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影評新態勢

2016-07-11 08:22高亞林
電影評介 2016年9期
關鍵詞:學術期刊公眾主體

高亞林

電影作為技術與藝術的寧馨兒,自誕生伊始就離不開技術的扶持,與電影創作雙輪驅動的電影批評也深受其影響。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影評走入大眾視野,相較于傳統影評,它更具廣闊的平臺、便民的模式和大眾化的視角。幾年之間,電影批評伴隨博客論壇、微博、微信等各載體的不斷更迭,在評價形式、評價內容和評價要點上發生著變化……微信影評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并得到了發展。

一、 微信影評發展現狀

微信,通過扣除流量或使用無線網絡方式進行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內容交換。自2011年被騰訊公司開發至今,由最簡單的聊天工具演變為用途繁多的掌上軟件。微信延伸出來的朋友圈、公眾號搜索、搖一搖、小視頻發布等功能使用戶從小范圍記錄拓展到整個微信網絡的信息收發。由以下圖表即可看出微信使用情況:

由圖1-2所知,“微信用戶平均年齡只有26歲,97.7%的用戶在50歲以下,86.2%的用戶在18-36歲之間,25%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30次,55.2%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10次?!雹谟纱丝梢?,微信用戶多為年輕人,與電影消費主體的年齡相一致,他們是使用電子設備進行信息交換、交流的主要群體,這對微信影評發展奠定了用戶基礎。得益于微信平臺上言論發表的低門檻要求,用戶可在朋友圈表達觀影感受,也可注冊公眾號發表影評文章,越來越多的電影人開始利用這一媒介進行電影資訊傳播。

隨著微信多元化發展,電影批評悄然登陸在微信各個功能板塊內,它不再局限于學界的紙媒評價,也不再孤芳自賞于小眾范圍內的博客影評,或以文章形式、或以百字甚至幾十字的形式來短評電影。譬如,在微信添加朋友處搜索“電影”,會出現幾十頁的相關公眾號,進入公眾號“桃桃淘電影”查閱《據說這是2015年最催淚的電影?》,其閱讀量為3.6萬,由此可見,微信影評的傳播范圍是傳統影評所無法比擬的??v觀微信影評,確實能發現不少精悍之文,或是真實平常的觀影感受,但紛繁復雜的內容背后也有許多不堪入目之詞藻,無疑會增加對微信影評研究的阻礙。微信用戶的數量之大決定了其參差不齊的影評質量,根源在于影評發布主體是否具備專業性。因此,對微信影評的發布主體進行分類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二、 微信影評的主體分類

相對于博客、微博的高度開放與相對透明而言,微信朋友圈具有保護用戶隱私的特質,非對方好友不能查看其朋友圈,朋友圈中的電影評價歸屬于不能窺探其全貌一類。因此,微信影評的主體分類則是針對公眾號而言。微信公眾號相對于個人賬號來說目標受眾變得更為廣泛,發布的消息由一對一變成了一對多,注冊后的商家或自媒體可自動推送各類文字、音頻、視頻等信息給訂閱者。當下公眾號主體的運營方式就是通過對推送信息進行口碑營銷和粉絲推廣,吸引更多的人們點擊查看,或轉載至朋友圈,或在用戶之間進行分享,以此達到二次傳播的目的來增加訂閱者數量。新媒體時代除了專業推廣和營銷之外,“內容為王”的標尺決定著訂閱號商家必須充分考慮目標受眾的閱讀趣味。因此,每篇文章的口碑質量及推送范圍與發布主體的身份和影響力息息相關。

(一)學術期刊

電影批評伴隨電影的理論與實踐交融發展。從學界到業界,起主要作用的還是從事電影專業的專家學者。他們是精通電影理論知識、深諳藝術批判原理、研究電影美學的學院派人士,具有專業的知識儲備和嚴謹的學術態度,在電影批評領域具備權威性,一般將文章發表于電影雜志期刊或者各大院??锷?,比如《當代電影》《電影評介》等。這些刊物受眾明確,專門針對于影視專家學者,因此傳播范圍相對狹窄,影響范圍僅限于學術領域。

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出現了電影批評大討論,學術探討的激情空前高漲,這一時期成為電影文化批評的黃金時代。90年代,傳統影評式微,中國電影登上國際舞臺之時,學界卻驟然失語。顯然,學院派影評因習慣多年的高深姿態,逐漸與越發強調大眾性的電影愈行愈遠。新世紀以來,網絡普及化,學院派慢慢轉變對網絡影評的偏見,紛紛在博客論壇、微博等注冊官網發表影評,逐漸與網絡聯手,打造傳統影評與網絡影評二者并進的局面。

“在學術期刊數字化建設中,微信公眾號服務成為讀者服務的首選?!盵1]傳統媒介利用微信網絡平臺,發布學術性的影評文章,不但以期刊雜志為牢固根據地,而且打開了網絡市場,擴大了自身影響力,增加了文章的傳播力度。例如,《當代電影》《電影藝術》《電影評介》等權威性的傳統期刊雜志紛紛活躍于微信平臺,通過公眾號即時即刻的推送文章,結合當下最新最熱的影片發表影評。在這些學術期刊中,它們所強調的重點有所不同?!爱敶娪半s志”公眾號十分活躍,根據電影時事每天進行資訊更新,并于2016年新春期間推出特別版塊,以一天一則新年寄語的形式來介紹導演或編劇的代表作品和創作特征,給受眾普及電影專業知識,為網絡快餐添加營養物質?!半娪八囆g雜志”不同于其他公眾號同步推送紙質版雜志內容的文章策略,常分析電影現象之余回顧以往的期刊內容,這些兼具學術價值和啟示作用的文章值得鑒賞?!半娪霸u介”訂閱號則一周一次推送,既闡釋學術性的電影理論,又熱議當下電影發展現狀。創新之處在于除了將每期要目提前發布之外,還提前公布每期精彩內容使訂閱者先睹為快。

學術期刊文章作為微信平臺上專業度最高的影評,實現傳統媒介與網絡媒介共贏之余仍有不足。譬如,線上所推送的文章內容受限于雜志期刊,學術期刊的微信影評僅是將紙質版變為電子版,但仍保留了傳統媒介的發布特點:以長篇文章為主要發布形式。這并不符合現代受眾的電子閱讀習慣,除了圖文、視頻結合的需求之外,讀者更樂于閱讀短篇文章。另外,長期發展下去,線上線下同時傳播一篇文章必然影響讀者對其中一個媒介的期待。因此,學術期刊的微信公眾號需要結合微信的網絡特點,實現區別于雜志版的創新之處,開辟真正的微信影評。

(二)電影媒體工作者

電影媒體工作者指從事電影行業的相關人員。微信里活躍的電影媒體工作者大多以營銷電影為目的,他們實際接觸電影創作,因而對電影藝術和觀眾口味的把握更為準確,微信影評更具指向性。在這里主要指電影院、購票平臺及電影節獎項等公眾號,“電影院經營者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及時地把影片信息傳送到觀眾手機上,觀眾利用零散時間即可查看這些信息,從而做出選擇”。[2]而這些影片信息,也是以影評的方式進行介紹。這種影評行為分為三種模式:預告式、口碑式和總結式。

預告式影評意指一部電影上映之前獲得的相關評價。為了吸引觀眾買票觀影,電影媒體工作者對影片的主要內容、演員班底、制作規模等進行宣傳,包括引用一些影評人的評價來增加權威。譬如,公眾號“萬達電影”在2016年1月1日發表文章:《觀影指南:1月大片齊上陣,總有一款是你最愛的!》作者以推薦的形式篩選十幾部在春節檔上映的影片,在介紹影片基本信息之余并將其歸類,便于觀眾選擇,這樣的預告式影評必然影響觀眾對片子的印象指數,甚至會左右片子是否賣座的命運。

口碑式影評是指影片放映期間所接受的最直觀的評價?!耙徊坑捌某晒?,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在一座城市公映之后馬上出現的口耳相傳的薦舉?!盵3]微信中的口碑影評并非完全是觀眾所言,更多的是媒體人引導。2016年伊始刷爆朋友圈的電影《美人魚》,幾乎以口碑營銷戰略贏得其一半的票房。除了電影院密集式的排片量及觀眾對星爺的情懷促使,購票平臺還以微信公眾號形式對《美人魚》進行影評轟炸。以“貓眼電影”為例,作為國內最大的在線購票平臺,它的微信影評營銷展現出極強的專業性。在其公眾號以周星馳和《美人魚》為關鍵字共查閱到12篇相關文章。該片最終達到近34億票房,微信影評的推廣作用可見一斑,它在悄然中融入電影產業,并成為中國電影批評的一個熱點現象。

總結式影評是指經過影片上映一段時間后對其進行觀察、分析和總結的文章,包括票房、上座率等信息匯總。除了電影院和購票平臺發布這些影評文章之外,還有一些電影節公眾號推送總結式影評,這些影評具備權威性和榮譽性,對電影人的激勵和觀眾的引導更為明確。例如,公眾號“上海國際電影節”除去評獎期間的消息推送,依然維持著對影評文章的推送熱情,能夠發布一些貨真價實的“干貨”。例如,《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戰略反思和路徑選擇》《我們一直說的電影的結構到底是啥?》等兼具專業性和前瞻性,值得其他微信影評主體學習。

(三)自由影評人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大眾的言語表達時空得到了空前的開放和自由,有了這么個平臺,使影視評論不再高不可攀,成了大家手指、鍵盤間流露出來的心聲。寫手一般不是要去當專業的影視評論者,他們只在于一種情感的宣泄,一種自我的表達,是民間大眾用網絡寫作表明自己存在的一種方式……”[4]自由影評人在此契機被大眾熟知,也使電影批評由神圣的高壇走向民間。從博客論壇、微博發展至微信影評,自由影評人逐漸被推選出“意見領袖”,并在發展中隨著新媒體的更迭向自媒體靠攏,除卻保持個人一貫的影評筆鋒,還有專業的團隊進行協作和運營。

自由影評人與專家學者的影評文章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評價方向和風格,從文章的內容與形式上予以體現。以衛西諦和桃姐為例,他們分別以“衛西諦照常生活”和“桃桃淘電影”公眾號推送影評文章。影評推送以時效性和批判性為特征,直言不諱的態度和幽默風趣的風格最易受到影迷的喜愛。因成名于網絡,所以文章不局限于紙媒的一本正經,言語中會出現“殺馬特”“瑪麗蘇”等網絡詞語,甚至是隨意調侃和吐槽,但是在擯除晦澀難懂的理論之余又不乏專業性,受眾認為這類影評文章更加接地氣,通俗易懂且喜聞樂見。另外,不同于專家學者通篇型的文字闡述,自由影評人的文章充滿趣味性。首先,圖文結合能延長受眾的閱讀,搞笑圖片、表情包、電影截圖等豐富文章,增加吸引力。其次,小視頻和音頻的加入使讀者對文章內容有更清晰的認知。最后,“短平快”的文章結構符合當下受眾快速覽閱信息的節奏,并且更加方便讀者吸收影評內容。

當然,除卻自由影評人深入草根、得到較高的認同度之外,他們的影評文章仍有弊端。譬如,短小微文雖漸漸成為主流,但深度缺失是其短板,碎片化的影評文章難成系統性的理論概念。另外,自由影評人的文章確實敢言敢語,不再畏頭畏尾,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對傳播內容負責的自律性。在此方面,除了影評人的自我約束外,還要加強微信平臺的法律法規,凈化網絡環境。

(四)其他影評主體

學術期刊、電影媒體工作者或自由影評人都是與電影專業相關聯的群體,但在微信軟件上只占一小部分。其余則是普通群體,這些人從事與電影行業無關的工作,職業素養、文化素質各有不同,但都對電影抱有極大的熱情,以個體名義注冊公眾號,只是默默書寫對影片的感受,以期和其他影迷進行交流。這類影評文章雖沒有高深獨到的見解,評價也多為影片內容的復述,甚至還包含有偏激謾罵的詞句,在專業性上有所欠缺,但卻是影迷最直觀熾烈的觀影感受,它依然屬于微信影評的一部分。因而,讀者在微信上享受巨大龐雜的影評內容時,也必須提高自我擇取信息的能力。

三、 微信影評主體的發展構想

微信作為近幾年新興的移動載體,顯現出其鮮活的發展動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微信影評的萌芽與發展改變了當代影評的格局與模式,展示其獨有的特性與潛力,使網絡影評有了新的突破,并對中國電影批評產生深遠影響,但在發展過程中仍需加強完善。

(一)強化互動效果

微信影評最大的特點即打破了傳統影評與受眾的界限關系。影評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正襟危坐,讀者反被動為主動;影評傳播也不再是單純的你傳我授,讀者可針對影評進行評價,通過留言、轉載、點贊等方式表達看法。譬如,“貓眼電影”每期推送的文章尾端會發布讀者精選留言,所有讀者均能看到。這一方式不但表明該公眾號重視讀者意見的認真態度,同時也提高其他讀者的反饋積極性;不僅增加讀者與公眾號的頻繁互動,也使影評內容豐富多彩。再者,一些公眾號甚至增添了客服電話這一互動頻道,相對于單向度狀態的影評主體而言無疑是個長處。網絡平臺獨具的自由性和開放性,可以使互動方式進行多樣化創新,使讀者積極地參與其中,能夠為微信影評帶來巨大的新鮮活力,這也是傳統影評媒介所不具有的。

(二)加大宣傳力度

微信影評主體推送的文章需要讀者主動關注才得以接收,一旦用戶沒有給予關注,那么兩者之間便失去了連接鏈,影評主體就像是被消聲,文章寫得再精彩也傳不出去,因用戶的訂閱量直接影響影評的推送范圍,所以需要加大對影評主體的宣傳力度。尤其是在微信影評中最具專業性的學術期刊,由于大眾對于學術的望而卻步和不知甚解,導致學術期刊的微信影評還停滯在學術圈,這些微信主體有必要琢磨突圍之道。譬如,與各種網絡平臺進行協作宣傳、線上線下互相滲透宣傳、實體策劃活動宣傳等??傊?,只有加強對自身公眾號的宣傳力度,才能拓展微信影評主體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提高推送效果

相較于傳統影評而言,微信雖具有較多擁躉,受眾基數龐大,但用戶是分流的,而且公眾號消息推送是有限定性的接收人群并不是廣而告之,依然存在相對狹窄的傳播困境,這就需要影評主體做好用戶調查。在大數據時代下,以客觀的數據來分析其閱讀喜好,最大程度上滿足用戶需求,以專業的推廣方式來吸引用戶的持續關注,保持文章的傳播熱度,促使用戶自發進行分享,以此提高推送效果。

結語

新媒體改變著電影批評,也改變了批評主體與受眾的關系。微信影評在這些改變中為中國電影批評提供了新的批評陣地和批評方式,為批評主體注入了鮮活的力量,為影評內容增添了多元化的角度。微信影評雖效果顯著,但該領域尚缺乏專業研究和深度挖掘。譬如,面對微信影評日新月異的飛速傳播,影評主體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入,信息爆炸時代所導致的影評失真、主體失實等問題,大眾如何系統有序的辨析影評主體,微信影評主體如何正確利用這個平臺,怎樣改變當下狹窄的推送格局等,這些問題還有待思考研究。

參考文獻:

[1]謝文亮.移動互聯網時代學術期刊的微信公眾號服務模式創新[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1):65-72.

[2]金洪申,周鹍鵬.電影院的微信傳播策略[J].新媒體研究,2015(1):135-138.

[3]李建強,章柏青.中國電影批評2000-2006[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86.

[4]周軍.被理論界遺忘的角落——應當重視和構建網絡影視評論的研究[J].電影評介,2007(4):29-32.

猜你喜歡
學術期刊公眾主體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公眾號3月熱榜
公眾號9月熱榜
公眾號8月熱榜
公眾號5月熱榜
學術期刊引證指標
學術期刊引證指標
河海大學學術期刊創辦百年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論多元主體的生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