微生物隨水體擴散影響,也直接威脅沿河聚居的人群[6]。此外,沿河聚居人群對本地化營養、健康、安全的動物性產品需求也隨著社會發展而增加,鑒于此,該縣的動物防疫要實現將水源涵養區的動物性點源污染及面源污染降到最小,兼顧水源涵養地環境持續改善,保障優質動物性產品的本地化有效供給。

1.2 寧強縣水源涵養區動物防疫現狀

寧強縣的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及防疫體系建設已完全符合當前動物防疫的要求[5,7]。在周年性的常態化動物防疫工作中,嚴格執行《陜西省動物防疫暫行規定》和《動物免疫技術方案》,以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為中心,對豬瘟、藍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實行強制免疫;對畜禽標識、疫苗、耳鉗等物資管理實行逐級領發、臺賬式管理,專人專庫保管,建立出、入庫登記簽字制度,對已免疫動物加施全國統一制式的畜禽標識,并按照省統一規定,逐戶逐頭(只)建立動物免疫檔案,加強重點疫病防疫和免疫掛標:做到了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等免疫率達到100%,雞新城疫免疫密度達到95%以上,豬、牛、羊免疫掛標率達到100%,動物免疫抗體檢測合格率達到70%以上,牛、羊、豬、禽因病死亡率分別控制在1%、1%、3.5%、8%以內。經上述工作措施,近年來轄區內無重大動物疫情發生。

2 存在的問題

該縣已有的報道僅能較為準確的描述該縣從事動物防疫和檢疫的工作者們履行了他們的工作職責[7],而關于水源涵養地的動物防疫鮮有研究報道。在法律法規層面上,《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5〕17號)強調要保障飲用水安全,強化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明文禁止在飲用水一級保護區內從事養殖、旅游、游泳、垂釣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農業部令2010年第7號)則規定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及動物性產品加工區選址必須距離生活飲用水源地500 m以上等等。實踐中,除了法律法規層面基于公眾衛生安全的強制性規定外,顯然需要考慮動物帶來的污染對水源涵養地的危害程度,地理區位及氣候因素所造成的動物性污染的可控性風險,基于生態位的動物性致病微生物的演變規律,此外,因該縣被納入京津水源地的水源涵養區后畜牧養殖的準入門檻被提高,而畜牧養殖在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的農民收入中占有相當比例,約80%的散戶養殖及其形成面源污染如何處理,特別是離河岸定居的農戶圈舍怎樣科學化改造,成本由誰負擔也成為突出問題。

3 意見及建議

在研究動物防疫時,根據地區發展狀況及地理區位、氣候因素進行區域化的動物防疫被證實效果較好[2,8]。筆者也認為可以適用于京津水源涵養地區的動物防疫。實際上,在實踐中,因寧強縣工業被限制發展,該縣的水污染主要為生活垃圾污水及各類農業性污染,其中,動物性污染源約占總污染的1/5,考慮其面源性的污染特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極有必要。

(1)做好常態化的動物防疫職能工作。這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是基于保障公眾安全,依照法律法規、既定工作程序而進行的,也是一項周年性、重復性的工作。雖然該縣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已符合當前發展的需要,但常態化重復性的工作卻需要常抓不懈,做好該項基礎性工作,則可將動物疫情控制在安全范圍之內。

(2)將涉及京津水源污染的動物性污染降至最低。做好基礎性的動物防疫工作,動物性疫病的危害即在可控的安全范圍之內。但這只解決了動物性污染源的疫病危害,動物性污染的另外一部分即排泄物的污染問題則是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動物性的排泄物是面源污染,根據該縣實際情況—沿河流而居住的農戶較多,且絕大多數有養殖活動,針對這一部分群體,則需要以改廁、改圈,結合新能源建設,將動物源性排泄物無害化處理后還田,以期將動物源性污染降至最低。

(3)做好風險防范、加強基礎研究。因水源涵養地的動物源性污染呈面源污染特點,同時,寧強縣交通便利,毗鄰八縣,這些都是動物防疫的不確定性因素來源,為將這些不確定性因素量化、可控,則很有必要加強基礎性研究,基于生態位探明本縣內導致動物患病的微生物的演變規律、影響因素等相關問題,這是一項前瞻性工作,需要做在前面,以為后期動物防疫指明方向。

(4)需要增加對寧強縣水源涵養方面的投入。在寧強縣成為水源涵養地之后,工業將被限制發展,而畜牧業、水產等也面臨著升級改造,但寧強縣為國家級貧困縣,財政緊張,同時農戶單戶投入改造負擔較高,這就需要享受水源紅利的地區進行財政支援,或者國家設立專項資金,增加投入,促成寧強縣的畜牧業、漁業等改造升級。

(5)注重人才隊伍建設[2,5,7]。合理化的防疫人才隊伍梯次結構是推進各項工作的根本保障。而實踐中,大量的研究報道指出鄉鎮、村級動物防疫人才隊伍面臨斷層困境。筆者認為,對于招錄到鄉鎮一級從事動物防疫工作的大學生,要注重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建立體系內輪崗制,實行多崗鍛煉,確保把這些招到基層的大學生培養為素質全面的適應新常態的棟梁之才。此外,對于村級動物防疫員的斷層現象,在強化經費保障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年輕人的選拔培養。

參考文獻:

[1] 胡江波,魯學忠,蘇俊輝.近51年寧強縣氣候特征分析[J].陜西氣象,2010(3):18-21.

[2] 陳 苗,李應發.區域性動物防疫芻議[J].畜牧獸醫雜志,2015, 34(2):122-123.

[3] 李榮峰.畜禽規模健康養殖與環境污染控制[J].中國動物檢疫, 2009,26(10):17-18.

[4] 陳傳斌,王明芳,陳傳蓮.畜禽養殖業的環境污染與控制對策[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4,30(1):58-59.

[5] 強清芳,向含忠.推行動物標識及動物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之探討[J].中國牧業通訊,2011(6):66-67.

[6] 王慧影,何大乾.業界上下要警惕水禽流感巨大隱性侵害[J].中國動物保健,2007(9):87-89.

[7] 張文慶,王少順,張文成,等.重大動物疫病防制的對策與建議[J].畜牧獸醫雜志,2009,28(6):110,112.

[8] 王中力.我國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模式的應用與分析[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14.

猜你喜歡
動物防疫建議問題
動物防疫的重要性及措施
關于不做“低頭族”的建議
談如何做好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三代人的建議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FOO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