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喉癌患者不良情緒的相關因素分析及干預效果研究

2016-07-09 04:09鐘啟華耿英蓮
飲食與健康·下旬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心理干預生存質量喉癌

鐘啟華 耿英蓮

【摘要】目的 分析喉癌患者不良情緒的發生率及相關因素,為臨床心理干預提供依據。方法 將60例全喉切除患者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進問卷調查。結果 干預前兩組SDS、SAS均>50分,干預后干預組患者抑郁、焦慮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類型,沒有統計學差異。而在經濟情況、家人支持上,干預組要好于對照組。結論 喉癌患者普遍存在嚴重的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積極的心理干預,能減輕焦慮、抑郁的發生率,提高喉癌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喉癌;焦慮;抑郁;心理干預;生存質量

Of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laryngeal cancer effect research.

Zhong qihua,Geng yinglian.

The Chinese hospital of Laixi Shandong,266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ratect of anxiety,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laryngeal cancer and relative factors.To provide the experiment proof for clinic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Methods 60 cases patients with total laryngeal cancer were decided into control group(30 cases) and intervention group (30 cases) .All patients were linvestigated viafilling out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and self-rating scales(SDS).Results 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wo group were higher than 50 before intervention.After the intervention,anxiety and depression trates of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10 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t was significant (P<0.01).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Sex,age,educational level and occupation between two groups.The economy and family support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popular among the patients of larynaeal cancer.Posi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ul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and improve the living quality of patients.

[Keywords]laryngeal cancer;Anxiety;Depression;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Living quality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疾病本身及治療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功能喪失也導致了許多心理問題,據文獻報道,喉癌患者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癌癥患者中約有90%以上存在心理問題,抑郁癥的發癥率高達40%左右[1.2]。因此抑郁焦慮的發生率與腫瘤患者的生存期密切關聯。本研究旨在探討喉癌患者的焦慮、抑郁的發生率及其相關因素,對喉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并以積極的心理干預,減輕患者焦慮、抑郁的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現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地區2001年4月—2012年12月在外院和我院接受全喉切除術治療的喉癌患者60例,男49例,女11例,年齡41-76歲,平均(60.40±2.39)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41例,初中13例,高中以上6例。職業:農民25例,退休職工9例,在職員工(包括自由職業者)26例。家庭經濟狀況較好7例,家庭經濟狀況中等24例,家庭經濟狀況較差29例;醫療形式:醫保44例,自費16例。將60例全喉切除患者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30例。

1.2調查工具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oale ,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3]兩量表由Zung編制、信度、效度羅高。量表有20個條目,應用I級-4級評分法,標準分≥50分為陽性劃界分。即>50分的為焦慮和抑郁發生。分值越高,表明抑郁、焦慮反應越嚴重。

1.3調查方法 采用統一的調查表,通過郵寄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患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填寫問卷調查表,自行填寫困難可由家人代寫,干預前、后填定內容相同的一套問卷,調查后由專人進行分析總結。

1.4干預方法 包括健康教育、個體及小組心理治療、患者互助治療、家庭和社會支持治療、心理分析、意念引導、教育誘導、放松訓練、組織病友聯誼會等多種方法,幫助患者重新認識自身價值,糾正錯誤觀念,調整未來生活目標,干預期為15-20個月。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軟件建立數據庫,用均衡性檢驗、重復測量方差分析,x2檢驗,t檢驗進行分析、Wilcoxon非參檢驗。

2結果

患者一般結果:本次共調查患者60人,對干預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一般特征進行均衡性檢驗,干預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類型無統計學差異。在經濟情況、家人支持上,干預組要好于對照組,在付費方式上,干預組醫保付費方式較多,有統計學差異,見表1。

年齡采用t檢驗、文化程度采用Witcoxon非參檢驗,其余采用x2檢驗

2.2 Zung焦慮自評量表和Zung抑郁自評量表得分調查結果及干預前后的效果比較,干預前兩組SDS、SAS均>50分,干預后干預組患者抑郁、焦慮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差異(p<0.01),見表2。

3討論

3.1經濟狀況對喉癌患者焦慮及抑郁發病率的影響,本研究顯示:在不同經濟狀況的患者中,經濟狀況好(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者,其SAS和SDS分值較低。經濟狀況變化可以引起患者心理狀態的變化。這可能與經濟狀況好的患者,能夠在醫療資源分配上占有優勢,獲得更佳治療途徑及生命安全性。而自費患者多數為農民,這類患者多在病前經濟收入就偏低,實行農保較前10年余缺少農保資金支持,生病后面對巨額醫療費用支出,以及患者沒有經濟來源造成經濟狀況窘迫,使得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加重。為了減少此類患者的不良情緒發生率,就應該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近年來農保、大病醫保保障有了長足的完善,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醫務人員應選擇適宜的診療方案,盡可能地節約開支,以避免因經濟負擔過得而促使患者產生抑郁等不良心理反應[4]。

3.2社會與家庭支持對焦慮及抑郁情緒的影響 家庭和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有密切的關系,社會支持能有效改善喉癌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情緒。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家屬是為患者提供社會支持的重要部分[5]。對患者家屬進行宣教,獲得家屬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和支持,讓家屬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煩心事及身體不適,給予充分理解,鼓勵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對患者所做的事多給予稱贊和鼓勵,增加患者對家庭、社會的責任感、自身價值感[6],營造一種充滿親情的社會環境,可能減輕患者的心身癥狀;鼓勵患者參加癌癥患者協會或俱樂部等組織,給患者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相互鼓勵的環境,對改善患者的心理及社會功能,使其逐步回歸社會有積極作用。

3.3心理干預對喉癌患者焦慮及抑郁的影響 本組資料顯示:干預前干預組焦慮得分為59.26±6.46,對照組得分為54.27±7.36;干預組抑郁得分54.3±6.14,對照組得分為52.9±4.95,從而可以看出喉癌患者干預前的焦慮和抑郁發生較為普遍,為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實施了心理干預措施。干預治療一般性心理支持、疾病知識教育、個別心理治療、患者互助治療、家庭和社會支持治療、音樂結合肌肉放松訓練及內心意念引導等,焦慮和抑郁情緒有明顯改善。從本組研究可以看出,經過心理行為干預后的干預組與未采取干預措施的對照組相比,焦慮、抑郁發生率均下降,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1)。

3.4心理干預對喉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喉是語言交流的器官,喉切除可造成患者不能講話,使語言交流的功能障礙或喪失,從而影響了社交和娛樂等活動,有文獻報道[7],絕大多數手術患者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緒。尤其是患癌1年內的患者發生焦慮、抑郁癥的高發時間,焦慮、抑郁發生率明顯高于普遍人群。心理干預能明顯改善其抑郁、焦慮情緒,有助于其軀體疾病的治療及生存質量的提高。由本組資料可以看出干預后干預組的患者焦慮分為38.51±8.59,抑郁分為40.81±8.39,焦慮、抑郁發生率均有所下降。隨著不良心理障礙逐漸解除,不僅患者的心理功能提高了,同時還減輕了患者軀體功能所造成的實際影響,從而使生活質量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梁堃,薛慎伍。癌癥患者不良心理因素的干預研究現狀[J],實用醫藥雜志,2008,25(6):733

[2]張愛民,白玉,盧振民,等。喉癌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相關因素調查及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醫療前沿,2010,5(17):11-12

[3]張明圓。精神科評定量手冊[M],第2版,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35-42

[4]梁健。癌癥伴發抑郁癥患者的健康教育研究現狀[J],內科,2008,3(1):119-120

[5]王建平,Freedom L,林文娟,等。乳腺癌病人生存質量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2,10(3):176

[6]王玉婷,關峰,杜保國,等。抑郁性神經癥的家庭干預[J],職業與健康,2006,22(14):1131-1132

[7]張立強,欒信庸,潘新良,等。喉切除術后病人生存質量的評估[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12,37(2):11-14

猜你喜歡
心理干預生存質量喉癌
缺氧誘導因子-1α在喉癌中的表達及意義
喉癌組織中Survivin、MMP—2的表達、臨床意義及相關性研究
ABCG2及其在喉癌中的研究進展
磁共振成像在喉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