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貿易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研究

2016-07-12 23:21婁亞蘋秦偉
考試周刊 2016年50期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方式

婁亞蘋+秦偉

摘 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帶一路”的建設,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交流更頻繁。為在世界經濟發展中更具競爭力,中國需要深諳國際貿易專業知識和具備較高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但由于中西兩國文化迥異,以至于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本土文化的影響,進而影響自己的跨文化交際。本文結合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情出發,探索如何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 國際貿易專業學生 跨文化交際能力 培養方式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定義,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文秋芳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交際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兩個部分;在她研究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圖表中,交際能力與跨文化能力并列在跨文化交際能力之下,共同組成跨文化交際能力。而交際能力包括語言能力、語用能力和變通能力;跨文化能力則包括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對于文化差異的容忍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

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個綜合的、多向度的概念,包括知識向度、思維向度、行為向度、情感向度和個性向度等,因此給出一個全面、科學、實用的定義是很難的。國內外許多學者給其下過定義,諸如Ruben(1989)和Fantini(2001)從不同角度對其做了研究。Ruben指出,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具備一種與某一環境中的個體為了實現其性格、目標及期望應具備的同樣的獨特活動方式的能力,一種可以達到人的基本要求、滿足其性格、實現其目標及期望的相對的能力”。Fantini將跨文化交際能力歸納為五個要素:一系列特點或特征(包括:靈活、幽默、耐心、開放、移情、對模糊和不確定因素的包容和忍受及不做好壞優劣的判斷等);三個方面(包括與人建立和保持關系的能力、交際中盡可能減少缺失和曲解的能力、為了共同利益和需要進行合作的能力);四個層面(知識、態度、技能和意識);二語水平不斷進步和發展的過程。

盡管眾多學者闡述了跨文化交際能力及其組成部分的措辭和側重點不同,但是他們在本質上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認識是一致的。

二、國際貿易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筆者對相關文獻做理論研究發現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是:適應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在了解現代國際經濟與貿易環境和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法律與慣例,了解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貿易基本理論、基本知識,通曉最新的國際貿易業務運作方式與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礎上,能夠無障礙地進行英語交流,具有國際視野、創新和開拓精神的應用型國際經貿人才。利用語言實現一個確定的目標才是真正的目的。要培養在國際化環境中具備跨文化素養、語言交際能力、行為得體、善于溝通的復合型國際化人才,我們必須在外語教學中引入文化教學,注重社會文化因素和個人情感因素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中的作用。

三、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

筆者根據文獻研究法研究得出,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狀況不容樂觀,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學生英語語言能力方面不足。究其原因,很多高校的英語教學以“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為導向,并以此作為教師評定職稱及獎金的條件,乃至是學生獲得獎學金、學位、畢業證書的必備條件。如此教師及學生過于注重四六級成績而迫使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框架結構與考試相契合。這種做法導致的直接后果是出現“高分低能”、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強等現象。雖然有些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學習商務英語,但是他們所學的英語知識大多是一些專業知識,與英語文學、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知識沒有太大關系,所以并不能滿足跨文化交際的需要。2.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書本和語法知識的講解而忽視文化知識及非語言交際,從而導致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低下。大多數教師不要求學生大量閱讀關于西方文化和跨文化交際方面的教材,導致學生缺乏國際視野、知識面狹窄。近年來跨文化交際學受到重視,并成為一門學科,國內外著作數不勝數,但是多數大學生對此缺乏閱讀感興趣或其他原因導致對此類書籍閱讀少之又少。所以,在狹隘的國際視野與知識結構制約下,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

四、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1.學生應該熟知中西方思維方式的異同。比較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別,了解西方是分析式思維,東方則是綜合式思維。學生在了解中西方思維方式的不同之后,應學會用不同思維方式從不同角度處理相同的問題。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扮演不同國家的人運用不同思維方式操練書中例子以培養不同的思維方式。

2.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學生可以通過欣賞文學作品提高文化素養。文學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是一個民族的心靈史。文學作品能較好地反映民族文化。例如,《圣經》在西方社會生活和文化方面占據重要地位。圣誕節即來自《圣經》,被恩格斯稱為“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新時代的第一位詩人”的但丁在創作《神曲》的過程中運用很多《圣經》中的典故。又如莎士比亞名著《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用于比喻做事猶豫不決、優柔寡斷、顧慮重重的人。所以國際貿易專業學生應該多讀一些文學名著以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識,只有思想上受重視,才能從行為上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與不同文化的人順利溝通交流。

3.合理利用多媒體資源,豐富課堂內容。新時代背景下,學生要合理利用海量的多媒體資源。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與文化沖突相關的電影。如刮痧、土婆婆PK洋媳婦等電影。教師可以建議學生觀看一些在國際貿易談判中因文化差異、文化沖突導致溝通失敗的短片。學生看完后讓其反思、總結失敗原因,并列出跨文化交際中應注意的事項。

五、結語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要使國際貿易專業學生與異文化人進行無障礙交流,必須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讓學生熟知中西方思維方式的異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并合理利用多媒體資源,從而豐富課堂內容。

參考文獻:

[1]楊洋.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界定與評價[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2009.

[2]楊盈,莊恩平.構建外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框架[J].外語界,2007(4):13-21.

[3]張紅玲.跨文化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4]胡文仲.文化與文學一通過文學看文化之探討[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1).

猜你喜歡
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方式
如何培養高中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
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對汽車服務顧問人才的培養方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