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玄武散文:四弦一聲如裂帛——評《死者所知》與《父子多年》

2016-07-14 01:29河南
名作欣賞 2016年7期
關鍵詞:銳度玄武力道

河南 楚 些

?

玄武散文:四弦一聲如裂帛——評《死者所知》與《父子多年》

河南楚些

摘 要:就目前散文創作的態勢來看,“70后”以及部分“60后”散文作家毫無疑問構成了當下散文江湖的生力軍?!?0后”在銳度上、才力上以及感覺系統的豐富度上,表現出了這一群體的優勢所在,然在學養和識見上,卻表現出了普遍性的欠缺。玄武是其中的佼佼者,力道、銳度、個性這三個因素可作為玄武散文的三大標簽。

關鍵詞:玄武 散文 力道 銳度 個性

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曾經指出:“夫學詩者以識為主?!贝颂幹霸姟辈粏问侵冈姼柽@一文體,實則詩文互通。學養與識見問題,近代以前,學者們所談甚多,王夫之、章學誠、葉燮等皆有過傾心之談。白話文學開啟后,散文界似乎擱置了學養、識見問題,而將理論焦點聚焦于個性之確立或者隨筆小品的家常與溫度方面。緣何如此?可能與那一代作家的境遇、自身條件相關,扎實的古典辭章訓練加上中西會通的視野,使得他們不自覺地將目光投向自身積淀之外的他處。魯迅、周作人、林語堂、梁實秋、豐子愷、錢鍾書、朱自清等自不待言,即使如蕭紅這般本土成長且教育背景并不完整者,學識、眼界亦非同凡響。鼎革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一元化的美學觀念將學養、識見因素逼至墻角處,偶有沖破藩籬之處,亦淪為典雅辭章的配料。上世紀90年代文化大散文、學者散文的熱潮中,學養、識見問題方浮出地表,令讀者諸君大開眼界,使得其意識到散文這一文體,在言志抒情之外,尚可承載歷史之追問、真理之確立、思想之滯重等高山流水之響。

散文是一個時代智慧水平的表征。智慧如何才能落地?在哲學家那里,智慧的貓頭鷹在傍晚起飛;在散文作者這里,經驗敘述及情感敘述可以觸及濃度和純度,若想凝結出智慧的果實,沒有學養、識見的支撐,則難以想象。最近幾年,散文批評界談“在場”,談敘事轉向,談非虛構者較多,對學養、識見問題往往視而不見,不免令人擔憂。新世紀以來散文寫作的多元局面下,對散文的認識相應地應越過感于哀樂的層面,討論在散文中如何確立真理精神的時機業已成熟?;氐健?0后”散文群體的話題之上,本人作為“70后”的一員,見證了BBS(電子公告牌系統,泛指網絡論壇或網絡社群)、博客、微信等新媒體極大地釋放了諸多“70后”散文作者的寫作熱情,也見證了舊體制格局以及等級化的獎項對于他們的引誘與腐蝕。從基本態勢上看,“70后”以及部分“60后”散文作家毫無疑問構成了當下散文江湖的生力軍,而對這一群體加以整體觀照的話,在代際寫作的層面,凸顯出兩個鮮明的特性。其一為私語性寫作范式的確立,這一群體的多數寫作者對于公共話語的橫沖直撞抱有極大的抵觸情緒,他們在接受啟蒙教育的階段,意識形態的僵化語言將身體和心靈加以緊縛,待到審美教育的啟蒙階段,又遭遇各種宏大敘事的緊逼,他們的反叛性從尋找另外的語言體系開始,私語性的欲求于是成了各自審美個性確立的首要之務。私語性的確立過程中,形成了萬花筒式的個人話語風格,比如李娟、項麗敏的簡單、安靜,傅菲的密度和身體性,謝宗玉的洗練。玄武的主體性方向上向外,節奏上高蹈,文本中自白的話語力道上有破竹之勢,破的對象并非自我,而是他者。在個人精神氣質上,玄武是“70后”散文群體中最接近張承志的一個。其二為文體突破的熱情。近二十年來,各種散文新觀念層出不窮,“70后”散文群體不僅在寫作實踐中積極踴躍地踐行散文新觀念,諸如楊獻平、黃海之于原散文,張生全之于在場主義,梁鴻之于非虛構,塞壬、傅菲之于新散文等,而且在散文活動的現場,他們的身影直接凸顯。他們兼具了寫作者和行動者的角色,且在行動上“但開風氣不為師”。就拿文學類微信公眾號來說,玄武做的“小眾”微信公眾號打出書界、知識界、文學界良知所在的高大旗號,迅速聚攏人氣,推出原創作品,其影響力不在其他大型文學雜志或報紙的微信公眾號之下。

說了一堆“70后”散文群體的優點,該說說這一群體的毛病了。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上面提及的學養、識見的普遍欠缺?!?0后”雖然是主力軍,但并非散文界的最高水平所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北島、韓少功、筱敏、林賢治、費振鐘、王開嶺、艾云等人,依然如陡崖般存在?!?0后”在銳度上、才力上以及感覺系統的豐富度上,絕不在他們之下,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學養、識見上的顯明差距。這也使得他們破文體有余,破自我的瓶頸不足。學養、識見的培育需要系統的閱讀以及閱世的深度和廣度,而系統閱讀恰恰是“70后”散文群體的硬傷所在。他們的文學閱讀差強人意,但在史學、政治學、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的閱讀上,存在很大問題。講出上述的判斷,我知道會得罪一批人,但是我必須說出。這一群體中,玄武在知識譜系的完整性方面較為突出,其文史功夫堪稱這一群體中的佼佼者。其人中文專業出身,用心于史學研讀,對中西神話、西北歷史地理、民間歷史人物、部分古籍下了一番工夫,這一點從其寫匈奴、寫關羽的著作中可以見出。

力道、銳度、個性這三個因素可作為玄武散文的三大標簽。下面將以其兩篇散文——《死者所知》《父子多年》為例證,談談這三種特性在其作品中的分布情況。

先說力道問題,其實質為精神力量的投射問題。文章的力道與寫作主體的地域文化背景有一定聯系,但主要依靠文化人格結構的支撐。舉個例子,來自浙東紹興的魯迅先生,其人其文沒有一般江南文人的柔弱和陰性之美,相反,在力道之沉方面,“五四”至今的作家,無一人能與之頡頏。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力道的內容通俗地講就是所承擔的道義情懷。孟子的“浩然之氣”說可作為文章力道的最佳注腳:“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入天地之間?!毙渖⑽?,男性特征之分明在“70后”散文群體中無人出其右,落筆處隨處可見雄性荷爾蒙的色澤,其文風如武俠江湖中的少林絕學——金剛掌,盡顯陽剛之氣?!端勒咚罚ㄝd《美文》雜志)是一篇悼念詩人海子的文章。海子逝后,相關的紀念文章可謂鋪天蓋地,或致敬,或分析探討其死因,或將其死視為理想主義墜落的標志,或從其人其詩中發掘詩歌的現代精神,諸如此類,不一而足。而玄武此篇,之所以鶴立雞群,緣于其金剛怒目的決絕姿態,不惜采取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將海子與其他詩人、其他作家對立開來。通篇語調高亢,情感悲愴沉重,他將海子定義為美的真正守護者,而把那些頂戴詩人、作家、知識分子名號的偽詩人、偽作家、偽知識分子統統趕到河流的另一邊,視他們為美與良知的背叛者和毀壞者,大加痛斥,以此表達自我鮮明的價值判斷立場。出于力道充實之考慮,玄武不惜犧牲散文文體的和諧與均衡之美。韓愈倡導氣盛則言宜,對于肩負使命感和道義情懷的玄武而言,恰好為韓愈忠實之擁躉。

再說銳度,散文的銳度主要指向話語敘述的鋒利性和極致性。力道與銳度之間有關聯度,卻非決定和被決定的關系。力道與文氣相關,而銳度則和審美效果相關。在話語敘述的組織上,玄武往往會在文本中設定對立的雙方,渲染兩者之間的緊張、對峙關系。在《死者所知》中是詩人與偽詩人,在《父子多年》(載《散文選刊》)中是“我”與父親的“敵對”。同樣寫父子關系,北島《父親》之文曾讓我感嘆尤多,作為一種對比,北島將父子關系最終定位在理解、和解的層面,而將前期父子間的對立延伸到社會歷史的擠壓式語境之中。我知道其《父親》一文寫了很長時間,并伴隨著嚴重的心累,之所以如此艱難,大概是因為北島在回首往事的時候,自覺擔負了個體在歷史進程中的不可承受之重。而玄武對父子敵對關系的處理,重心放在性格的張力之上。高度雷同的性格,在血緣關系的框架內相互排斥,這種出自同一性的排斥,其實是一種愛的變異形式。真正的愛往往具備某種攻擊性,這種暴力性的愛的表達方式為東方人倫文化體系中所獨有。情如裂帛,歷之摧心,書寫父親的過程中,玄武的敘述抵及即破而未破的境地,諸多帶著血痕的細節未加任何掩飾,直接端出。如果從主題學層面加以分析的話,如此極致而鋒利的敘述,在于作者翻掘現實與記憶的深沉細節,最終要在父親身上找見“自己”,也因此,這是一篇找尋自我精神來路的散文。如北島的散文一樣,人倫框架下的親情書寫籠絡不了所有的文本容量。

三晉大地,一直流淌著趙國武士的血液,剛烈、誓死不從的精神生生不息。對于玄武來說,這既是一種日常性格,也落定在文章中成為一種文化個性。這種個性鋪展開來,包含了嫉惡如仇、愛憎分明、二元對立的價值判斷等內容;滲透到文章中,這種個性如暴風驟雨,喜歡者愛之有加,不喜者掩鼻而過。對是與非,黑與白,真與假的過度倚重,在其人其文擁有深刻的片面的同時,也有了過猶不及的另外一面?!般y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卑拙右椎倪@四句詩,用來總結玄武其文,應該八九不離十了!

作 者: 楚些,本名劉軍, 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當代小說、散文評論工作,出版有專著《多元敘事與中原寫作》。

猜你喜歡
銳度玄武力道
玄武
佳能RF 70-200mmf/4 IS USM
主題宣傳的力度、銳度、深度
在力道與柔和之間尋找空間
夜·玄武
銳,是年輕的角度
頭發長了,是要剪的
讀寫結合,英語表達更有“力道”
BOW
銳度深挖120億男士市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