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質量互變規律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中的體現研究

2016-07-08 16:51任心怡
成才之路 2016年18期
關鍵詞:創新人才道德修養

任心怡

摘 要:從正確認識事物的質和量,并且把握好“度”;事物的質量互變不僅是客觀的而且是普遍的;量變和質變的辯證統一關系三方面,研究質量互變規律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建設中的體現,以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使他們成為德才兼備的創新人才。

關鍵詞:質量互變;道德修養;法律建設;創新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8-0016-01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矛盾體,在對立統一規律支配下,其運動表現出兩種狀態—量變和質變,即由量變到質變、又由質變到量變的無限循環往復的過程。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及良好思想道德修養的養成也符合這一規律,因為自然界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增強遵紀守法意識,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德才兼備的創新人才。

一、正確認識事物的質和量,并且把握好“度”

質是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內在規定性。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有千差萬別,就是因為它們各有自身質的規定性。事物的質與該事物的存在是不可分割的,是完全一致的。事物的質保持著,則該事物就存在著;當它失去了原質,則該事物就不存在了,而是變成了另一種事物了。量與質一樣,也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規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量與質雖然都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定性,但兩者是有明顯區別的,質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即只要質發生變化,一事物就變成另一種事物。而量的規定性則不同,同一事物可有不同的量,即是說事物在一定量變的范圍內不會影響事物的質。在正確認識事物質和量的同時,還必須準確把握反映事物質與量統一的“度”。在哲學上,“度”表明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是事物的質所能容納的量的活動范圍。因此,教師在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要達到預期的效果,一定要在認識事物性質的前提下,遵紀守法,堅持“適度”的原則,依法辦事,恪守基本的道德規范,抱著負責的態度,做好每一件小事,進而養成良好的品德,積沙成塔,集腋成裘,堅持下去就會完成自己的大事業。切不可圖一時的利益,一時的自由,投機僥幸而置法律規則于腦后,造成的危害令人后悔莫及。

二、事物的質量互變不僅是客觀的而且是普遍的

事物的質量互變是客觀存在的。任何事物都處于永恒的運動變化之中,但這種運動變化總是先從量變開始。量的增加或減少,在一定限度內,不引起質的變化。但量的變化一旦突破限度,就會出現飛躍,使舊質蛻變為新質,事物便進入另一種不同的階段。這就是量變到質變的轉化。新的質產生后,又是同新的量結合在一起的。道德與法律同樣也如此,道德是人們心中的法律,法律是外在的強制性道德。大學生做最好的自己,不僅要提高道德素質,而且要學法,提高法律素質。大千世界,雖然紛繁復雜,卻有相應的秩序。人是有思想的動物,如果任由自由意志支配,如同脫韁的野馬,長期自由自在,到頭來就會一事無成,甚至危及生存。因此,大學生要想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之人,就必須受自然規律的制約,受社會規則的制約。人類正是在漫長的社會實踐中,逐步認識到:人的權利,需要規則來保護,人要做成事,需要規則作保證,有規矩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遵守法律養成自覺的行為習慣,點點滴滴做好每一件小事,進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道德修養,只有這樣才能完成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去完成自己的宏圖大業。這就是質變到量變的轉化。事物就是這樣,量變引起質變,質變又引起新的量變,又量變到質變和再由質變到量變,循環往復,以至無窮,構成了世界千變萬化、無限多樣的發展進程。

三、量變和質變的辯證統一關系

量變和質變是事物變化的不同狀態,但兩者又具有內在的有機聯系,是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關系。其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沒有量的積累就沒有質的變化。其二,質變又形成新的量,又開始新的量變。舊事物總是有一定量的規定范圍,如果沒有質的變化——根本的變革,就不能產生新的事物?!芭_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九尺高臺起于壘土”“積小勝為大勝”,人們在實踐中總結的這些耳熟能詳的俗語和格言,都是對量變和質變辯證統一關系的形象而生動的揭示。同樣,一個人良好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的養成,歸根結底都要體現在道德行為上。正如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說,一個人由于實行公正,而變成公正的人;由于實行節制和勇敢,而變為節制、勇敢的人。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德行為而只有道德認識、道德愿望,那么,他的道德品質、道德人格就沒有真正形成。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人們必須在實踐中身體力行法制觀念和職業規范,才能認識到自己的職責、使命和任務,形成義務觀念、良心和價值目標,最終養成道德習慣。

四、結束語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原理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學生為人做事,必須嚴守規則,增強遵紀守法意識,不斷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深入理解依法治國方略,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公民意識,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自己成為德才兼備的創新人才,從而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曹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多元建構路徑[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1(02).

[2]喬萬敏,邢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歡
創新人才道德修養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價值與教學改革探索
關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改革的思考
嶺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養”課中的應用
提高實驗動手能力是創新人才培養的基礎
高校全員育人的三級管理體系新探
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研究
加強醫院政工干部道德修養的思考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質形成的一個重要途徑——簡評楊鮮蘭、彭菊花新著《交往與青少年道德修養》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模式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