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血脂西藥研究現狀與展望

2016-07-09 04:09樓麗紅樓小慧趙洪英
飲食與健康·下旬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降血脂西藥

樓麗紅 樓小慧 趙洪英

【摘要】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使血漿一種或多種脂質高于正常稱為高血脂癥。高脂血癥是動脈粥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而冠狀動脈粥硬化引起的冠心病,由于心肌局部供血不足,??刹l心絞痛及心肌梗死。在探索治療高血脂的過程中,研制出了很多西藥,這些藥物的治療原理不同,也有相應的副作用。因此,本文通過追蹤相關文獻,綜述了西藥降血脂藥物研究進展。

【關鍵詞】降血脂;西藥;他汀類;貝特類

前言

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使血漿一種或多種脂質高于正常稱為高血脂癥。高血脂癥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是指血中膽固醇(TC)或甘油三酯(TG)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現代醫學稱之為血脂異常[1]。脂質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須與蛋白質結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因此,高血脂癥通常為高脂蛋白血癥,即血清脂蛋白濃度升高。目前已經公認高血脂癥,包括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脂血癥及二者都高的復合性高血脂癥。

一、他汀類類降血脂藥物

這類藥物是細胞內膽固醇合成限速酶的抑制劑,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一類調脂藥。自1987年第一個他汀藥物即洛伐他汀被批準用于治療高脂血癥以來,現已有5種他汀類藥物可供臨床選用。他汀類降脂作用的機制目前認為是由于該類能抑制細胞內膽固醇合成早期階段的限速酶,造成細胞內游離膽固醇減少,并通過反饋性上調細胞表面LDL受體的表達,因而使細胞LDL受體數目增多及活性增強,加速了循環血液中VLDL殘粒(或IDL)和LDL的清除。此外,他汀類藥物還能使載脂蛋白B-100(apoB-100)和甘油三酯(TG)等顯著下降,并能輕微升高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這類藥物目前在血脂調節藥物市場中處于主導地位[2]。需要注意的是,這類藥物與影響細胞色素P450酶系的藥物合用時可能會引起橫紋肌溶解癥和急性腎功能衰竭。

他汀類藥物多為甲基羥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現有制劑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執伐他汀及阿伐他汀等。洛伐他汀副作用很少見,偶有腹痛、腹瀉、便秘、肌肉痙攣、疲乏無力、皮疹和視力模糊等,可有肝功能異常,CK升高,偶可出現肌病臨床表現并伴顯著的CK升高(超過正常值上限10倍);辛伐他汀不良反應少見,包括便秘、腹痛、消化不良、腹脹和惡心,辛伐他汀引起肝臟受損并不常見,主要表現為血清轉氨酶輕度升高,大約5%患者接受辛伐他汀治療可出現肌酐激酶一過性輕度升高(大于正常參考值的3倍), 通常無臨床意義,極少數服用HMG-CoA還原酶抑制劑者可發生肌炎,伴或不伴血清CK水平升高,但這種肌炎常為自限性。

二、貝特類類降血脂藥物

貝特類能增強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VLDL分解代謝,并能抑制肝臟中VLDL的合成和分泌。這類藥物可降低甘油三酯22%-43%,而降低TC僅為6%-15%,并有不同程度升高HDL-C作用。其適應證為高甘油三酯血癥或以甘油三酯升高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癥[3]。

非諾貝特有微?;苿?,普通型非諾貝特是第二代的苯氧芳酸類藥物,少數患者使用微粒型非諾貝特后一周出現輕度腹脹,并于4周后消失,無特殊不適,長期應用貝特類藥物可能誘發類似Ⅰ型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停藥后可逐漸恢復,微粒型非諾貝特可引起谷草轉氨酶與谷丙轉氨酶的輕度升高;吉非貝齊也降低冠心病事件發生率,但其降總膽固醇的效果很弱;苯扎貝特不良反應與非諾貝特相當。

三、煙酸類降血脂藥物

此類降脂藥主要通過抑制脂肪水解,降低肝臟內用于合成VLDL的游離脂肪酸的利用率,導致VLDL生成減少,從而使血漿LDL水平下降,另外還可促進血漿HDL的升高。此類藥物的新藥開發近期無新進展,以復方制劑開發為主。臨床上觀察到,煙酸既降低膽固醇又降低甘油三酯,同時還具有升高HDL-C的作用[4]。常規劑量下,煙酸可使TC降低10%~15%, LDL-C降低15%~20%,TG降低20%~40%,并使HDL-C輕度至中度升高。所以,該類藥物的適用范圍較廣,可用于除純合子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及I型高脂蛋白血癥以外的任何類型的高脂血癥。

煙酸常用劑量為1-2g,3次/d。為減少服藥的不良反應,可從小劑量開始,0.1~0.5g, 3次/d,以后酌情漸增至常用劑量。本藥常見不良反應為面紅、皮膚瘙癢及胃部不適。阿西莫司常用劑量為0.25g,2-3次/d,該藥是一種新合成的煙酸衍生物,其降脂作用機制與煙酸相同,臨床適應范圍也與煙酯相似??墒筎C降低25%,TG降低50%,HDL-C升高20%。阿西莫司的常見不良反應與煙酸基本上相同,但發生率較低。服藥后部分病人可出現臉部潮紅,皮膚瘙癢或胃部灼熱感,上腹部不適和輕微頭痛。

四、膽酸螯合劑

膽酸螯合劑這類藥物也稱為膽酸隔置劑,主要為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在腸道內能與膽酸呈不可逆結合,因而阻礙膽酸的腸肝循環,促進膽酸隨大便排出體外,阻斷膽汁酸中膽固醇的重吸收[5]。同時伴有肝內膽酸合成增加,引起肝細胞內游離膽固醇含量減少,反饋性上調肝細胞表面LDL受體表達,加速血漿LDL分解代謝,使血漿膽固醇和LDL-C濃度降低。

考來烯胺可使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TC和LDL-C分別下降13.4%與20.3%。該藥的主要缺點是含有異味,常引起消化道不良反應如惡心、厭食、便秘,大劑量時可致脂肪痢。

考來替泊常用劑量為10~20g,1~2次/d??紒硖娌?0g/d和煙酸3~12g/d(根據TC高低決定煙酸劑量的大?。?,可使TC、TG、LDL-C分別降低26%、22%與43%;HDL-C升高37%??紒頋摬吹牟涣挤磻旧吓c考來烯胺相似。

五、結語

降血脂藥種類較多,分類也較困難,在臨床進行實際治療時,一般不過多強調高脂血癥的病因與類別,而是按高脂血癥簡易分類型中所分的不同類型進行選藥[6]。還有很多降血脂藥,如:①羥硫葵烷(硫癸醇)與安妥明相似;②谷固醇,結構與膽固醇相似,需大劑量服用,較少使用;③新霉素:可改變腸道菌簇,使膽酸不能轉化為容易吸收的膽氧膽酸而排泄;④彈性酶,300單位,3次/日,是由胰腺提取或由微生物發酵的一種易溶解的彈性蛋白。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有的藥物會不斷完善,同時也會產生新的藥物。

【參考文獻】

[1]羅學剛等, 西藥中藥化研究進展. 藥物評價研究, 2010(02): 第81-84頁.

[2]郭東杰等, 降血脂西藥與中藥研究現狀與展望. 黑龍江醫藥, 2014(01): 第31-37頁.

[3]黃麗花, 趙思寧與勞可師, 中藥、西藥和中西藥結合三種方法降血脂作用及研究進展.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 2013(02): 第198-199頁.

[4]趙士魁與周偉澄, 降血脂藥物研究進展. 中國醫藥工業雜志, 2009(07): 第536-542頁.

[5]岳鳳先與呂士選, 論西藥中藥化研究的意義. 中國水電醫學, 2011(02): 第104-106頁.

[6]楊靜, 降血脂藥物的研究進展.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14): 第2918-2919頁.

猜你喜歡
降血脂西藥
西藥和中成藥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應分析
降血脂的六個誤區,你知道多少?
(2E,4E)-N-(2-氨基乙基-5-(苯并[d][1,3][二氧雜環戊烯]-5基)戊-2,4-二烯酰胺的合成及其降血脂作用
胡椒酸己二胺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實驗研究
消渴湯聯合西藥治療糖尿病82例
辨證論治聯合西藥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60例
參附芪養心湯聯合西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50例
四逆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聯合西藥治療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
高含量DHA/EPA甘油三酯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的研究
黃連素聯合二甲雙胍對實驗性高脂血癥的降血脂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