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護理管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觀察

2016-07-09 03:09常愛娟
飲食與健康·下旬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復發率影響

常愛娟

【摘要】目的:探究運用跟蹤心理護理的方式,對出院精神分裂患者復發率的影響檢測。方法:選取200例從我院進行治療后,病情得到控制,出院后在社區、家庭中的精神病病人,并將病患分為兩組,每組100人。實驗組患者采取跟蹤心理護理方式,跟蹤護理時間為1年。對照組病患則采取自愿到醫院檢查。對兩組患者的復發率進行檢測與比較。結果:跟蹤治療1年后,實驗組病患的吃藥依從性明顯好于對照組的吃藥依從性,統計學上有意義(p<0.05)。復發率明顯低于未跟蹤治療病患的復發率,統計學上有意義(p<0.05)。結論:采取跟蹤心理護理管理的方法,能夠很好地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增高,使得精神癥狀有了好轉,復發率降低,效果明顯,值得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跟蹤心理護理;復發率;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行各業不斷有人士因為各種社會壓力而導致精神不正常的癥狀出現,健康不僅指的是身體的健康,我們更指的是身心的健康,現如今,當患者在醫院治療病情得到好轉后,由于出院回到家中內,很多患者不在得到心理上的舒緩,病情又反復發作,給家人和社會以及病患的本身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1]。因此,關于患者康復出院后,怎樣降低其病情的復發率,是我們一直不斷探索的永久性話題,本次對于治療康復出院的患者,進行了一年的跟蹤心理護理,對其分析后,現匯報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從2013年6月~2014年8月入住我院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患者中選取200例患者,將他們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平均每組100人,實驗組患者年齡在30~70歲,平均年齡為(55.3±4.2)歲;對照組患者年齡在33~74歲,平均年齡為(49±5.7)歲?;颊叱鲈簳r精神神分裂癥的癥狀基本消失,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都為初中以上學歷,病人無身體上的疾病和藥物依賴性等其他癥狀?;颊咴谀挲g、性別、臨床表現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都保持使用原來的藥物,對照組的患者采取自愿到醫院進行復查,醫生對患者只做一般的疏導。實驗組的患者采取跟蹤心理護理的方法,主要涉及的內容有: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職業類型、患病時間、住院的次數、藥物的種類、現在的病情狀況、聯系方式等;醫護人員應和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通過聊天、打電話。發短信等各種方式,與患者保持緊密的聯系,全方位的了解患者出院后在各個方面的狀況,積極說明跟蹤心理護理的目的、作用,在治療各類疾病的臨床意義,根據每個患者不同的狀況,制定針對每位患者有效的治療方式,包括講述飲食習慣對于精神分裂患者的影響、生活規律對于精神分裂患者的影響、不同季節的更換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如何使得患者保持輕松愉悅的心理狀態、各種治療藥物的使用與注意事項等方面,讓照顧患者的家人都了解這些方面的知識,以此來使患者的照顧人與醫護人員保持較好的聯系,更好的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患者[2]。

1.2.2 具體護理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病中最嚴重的一種,病人異于常人的行動給病人的家屬及護理人員帶來了很多的煩惱,因此,精神分裂癥患者要及時的治療。同時,還應注意日常的護理措施。下面來聽聽專家的詳細介紹。

1.2.2.1心境愉悅、興奮的患者:讓患者與家屬分開用餐,避免他人的刺激,以便患者能夠安心地食用。因興奮躁動的患者消耗體力比較多,必須保證營養充足,避免因進食不足而導致水及電解質紊亂甚至脫水,必要時,可采取喂飯及鼻飼,或者給予靜脈營養的方法,保證患者機體基礎代謝的需要。

1.2.2.2精神分裂癥受被害妄想支配的患者:因害怕家屬在飯菜里投毒,而拒絕進食,可讓患者和家屬一起配菜、做飯、分餐、用餐,也可以盛好飯菜后,家屬先嘗然后讓患者食用。這樣可以消除患者顧慮,進而達到讓其主動進食的目的。

1.2.2.3情緒抑郁、飲食不良的患者:可用勸解、誘導等方法提高患者的食欲,并盡量改善飯菜質量,要根據患者平時口味、愛好,選擇柔軟、易消化的飲食,色、香、味俱全,以刺激患者的食欲。家屬幫助患者用餐時,態度要誠懇、和藹,盡量增強患者的食欲。

1.2.2.4違拗、受幻覺支配或忘記進食的患者:開飯前需要事先提醒患者先用餐。引導患者主動進食,不要過于勉強,以防患者因發脾氣而影響進食。對于違拗患者在開飯時不吃,趁人不注意時偷吃的情況,家屬也不要過于責怪,任其主動慢慢進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分析兩組患者的發作次數、藥物依從性、復發率等情況。其復發的評定標準為:是非判斷錯誤、出現幻覺、簡單的概念混淆不清楚、思維混亂。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分析時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用 ±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比較組間,用 檢驗計數資料,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的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SDSS)、藥物依從性、復發率的比較。

經治療后1年后,對照組的社會功能缺陷(10.32±3.89)分明顯高于實驗組的患者社會功能缺陷(5.23±3.02)分,對照組的完全服從性24.00%也明顯低于實驗組的完全服從性77.00%,對照組的復發率10.00%明顯高于實驗組的復發率2.00%,兩組有明顯性差異,統計學上有意義(p<0.05)。

3.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病種最為嚴重的一種疾病,此種疾病不僅會對患者自己造成莫大的傷害,對于家人和社會而言,更是一種無法言語的傷痛,病人的身體,心里都會發生畸形,此類疾病的好發人群大都是青少年,由于病情的特殊性,世界各國對于此類疾病都較為重視[3],院內的治療只是暫時性的控制了病情的發展,而出院后的心理輔導則對于此類病情而言,占有很大的比重,只有長時間的安慰、疏導病人,才會得到更加滿意的效果?;颊叩淖晕倚迯团c他人的輔助,才會讓病情不加重,得到改善[4-5]。精神分裂的患者由于長期的疾病,導致他們的認知能力,社會功能都有很大的缺陷,通過本次實驗后,發現實驗組患者病情復發率2.00%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病情復發率10.00%,患者的藥物依從性77.00%也明顯高于對照組24.00%,兩組患者具有明顯的差異。

綜上所述,對于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患者,運用跟蹤心理護理的方式得到的效果明顯好于未跟蹤治療的患者,能夠減少病人的痛苦,降低復發率,值得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曹建文,陳潔,應向華,等.臨床路徑在醫院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2009,13(6):6-10.

[2]劉潤娥,孟曄,左慧肖.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護患關系的重要環節[J].中國醫學研究與臨床,2008,6(4):80-81.

[3]殷俊先,曾會群.護理路徑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缶床新醫學,2007,7(3):218-219.

[4]蔣菊芳,費靜霞,姚敏紅,等.I臨床護理路徑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標準化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0):970-973.

[5]張睿,蘇士云.運用臨床路徑對康復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精神醫學雜志,2012,25(5):376-377.

猜你喜歡
精神分裂癥復發率影響
桂枝茯苓湯加減治療慢性盆腔炎的應用療效和復發率分析
食品防腐劑治療精神分裂癥,靠譜嗎
甲硝唑配合紅外光治療慢性宮頸炎的有效性及對復發率的影響
重組人干擾素α-2b凝膠聯合ALA-PDT治療尖銳濕疣的療效及復發率分析
延伸護理對頸椎病針刀術后復發率影響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五行音樂療法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治療作用的對照研究
腦爾新膠嚢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初步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