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的“聽唱想說動”五部曲

2016-07-12 09:27吳艷青
考試周刊 2016年50期
關鍵詞:欣賞課想象音樂

吳艷青

音樂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大綱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發兒童智力、陶冶兒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養兒童良好氣質修養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能夠欣賞、懂得音樂,是審美修養的標志之一,離開這一點就談不上完美的音樂教育?!币魳沸蕾p是用音樂本身的力量,使欣賞者置身于音響的天地中,通過教學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品德智力、審美能力的全面發展。然而,傳統的欣賞課教學只是“講講”(簡介作者生平及作品內容)、“聽聽”(單純聽音樂)而已,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有相當的難度。只要我們在教學中采用一些適合小學生掌握的方法,音樂欣賞課就完全可以上,可以達到喚起學生的美感共鳴,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音樂素養的目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是很重要的,“參與”就是使學生真正成為審美活動的主體,教師則是審美活動的主導。教師應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欣賞活動中。通過幾年教學,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引導學生參與欣賞活動。

一、“聽”,是參與音樂欣賞活動的關鍵

聽是整個欣賞活動中的核心部分,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聽音樂中,在聆聽中感知、認識、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采用提問法聽和對比法聽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的可行方法。提問法聽,也就是在聽前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給學生提出一些簡單的帶啟發性的問題。如欣賞《森吉德瑪》第一部分時,聽前教師出示幾個準備好的問題,如歌曲的情緒如何?曲子的速度如何?你聽后有什么感受?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聆聽。結果,聽一遍后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情緒是優美、抒情的,速度稍慢,聯想到了美麗的大草原。通過提問法,雖然問題很簡單,但能使學生全神貫注地聽,思維想象因此而積極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審美功能的直覺力和知覺力,獲得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和理解,效果很好。

對比法是在學生對樂曲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對比過程中,我們可以從節拍、節奏、速度、力度、音色、風格、形式等方面對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進行對比,也可以對不同的作品進行對比。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對比。如欣賞《森吉德瑪》第二部分時,由于學生熟悉第一部分,繼續欣賞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進行對比,在老師適當的提示下,讓學生得出第一部分描繪了遼闊草原和無邊的沙漠的大自然的景象;第二部分表現歡快熱烈的、載歌載舞的心情。通過聽唱法和對比法的結合,不僅使學生對樂曲有了深入的理解,更培養了學生的分辨能力和鑒賞能力。

二、“唱”,是參與音樂欣賞活動的基礎

音樂欣賞是以聽為主的,但唱主題是欣賞作品的基礎。引導學生聽前唱主題,有利于學生把握主題形象,使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準確辨認主題的重復和變化,調動音樂思維,更好地獲得音響體驗。如在欣賞《黃水謠》這首樂曲時,我先教學生唱好書上的兩個樂句,讓學生對歌曲有初步的理解,再欣賞后部分,在唱與聽中感受不同樂句所描繪的日寇入侵前后黃河兒女“喜、悲、恨”三個不同的情感場面。接著引導學生唱“黃水奔流向東方,河水萬里長?!焙汀包S水奔流日夜忙,妻離子散天各一方?!边@兩個樂句,體驗同一旋律,不同處理,所表達的不同情感。欣賞中的唱不僅能激發學生欣賞的欲望,更能使學生準確把握歌曲的情緒。

三、“想”,是參與音樂欣賞活動的目的

“想”就是學生在聆聽音樂中,根據音樂展開聯想和想象。由于音樂藝術不同于文學和美術,它由情而動,有感而發,具有抽象性、多解性、模糊性等特點。因此,通過音樂欣賞能開闊學生思維視野,培養學生想象的廣闊性、獨立性、新穎性和創造性,這是欣賞教學的最終目的。如何使學生在流動的音響藝術中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創造性地想象?首先要求學生對作品的情緒進行體驗,在對音樂的高低、強弱、節奏、調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礎上,對作品的情感、情緒做出判斷。其次要求學生對音樂的風格、體裁進行體驗和判斷。再次教師可以適當地介紹作品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及創作意圖,等等。如欣賞輕音樂《春野》時,先不告訴學生曲名,讓學生閉眼聆聽,聽完說說你想到了什么?學生有的想到了美麗草原,有的想到了清秀公園,有的想到了深山老林,甚至有的想到了安靜的咖啡廳。接著老師告訴學生曲名,說明這是屬于輕音樂。然后聽第二遍,讓學生對音樂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后介紹班德瑞樂隊和班德瑞樂隊創作的過程,讓學生再次想象,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想象就更加成熟、更加完美。

四、“說”,是參與音樂欣賞活動的深入

“說”是讓學生說出聆聽作品后的感受。根據音樂欣賞的心理分析理論,音樂欣賞的理性認識并不是表現在欣賞者對樂曲作出某種抽象結論上,而是表現在把這種理性認識融注于對樂曲的音響感知、情感體驗和聯想想象之中,使得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認識的指導下,達到更深更高級的階段。因此,在欣賞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說的參與,及時引導學生說出聽后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如欣賞《草原小姐妹》時,教師先講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讓學生對創作背景有一些了解,接著開始欣賞,說說聽后有何感受。再聽第二遍,要求學生對各段的旋律、節奏、音色、力度等進行分析對比,說出每段不同的情感及風格特點,并說出想象中的音樂形象??傊?,欣賞教學中讓學生說,不僅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有利于教學信息的及時反饋,使教師及時了解教學目標與教學效果間的差距,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聽賞過程能在理性認識的指導下,步步深入,達到深刻、高級的階段,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表達能力。

五、“動”,是參與音樂欣賞活動的深化

音樂課堂本來就是一個使學生動的地方。這里的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有紀律、有興趣、有質量地真正動起來,既要動腦又要動手。欣賞本來是一個靜的過程,動又是一個與之相反的過程,如何使兩者很好結合呢?這就要求教師正確引導。如欣賞《來吧,來踢球》時,我讓學生扮成不同國家的小選手,隨著音樂節拍模擬各種踢球的姿勢。學生在音樂中不僅興趣濃厚,而且掌握了歌曲的節奏、節拍等。

以上僅談論了音樂欣賞中聽、唱、想、說、動的參與,參與的方法還有很多,待我們進一步探索??傊?,要想提高音樂欣賞課的教學質量,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引導,尋求最恰當的教學途徑,全面提高音樂素質,使學生具有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

猜你喜歡
欣賞課想象音樂
快樂的想象
細觀察 多想象 善表達
解開美術欣賞課的繩索
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為擁抱付費
那時我們如何想象未來
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之我見
上好高中音樂欣賞課的幾點淺見
音樂
初中音樂欣賞課“劃唱律動”教學的應用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