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病理分析

2016-07-09 14:44馮飛
飲食與健康·下旬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病理分析臨床

馮飛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分析胃神經內分泌腫瘤,并進行比較。 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收集32名胃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臨床病理資料作為研究。結果:選取2009年至2015年的胃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共32名,男性多見,其中有20名男性患者,12名女性患者?;颊咧欣夏耆硕嘁?,其中患者的年齡在36至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22±11.28)歲。胃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癥狀相似,多見于胃賁門部和胃竇部。經過檢查,發現大部分的癌細胞均表達內分泌標記物。研究發現,32例患者中,小細胞癌有20例,典型類癌有5例,不典型類癌有7例。 結論:研究患者腫瘤的臨床病理類型并明確,有助于選取正確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胃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病理;分析

社會正在飛速的發展著,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得到改善。人們為了增加生命的長度,對于各種疾病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胃神經內分泌腫瘤多見于老年人,胃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癥狀相似,多見于胃賁門部和胃竇部。隨著現今檢查手段的發展與進步,關于胃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相關報道愈加多見。研究發現,胃部發生的腫瘤較多見與其他消化系統部位,而胃神經內分泌腫瘤有許多類型,現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選取2009年至2015年的胃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共32名,男性多見,其中有20名男性患者,12名女性患者?;颊咧欣夏耆硕嘁?,其中患者的年齡在36至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22±11.28)歲。胃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癥狀相似,多見于胃賁門部和胃竇部。經過檢查,發現大部分的癌細胞均表達內分泌標記物。研究發現,32例患者中,小細胞癌有20例,典型類癌有5例,不典型類癌有7例。所有患者的標本均經過10%的中性福爾馬林固定,然后使用石蠟包埋,切片標本使用HE染色和SP法免疫組化的方法染色,抗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嗜鉻素A(CgA)、突觸素(Syn),癌胚抗原(CEA)及上皮膜抗原(EMA)、廣譜細胞角蛋白(CK)、CD57等均為北京公司即用型產品,DAB顯色,陽性細胞的細胞漿呈黃色顆粒狀,分為陰性與陽性對照組。光鏡觀察組織學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

2 結果

2.1 臨床特征

在本次研究的胃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中,共有患者32名,其中有20名男性患者,12名女性患者?;颊咧欣夏耆硕嘁?,其中患者的年齡在36至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22±11.28)歲。胃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癥狀相似,臨床表現主要以上腹部不適、隱痛和進食困難,部分患者出現黑便。腫瘤多位于胃賁門部和胃竇部,其中位于胃賁門部的患者有16例,位于胃竇部的患者有14例,位于胃體部的患者有2例,患者均行手術,手術切除胃部。

2.2 病理檢查

2.2.1腫瘤的大體觀察

此次研究的患者中,經過檢查發現,有23例患者為潰瘍型,6例患者為隆起型,3例患者為息肉型,其中腫塊大小不等,在2.0—11cm之間。

2.2.2 腫瘤的光鏡檢查

I型:典型類癌,此次患者中有5名患者為典型類癌,光鏡下檢查發現癌細胞的形態相似,大小居中,細胞胞質較豐富,淡嗜伊紅色或透亮,細胞核的形態有圓形,卵圓形,位于細胞的中部,細胞核分裂像十分少見,癌組織的排列相對規則,無壞死。

II型:不典型類癌,此次患者中有7名患者為不典型類癌,光鏡下檢查發現癌細胞的形態不一致,大小不一致,細胞量胞質居中,,細胞核的形態有圓形,卵圓形或是短梭形,位于細胞的中部,細胞核分裂像多見,染色質顆粒增粗,癌組織以巢樣,片樣或菊型團樣排列排列,有壞死。

Ⅲ型:小細胞癌,此次患者中有20名患者為不典型類癌,光鏡下檢查發現癌細胞的形態一致,體積較小,細胞胞質少,,細胞核的形態有圓形,卵圓形或是短梭形,深染,細胞邊界不清,彌漫成片,細胞核分裂像多見,有壞死。

2.2.3 腫瘤患者的免疫組化染色

此次患者中有5名患者為典型類癌,有7名患者為不典型類癌,有20名患者為不典型類癌,syn和CgA陽性,CD57陽性,NSE弱陽性,CK,EMA、CEA均陰性。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檢查手段的進步,胃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病率處于逐漸上升趨勢。眾所周知,胃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其實,胃也是人體重要的神經內分泌器官,在胃部發生的腫瘤中,出現神經內分泌細胞的情況并不少見,所以應以其重視,研究患者腫瘤的臨床病理類型并明確,有助于選取正確的治療方法。

本次研究選取2009年至2015年的胃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共32名,男性多見,其中有20名男性患者,12名女性患者?;颊咧欣夏耆硕嘁?,其中患者的年齡在36至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22±11.28)歲。胃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癥狀相似,多見于胃賁門部和胃竇部。經過檢查,發現大部分的癌細胞均表達內分泌標記物。研究發現,32例患者中,小細胞癌有20例,典型類癌有5例,不典型類癌有7例。胃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癥狀相似,臨床表現主要以上腹部不適、隱痛和進食困難,部分患者出現黑便。腫瘤多位于胃賁門部和胃竇部,其中位于胃賁門部的患者有16例,位于胃竇部的患者有14例,位于胃體部的患者有2例,患者均行手術。

經檢查發現,多數的典型類癌發展較慢,多見轉移,但多見于肝和淋巴結,一旦出現轉移,就會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而不典型類癌預后多不同。小細胞癌與非得小細胞癌相似,多出現高度侵襲。此次研究的患者中,經過檢查發現,有23例患者為潰瘍型,6例患者為隆起型,3例患者為息肉型,其中腫塊大小不等,在2.0—11cm之間。研究患者腫瘤的臨床病理類型并明確,有助于選取正確的治療方法。所以應重視病理分型,正確的病理分型。

【參考文獻】

[1]中國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病理專家組.中國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病理學診斷共識意見[J].中華病理學雜志,2011,40(4):

257-262.

[2]虞積耀,王魯平,鄭集義,等.胃內分泌細胞增生的分類與內分泌腫瘤的診斷.診斷病理學雜志,1994.1:78-80.

[3]李軍,張新華,孟奎,等.胃神經內分泌癌和胃癌伴神經內分泌分化的臨床病理研究[J].醫學研究生學報,2003,16(5):327-328.

[4]葉必星,姜柳琴,林琳.胃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臨床研究概述[J].中華消化雜志,2010,30(2):139-141.

[5]蓋保東,肖鐘迪.胃腸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治進展[J].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2009,3(2):76-79.

[6]紅艷,叢雪晶,趙林,等.胃腸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分類和分期進展[J].癌癥進展,2011,9(5):507-514.

猜你喜歡
病理分析臨床
病理診斷是精準診斷和治療的“定海神針”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開展臨床病理“一對一”教學培養獨立行醫的病理醫生
普外急腹癥臨床治療的初步探討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元胡止痛膏治療軟組織損傷的臨床觀察
當歸四逆湯治療虛寒型痛經臨床觀察
黃芪對兔肺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作用的病理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