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應室護士潛在職業危險和防護方法

2016-07-09 03:37張芳
飲食與健康·下旬刊 2016年8期

張芳

【摘要】供應室是集中處理大量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醫療用品的部門,供應室工作人員長期與致病原,銳器、化學消毒液接觸,在工作中經常使用多種電器及壓力容器,加上工作環境的噪音、潮濕等。諸多不良因素都會對工作人員健康及安全造成威脅,是醫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因此加強工作人員自我防護意識,掌握相關的防護措施,盡量避免有害因素對自身的損害,維護身心健康。

【關鍵詞】供應室護士;職業危險;防護方法

1 職業危險因素

1.1 生物性因素 即經血液傳播性疾病的感染機會,主要發生在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環節,被污染的穿刺針,手術器械及沾有血液、體液的器具,穿透工作人員皮膚黏膜而感染上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艾滋病病毒等經血液傳播性疾病。

1.2 化學性因素 供應室在進行消毒滅菌過程中,需使用多種化學性液體、氣體、如果使用不慎,可造成皮膚過敏損害及毒性反應,出現皮膚、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神經系統癥狀,如皮炎、鼻炎、結膜炎、惡心、嘔吐、過敏、哮喘,甚至致畸、致癌。

1.3 物理性因素 (1)在高壓蒸氣滅菌、干熱滅菌、煮沸及蒸餾水制作過程中,均可由于高溫高壓,蒸氣的意外引起燒傷、燙傷及爆炸等。(2)在搬運貨物、裝卸、推車過程中,如果姿勢不正確或負荷超重會引起扭傷、拉傷等。(3)在污染物品回收、清洗,包裝過程中被針、刀片、剪刀銳利器械刺破皮膚。(4)紫外線燈輻射時,照射到人的皮膚、眼睛、可引起皮膚過敏性皮炎,眼睛損傷。(5)在操作過程中,各類患者的體液及污染物品的接觸,都可能使手部皮膚的細菌的種類和數量增加,操作后手的每一部分均可檢查病原菌,如果不注意接觸污染物品后洗手或洗手的方法不正確,時間不夠,手就會成為病原傳播的媒介,可引起自身感染。(6)回收室各種污染物品、包布、巾類、翻動、造成粉塵飛揚,沖洗時形成氣霧膠顆粒,這些均可使病原菌散播在空氣中,處置不當,可引起多種感染。(7)工作環境的影響,如噪聲,空氣閉塞,潮濕及電器使用等可引起聽覺遲鈍、頭暈眼花、血壓升高、情緒焦慮、心慌、耳鳴、疲勞等。

2 防護措施

供應室工作人員必須掌握相關防護措施,牢記普通預防原則即把所有的病人視為具有傳染性,在處理任何沾有血液、體液的器具時,均要視為有傳染性,經常學習醫院感染相關知識提高理論水平,學習有關經血液傳播性疾病的傳播途徑,危害預防措施,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學習損傷后急救處理方法。

2.1 預防血液傳播性疾病的措施供應室污染物品回收清洗過程直接接觸及未經處理的污染醫療器械細菌繁多、銳器多,稍有不慎,即會刺破皮膚造成自身感染,所以回收人員一定要嚴格要求,在回收及初步處理過程中,要穿好防護用品,清洗環節嚴防針刺,動作要輕、慢,戴上合適的手套操作,防止手套過大操作不當發生損傷,進行高壓沖洗時要用鉗子或手固定好接口處,水壓不可過大,以免引起穿刺針飛濺而刺傷,所有用過的針、刀片等銳利器械應使用血管鉗取下,不能隨便棄置,須放在指定的防水耐刺加蓋的硬質容器內,或者利用針頭處理設備進行安全處理,及時更換清理,不要移走容器上的蓋,不要擠壓容器以免刺傷,清理垃圾時不可用手擠壓垃圾袋,萬一被刺傷時,應立即擠出傷口血液,用碘酒,酒精嚴格消毒包扎傷口,并在24 h內注射乙肝免疫高價球蛋白,同時進行血清學檢查,必要時注射乙肝疫苗。同時報告院內感染管理科,并做相應感染的定期追蹤觀察。

2.2 使用化學消毒劑的防護措施首先要求掌握常用化學毒劑的性質,配制方法,毒性及注意事項,配制和使用化學消毒劑時,應戴口罩,乳膠手套,必要時戴防護鏡,配置時要注意方法正確,例如,配置過氧乙酸時,應將稱量好的酸倒入水中,切不能把水倒入酸中,以防液體飛濺燒傷,濃度要準確,根據各種化學制劑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配制和使用過程要小心謹慎,防止漏濺,如不慎濺污立即用流水沖洗,濺入眼內需連續沖15 min,衣服如浸濕立即脫去衣服,必要時就診,環氧乙烷滅菌室要通風良好,工作環境中允許濃度2 mg/m3。儲存瓶口必須蓋嚴,儲存于無光照、無震動的地方,環境溫度低于40 ℃,搬動時要輕拿輕放,經常檢查滅菌柜有無漏氣,嚴格操作規程,防止燒傷和爆炸事故。

2.3 預防物理性因素的損害

2.3.1熱力滅菌時,防止燙傷,干熱滅菌取物品時,須待爐門溫度降至40 ℃才可開門,高壓蒸汽滅菌時,物品需冷卻10 min后才能上架,滅菌前,要先檢查機器的性能,檢查水、電、汽情況掌握正確的操作程序,防止滅菌器發生故障或操作不當而引起爆炸及操作人員灼燙傷的事故。

2.3.2在進行體力操作前,先做初步的風險評估,應盡量避免有危險的體力操作,如搬運物品過重、過高、體積較大,應采用升降機或推車,固定專人搬運并且多人合作搬運,負重時切忌急劇轉身,要利用雙腳避免任何挪腰動作。

2.3.3預防機械性損傷,絕對不要徒手處理破碎的玻璃,注意皮膚黏膜的保護,防止天然屏障的破壞,應減少直接接觸刺激性溶液及銳利器具的機會醫學|教育網整理。

2.3.4紫外線照射消毒時,要防止對人體的直接照射,尤其是對眼鏡的保護,更換燈管或測試強度時要戴墨鏡,開關應安裝在室外,消毒后通風換氣30 min后方可入內。

2.3.5重視洗手,洗手是預防感染傳播的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用肥皂水充分洗手,可以達到從手表面去除細菌的目的,研究表面通過肥皂流動水洗手,綠膿桿菌、金葡菌、大腸桿菌的對數減少值為2.2~2.5。操作后應用抗菌皂液流動水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液搓擦2 min,洗手時要執行六部洗手法,手套不能代替洗手,自來水龍頭應采用腳踏式或感應式,以防止洗手后再次污染。

2.3.6減輕噪聲避免電擊,供應室的噪聲來源于多種機器的使用因此應做到各種機器的保養與維修,保持期性能良好,各種推車的軸輪要經常添加潤滑油,實行工作人員定期換崗,經常對全科人員進行安全用電知識講座,嚴格按操作說明執行,用畢應先切斷電源,地面保持干燥,防止漏電,定期檢查與維護,確保機器性能良好,如發生電擊傷害,應立即切斷電源,送急診急救。

2.3.7建立工作人員健康檔案,每6個月對全體人員進行健康體檢,必要時進行計劃免疫,提高機體免疫水平,建立意外傷害的報告制度,建立登記手冊,及時分析傷害原因,以減少傷害的重復發生。

【參考文獻】

[1]胡顯玲,夏曉清,徐小芹.臨床護士艾滋病防護知識、行為調查與干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9(11)

[2]徐碧華,肖智謙.消毒供應室的醫院感染管理[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9(03)

[3]胡憲蘭.供應室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8(06)

[4]李可萍,莊英杰,文翠容,楊靜,馬洪濱. 護理人員職業暴露與防護措施[J]. 中華護理雜志. 2008(06)

[5]蘇靜.供應室人員的職業安全危害及對策[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8(02)

[6]王美容,朱秀蘭,方東萍,林祥娥.醫療機構護士銳器損傷現狀調查與防護對策[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7(0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