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贊美理性之光

2016-07-14 22:00劉秦明郭麗麗彭莎莎
青年時代 2016年11期
關鍵詞:感性主觀理性

劉秦明 郭麗麗 彭莎莎

摘要:本文探討了中國和西方在文學評論上的差異,中國重感性,中國文學評論的角度是從審美出發,感性強,主觀性強;西方重理性,文學評論家繼承西方理性傳統,通過理性分析文學作品,客觀性強。本文分析了西方理性主義的產生的淵源和繼承發展,指出理性方法更為完善。從而得出結論,我們應當借鑒西方的評論方法,使文學評論更具深度和判斷力。

關鍵詞:感性;理性;主觀;邏輯

兒時第一次看到唐詩,不由得被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揮灑描寫吸引住了。漸漸也發現了唐詩里有很多悲哀的詩篇,令人感到十分消極。自己也就不由自主受到影響,也消極起來。但是后來看到伯蒲,馬修.阿諾德,T.S艾略特的文學評論,我的心頭突然感到釋然了。這些偉大的評論家帶給人的感覺是,你置身在山底,山上有曖曖的微光。因為他們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理性之光。針對古代文論中是否存在文學批評,茅盾先生說:“中國自來只有文學作品而沒有文學批評論;文學的定義,文學的技術,在中國都不曾有過系統的說明。收在子部雜家里的一些論文的書,如《文心雕龍》之類,其實不是論文學,或文學技術的東西?!?/p>

筆者認為中國有自己的文學評論,但中國的文學評論家大多是從美學角度,從創作原則和創作風格的探討以及對作者的感悟進行文學評論的。事實上,中國古代的詩人,詞人一直遵循著著這種美學思想。在劉勰《文心雕龍》的《神思第二十六》里,就提到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贊日:神用象通,情變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應??嚏U聲律,萌芽比興。結慮司契,垂帷制勝。翻譯成當代語言就是:神奇的想象靠物象來貫通,思想感情變化所育孕的。外物以它的形貌來打動作家,作家的心用情理作為反應。雕刻描繪各種事物形象,萌芽于那《詩經》的比和興。運用思慮來構成文章,垂下帷幕發憤構思才能取勝。

中國文學家向來認為情景交融的手法是文學的要義和精髓,離開了這種審美最高境界,中國古代作家簡直無法想象還有什么可以稱之為文學。但是這種境界的成立也有它的局限性,那就是,這種借景抒情必須有現實的場景為依托,離開了物質世界的場景,它就無法展開。因此這種審美的標準就使得古代文學無法朝著抽象的理性主義發展,使得中國文學長久的拘泥在感性的世界。

錢鐘書發現了中西文學評論的差異。雖然他本人更傾向于中國古代的鑒賞式的文學批評,但他也認為中國古代的詩話、詞話等往往“側重成章之詞句,而忽略造藝之本原”,而西方的理論批評,能夠高瞻遠矚,“因為他具有局外人的冷靜和超脫”。

的確,主觀式的文學評論是有局限性的。中國人的思維夾雜著主觀意識,因為它起自于經驗。它運用的是主觀判斷,得出的是帶有主觀性的結論。它是感性的,是有感而發。但理性思維就擺脫了主觀的特性,因為它是運用概念進行邏輯推理,從而得出客觀的結論。

西方的推理卻是演繹的方法,這種方法古來有之。西方的文學評論家大多運用理性思維進行文學評論。蒲伯是一位推崇理性的評論家,同時也是一位傳統的繼承者。他的名作《論批評》就是贊美理性的杰出評論作品。在這部作品里,他列舉了歐洲自古以來一系列的著名文學評論家,如古希臘羅馬文藝理論的先驅亞里斯多德、賀拉斯、昆提里安和朗吉努斯等。蒲伯對他們各自的文藝風格和文學觀點做了客觀、如實的評價,并宣稱他們是優秀文學批評傳統的杰出代表。

中國古代的取仕制度使得中國古代重文輕理,加上中國文字的象形特點等諸多因素,使得國人思維沿著感性的道路發展。但是,中國的文學評論要發展,就必須發揮理性的特點,客觀化,科學化。我們應當借鑒古希臘開始的理性傳統,借鑒西方優秀的理性評論家的評論方法,脫離感性,達到理性的高度。

猜你喜歡
感性主觀理性
“美好生活”從主觀愿望到執政理念的歷史性提升
感性工學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加一點兒主觀感受的調料
刑法主觀解釋論的提倡
分析網絡新聞的感性面對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著什么
“本轉職”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歸
感性的解放與審美活動的發生——對馬克思一個早期思想的引申
理性的回歸
對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