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富教學材料,促進小學科學課教學

2016-07-12 09:26趙枝全
考試周刊 2016年50期
關鍵詞:教學材料小學科學教學方法

趙枝全

摘 要: 科學課與其他學科相比,其中區別之一就是觀察、實驗、制作多??茖W課的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親歷探究活動。豐富的材料(實物、標本、模型、掛圖、圖片、教具、教學儀器)是上好科學課的物質基礎,科學教師要有和教材配套的材料,自制教具、學具,充分挖掘教材靈活處理教材,充分利用學生、家長、學校資源。

關鍵詞: 教學材料 小學科學 教學方法

科學課與其他學科相比,其中區別之一就是觀察、實驗、制作多,實踐性極強。

科學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第三條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薄坝H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薄翱茖W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發展的歷史?!薄皠邮肿觥弊鳛榭茖W課的靈魂,強調學生親自動手,通過動腦、動手“學科學”。

學生要親歷探究活動,動手做,這就需要有與觀察、實驗、制作等相關的材料。實驗制作所需的材料是實驗、制作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準備材料是科學教師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項工作量非常大的工作。學校雖然通過了“普實”、“普九”的驗收,小學科學的儀器配置相應充足了一些,但許多教學儀器不配套、不齊全,許多實驗沒有現成的材料可用,許多材料還是要靠教師自己去準備?,F在的科學課沒有材料不好上,甚至沒法上。

豐富的材料(實物、標本、模型、掛圖、圖片、教具、教學儀器)是上好科學課的物質基礎,因此科學教師要有工具箱,要有一定的制作工具,要有和教材配套的材料,要自制教具、學具,并且多多益善。這樣不僅可以強化教學效果、減輕工作量,還可以解決學校經費不足的問題。我的做法是:

1.師生動手自制標本

上級配發的標本終究有限,并且價格高。在教學前或教學后做好的標本隨時可以拿出來使用,閑時制作,用時方便。

如:植物標本、葉標本(葉脈書簽)、昆蟲標本、巖石標本、礦物標本、種子標本、動物標本。

2.因地制宜,搜集材料,自制教具

科學教師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敢于做收“破、亂”的“垃圾王”。如:紙杯、瓶瓶、廢塑料泡沫、玻璃、廢紙等。這些廢品樣樣都可以派上用地,樣樣都是科學老師的寶貝。一次材料的準備要花費老師許多心思,甚至自己要出錢買,但一次準備好后,以后還可以用到。如:

一次性紙杯可以用來制作土電話、做種子萌發實驗、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等實驗。

礦泉水瓶(飲料瓶)去掉一部分當杯子用來測水溫;可用來制作對流瓶模擬風的形成;制作旋轉瓶、做三種土壤滲水快慢的比較;做沉積實驗,等等。

一次性注射器可用來做壓縮空氣及性質、大氣壓力的實驗,壓縮空氣槍。

玻璃:模擬溫度變化對巖石的影響。

橡皮筋可做彈性、彈力、聲音的產生等實驗。

木塊(一面粗糙、一面光滑)可用來做沉浮、摩擦力大小的實驗、

牙膏盒可用來制作太陽高度儀、潛望鏡。

塑料泡沫可用來制作船模、做磁鐵指南北的實驗、水土流失的實驗等。

這些材料在實際生活中和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用學生身邊熟悉的材料進行實驗、制作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

3.充分挖掘教材,改進實驗方法,制作方法

有的實驗不一定按課本上的操作,可以改進。

①CO2的制取的改進

制取方法的改進:改為輸液式,要多少白醋就放多少,便于控制。

②根的吸收作用的實驗,棉花改為膠塞,省去用食用油。試管裝上水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兩天左右就可看到根上有白色的絨毛——根毛。

③莖的運輸作用

用蔥來做實驗效果更明顯,容易看到導管。

④熱傳導的實驗

用蠟將火柴粘在鐵絲上改為用凡士林或護膚霜來粘。

4.充分利用學生及家庭、學校資源

完善豐富的教學材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之一,有的材料可以由教師準備,也可以由學生準備。這是開發學生、家長的資源。讓學生參與材料的準備,既能減輕老師準備材料的工作負擔,解決材料不足的問題,又能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親歷其探究過程。

①學生自帶材料制作、實驗。

如:指導制作指南針、電磁鐵、太陽高度儀、潛望鏡等。如果材料都由老師準備,那么不現實。學生自帶物品當堂制作、實驗,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

②學生課前自找材料、自制玩具、學具,用于實驗。

學生課前自找材料,先制作并實驗,上課時參與制作、實驗,這樣做比教師在上課時做演示的效果要好得多,如:潛望鏡、噴水船的制作。

②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家庭資源,開展種植、飼養活動。

如:植樹。沒有條件,只能紙上談兵。

課堂教學時間終究有限,認識的自然事物有限,實踐的時間畢竟很少,學生的疑問、制作、觀察、研究等大部分是在課外、在家中進行的,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十分必要。

學生通過自找、自帶材料親自參加動手制作、實驗,在課堂上有用的、有操作的,課后有玩的。這樣做到了課內課外相結合,學生學到了知識,又親歷了過程,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課后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5.尊重教材,靈活處理教材

有的課按教材的順序不好找材料,科學教師應結合本地實際進行教學。如:調整授課順序。調整授課順序后才容易找到材料。如:三、四年級的《養蠶》。在三月份,找不到桑葉。教學又不能在黑板上養蠶,只好調整授課順序。再如:《植物的花》、《人工授粉》等。

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授課地點,如:《植物的葉》《植物的莖》《尋訪小動物》到室外、到校園上。

6.充分利用好現有的科學器材

管理好科學儀器室是豐富實驗材料的主要途徑,新舊器材配合使用。如:沉浮實驗盒中的潛水艇模型和沉浮塊配合使用,熱學實驗盒同熱傳導實驗材料配合使用。

參考文獻:

[1]柳菊興,主編.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2]《科學教師教學用書》及3-6年級科學課教材.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

[3]3-6年級自然教師教學用書及教材.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歡
教學材料小學科學教學方法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interest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數學教師不可忽視的幾種教學方法
我的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