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一天的生活》:后現代主義的無序審美表達

2016-07-11 08:14胡鐵生
電影評介 2016年9期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后現代人類

在《文學如何應對后現代主義來襲》一文中,本人為后現代主義文學下了準確的定義,云:“后現代主義文學以不確定性為其主要特征,同時加之以創作手法的多元性、語言實驗和話語游戲等其他特征。后現代主義作家除繼續采用荒誕、意識流、多角度和時空顛倒等現代主義手法來表現現實與虛幻之間的關系以外,創作中更加強調作品中話語言說的虛構性……如果說現代主義是把有序的世界通過無序的審美形式表現出來,那么后現代主義則通過無序的文本來表現無序的世界?!盵1]對于后現代主義文學的詮釋,給后現代文本貼上了清晰的標識,使公眾找到了辨識后現代文本的基本方法。后現代主義的文本重在顛覆有序的現實生活,以時空顛倒、多角度的呈現及表現現實與虛幻之間的關聯為主要手法,強調文本的話語言說的虛構性質,用思維無序狀態解構現實世界中的時空感,特別是解構現實世界的緊密與縝密,使之呈現出一種看似迷亂的“碎片”狀。從上述角度看去,美國兩位奧斯卡金像級大導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和凱文·麥克唐納聯手全球最大影片分享網站YouTube創意執導的《同一天的生活》(也譯作《浮生一日》),就應當是帶有強烈的后現代風標的作品。該片采用全球192個國家的網民共同掌鏡的創作方法,于2010年7月24日這個時間基點上,以“愛和恐懼”為主題,錄制了8萬多段影像,并以強烈的理念和后現代的無序風格,構制了具有世界特質的繽紛色彩的情感大典。

一、拼貼式手法

后現代的“不確定性”,指的是對未來的多種結局的設想,也是蘊含于后現代創作理念之中的對于現實生活的否定與揚棄?!安淮_定性”開啟的是思維的無限可能性,它用“非中心原則”與“無等級秩序”的理念與現代主義相對抗,以消解認識的明晰性和價值本體的終極性與真理的永恒性為向度,指明任何恒定秩序的話語世界的不可能,將自我永遠放置于一種動蕩與沉思相混合的境地。為了表現這種不確定性,后現代主義者使用拼圖式的表達手法,將具有連續性的生活拆分開來,“將這些似乎毫不相干的片斷拼貼成相互關聯的統一體,從而打破傳統小說凝固的形式結構,給讀者的審美習慣造成強烈的震撼,產生常規敘述方式無法達到的效果”。[2]

這部影片的拍攝時間為2010年7月24日, 在目前高科技的手段之下,在人類已可以將時間精確到極微小的差異的科技條件之下,這個時間的節點應當是準確的。但經過了后現代的拼貼式表達之后,《同一天的生活》中的這個看似精確的時間基點也出現了錯亂:在不同的經緯度上,地球的黑夜與白天的時間完全不同,冬季與夏季的時間也截然相反,所以生活于兩半球的人類因為地域上的差異產生了時間上的混淆。在同一天里,東西南北各半球的人類可能會一個面對白天,另一個正在黃昏或黑夜;一個人正在進行春播,而另一個人已進入了冬藏;一個正在沉睡,一個正在奔波。正是由于后現代的拼貼式話語使整個地球上的人類的生存狀態進入了一種不確定狀態:鏡頭最先掠過的東南亞地區,早起的女人們趕往市場,早起的男人開始趕往工廠;此時的歐洲男人正坐在街邊長椅上,用聽音樂來打發漫漫長夜,非洲天尚未明,男人還躺在床上,思考著“造反需要多長時間”的政治命題。隨著太陽的緩緩升起,時間移動之中,日本的雄雞開始啼叫,歐洲的嬰兒開始嬉耍,南極的探險者也從明朗的天光中醒來,高原上的牧羊人一邊擠著羊奶一邊討論著“愛上女孩可不是好事”的話題。世界正從一個個哈欠、一只只光腳、一盤盤煎蛋、一杯杯飲料中醒來,這些細微的情景構成了2010年7月24日人類共有的時光,每一秒每一每秒都產生說不盡的精彩與溫馨,每一秒每一秒都有看不完的簡約與繁華。

為了表達后現代主義的“顛覆”“不確定”“消解”等理念,導演特意將一對歐洲老夫妻的金婚慶典與一個正在拼命用背力牽引石頭的男人進行鏡頭上的交叉融合;又將一個韓國騎自行車旅行者與一連串不知所云的“口袋里裝著的東西”對接鑲嵌;在一群行走著的人腳中,夾雜了雞的爪子和狗的腳以及各種行駛的車輪,還有一個歡樂的跳過地鐵欄桿去超市偷面包的男孩;在一個關于擦鞋童的畫面之后,緊接上一個居住于墓地里的貧困之家,他們沒有水沒有電,但卻堅信“上帝創造了我們,也不會忘記我們”。如果你觀察得再細心一些,就會發現即使是同一個人的話畫面,導演也同樣進行了二次拆解:比如片頭那個梳頭準備去上班的印度男人,其實就是后面坐在地上吃午餐的男人;那個腰間掛著輸液瓶、正在應對吵鬧的男孩的中年母親,其實就是后面向人們展現后背上密布的手術刀痕的女人。此情此景,搧動著人們去思考“任何一個個體的喜悅傷悲,是不是也會融入世界的美妙與溫暖之中”的話題。于是,2010年7月24日的時光容量得到了無限伸延,它所要展示的并不是時間上的精準,而是人類在時光長河中打撈并珍藏起來的一個小片斷。這個片斷雖然看似雜亂,卻使人產生出強烈的“微妙時刻”的感受,足以用來表達“生命的每一天都是未知”“即使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會發生些有意思的事”的生存價值。

二、情感的多元化

因為去中心性、去整體性、去體系性為后現代主義的主要思維向度,后現代主義以解構主義為利器,拆分著具有中心指涉結構的一切思維表達,將受眾的注意力從日夜與我們相伴的客觀現實移開,完全轉移到文本與符號的世界之中。因此,后現代主義背叛了對真實客觀的追求,而是在以支離破碎的素材去獲得暫時性的空洞能指。在這種破絮性般的創作文本之中,離散、片斷、多元的材料成了最常見的組合,永遠不會給出某種完整的意義或最終“解決”方案的表述也成了后現代文本的終極追求。具體到《同一天的生活》里,在其所囊括的眾多的人物和多層次的生活場景之中,涵蓋著人類所有的重大話題:愛情、生命、存在、美好、歡樂、旅行,呈現出人類情感的多元化特質。

出現在《同一天的生活》中的不同的愛情的表達是多元的:一個清晨到來時,一個失去妻子的丈夫都不忘給妻子點燃香燭;為了與在異國打工的丈夫在視頻里相見,美麗的女子正在精心打扮;為了給愛人最浪漫的求婚形式,歐洲小伙子設計了奇特的路邊求婚;一對青年夫妻清晨即相擁而舞,是為了表達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出現在金婚慶典上的一對老夫妻,已實現了他們長達半個世紀的愛情承諾。在一首《把你愛上》的頌歌聲中,鏡頭里甚至還出現了同性戀者的畫面,通過他的深情表白,也可以使人類情感的更多層面。

《同一天的生活》所關注的“生命”并不僅針對人類,它涉及到了不同的物種:在一個母親進行剖腹產的那一瞬間,導演特意切入一頭正在產仔的長頸鹿和呼之欲出的小雞。隨著人類嬰兒的誕生,一頭健康的小鹿轟然墜地,一只小雞破殼而出,一頭小牛正在掙扎著站起來,一個韓國旅行者放飛了一只落在湯盆里的土耳其蒼蠅。印度保姆正在祭奠毗濕奴,少年拿起剃須刀第一次剃去了胡須,叢林里的一頭食蟻獸正在化做一家人的烤肉,一頭小牛慘遭屠殺。有的生命正在誕生,有的生命正在失去,有的生命正在成長,有的生命正在倒下,在一堆雜亂無序、層層疊疊的鏡頭之中,訴說的是造物主的神奇,構織的是生命的立體感,于是“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這句名言的哲學深度燦然呈現。

價值觀的多元也是了《同一天的生活》中的重要表達,影片里多次出現“富有與貧窮”的比對:當帥氣的蘭博基尼穿街而過時,一個擦鞋男童卻認為背起哥哥留下的擦鞋箱也可掙到好多的錢;一個光著上身的亞裔男人兩手空空,口袋里只裝著一根樹枝依舊笑容滿面;正在耕田的人們用歌聲唱出喜悅與滿足,雨林里的一家老小擠在樹枝搭起的窩棚里同樣可以生存,一個年輕父親在對著他的雙胞胎嬰兒大談惠特曼的詩歌,他認為“從早到晚地讀惠特曼的詩”是今生最幸福的事情,一個美麗的非洲女人天天都會給丈夫下跪,她認為“這就是我們的文化”。

“存在”與“在場”是《同一天的生活》中一直持續著的主題,為了實現更加多元的“在場”,觀看更加多元的“存在”,《同一天的生活》在不停的鏡頭切換中讓整個世界呈現出即深情款款令人癡迷,又充滿爭斗讓人振奮。各種不同的生存狀態和各種不同的生存解讀所呈現的是不同的思維、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追求和不同的認知。于是,當2010年7月24日的清晨到來時,睡在房子里的人們和睡在路邊的乞丐一樣醒在燦爛的陽光下;爪哇島的居民、伊斯蘭教徒、或者僅僅是隔壁的鄰居,都在這新的一天中持續著他們的“存在”表達: 也許他在做手工皮具,也許她剛剛感受到了胎動,也許他潛入海底抓到了一條烏賊,也許他登上了珠峰插上了國旗。靜靜的旁觀中 ,人們走出家門,去祭祀祖先神靈,去乘直升機飛翔高空,去深潛于海底,去歡唱著迎娶新娘,去耐心地呵護著一對新生兒,去翻撿口袋里那一堆無聊的東西,去彈著琴等待一個舊貨商的到來。 生老病死, 滄海桑田,人類心懷期翼,表達著自己的與眾不同和飽滿的生存愿望。于是生活既遠又近,既重又輕,既平淡又多彩,既華麗又蒼白。在這一切的不確定之中,唯一的確定就是時光在流逝?!按嬖凇迸c“在場”包含于時間之花蕾中,浮生一日,齒輪轉動, 你我都在,萬物融合,就是那一日最為特別的印記。

三、戲仿手法

戲仿是后現代最為常見的方法,將一些歷史事件和人物、或是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現象進行變形、夸張、嘲弄之后,使其產生一種游戲般的荒唐,從而達到對現實正統的價值進行否定和解構,就是戲仿手法所產生的效果。而戲仿的核心價值就在于用一種游戲的心理來描述生活,解構生活的正統與嚴肅,通過戲仿來獲得更高層面上的意義整合,這也是解讀《同一天的生活》切入點。因此,從美學理論的角度來看,用鏡頭記錄地球上數萬人一天的生活,然后把它們累加在一起,這活動本身就是一個極有趣的創意,也是個巨大的戲仿。在這場戲仿中,一個個普通人成了表演者,一場場普通的生活成了觀賞對像,一段段并不完美的視頻成了電影藝術,這本身就顛覆了“表演與常態”“崇高與微小”“成功與失敗”“平淡與傳奇”之間的界定,綻放著化腐朽為神奇的美學詩意。更了不起的是導演們能夠將4500個小時的鏡頭濃縮為一個半小時,使每個人的生活簡化為幾秒鐘的瞬間,這就成了更奇妙的游戲。2010年7月24日這個漂浮于時間長河里的平凡日子,在戲仿的理念里被切分更加細小的吃飯、刷牙、睡覺、嬉戲、散步、彈琴、打電話、跑步、求婚、遛狗、哄孩子、曬太陽、耕種、打獵、守夜等小場景,充填出“浮生一日”的飽滿味道,也代表著人類生存的不同側面。是的,昨日與今日并沒有不同,今年和去年也都似曾相識,在時間的周期性和循環性之下,生活顯得陳舊與冗長;但在戲仿的游戲話語里,游戲的心態與真實的存在形成了一種對照,似乎使一切都含義豐富,都有了一種哲學般的耐人尋味。

片尾那個滿臉疲憊又神情沮喪的女孩的出現,將全片的戲仿語境推至高潮,當女孩說出“我一整天都在期待能發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很棒的事,值得紀念的事,把它拍到視頻里,可事實是,這樣的事不是每天都有”時,似乎已將前面的敘述全部推翻,使前面所敘述的平常人的平常生活失去了美學價值。其實這正是導演所要表達的“游戲意識”,《同一天的生活》所要表現終極原理就是“活著”本身。人類此消彼長的生命經歷了種種最簡約的最繁復的“活”,而這些活法,就是對天賜生命的珍惜,就是任何文本也無法模仿出的高貴的游戲。于是,《同一天的生活》終結了眾多有序的表白,超越了規范的語言和理性化的結構,完成了一次文本與隱喻巧妙結合的后現代風格的嘗試。

參考文獻:

[1]胡鐵生.文學如何應對后現代主義來襲[EB/OL].(2016-03-15)[2016-04-12]http://www.cssn.cn/zx/201603/t20160315_2921419.shtml.

[2]陳世丹.美國后現代主義小說藝術論[M].沈陽: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6.

猜你喜歡
后現代主義后現代人類
《墜落的人》中“拼貼”的后現代敘事意義
人類第一殺手
從后現代主義傳記戲劇到元傳記:重讀《戲謔》與《歇斯底里》中的荒誕性
元藝術與后現代主義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后現代主義的幻想
《寵兒》中的后現代敘事策略
淺談后現代主義對服裝設計的影響
進入后現代陶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